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華西列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七九


  1938年7月,日蘇哈桑湖衝突爆發(即張鼓峰事件)。日軍進攻被打退,蘇軍進入張鼓峰地區。此間,蘇軍總參謀部決定將特別遠東軍改為遠東方面軍,接著又把該方面軍分成獨立第1軍和獨立第2軍。哈桑湖軍事衝突期間,華西列夫斯基作為總參謀部戰役訓練處(作戰部前身)處長,直接協助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參與了這一戰鬥的指揮及善後處理,並因此得到了蘇共政治局的表彰。

  1939年春夏際,蒙滿邊境諾門坎軍事衝突爆發。實際上,這次衝突在背後是日蘇間的再次軍事衝突,關東軍和蘇軍也都投入作戰。結果,蘇蒙聯軍大敗日本關東軍而宣告停戰。

  是年8月下旬,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第二年9月,德意日三國訂立同盟條約。鑒於日趨緊張的蘇德關係和日美關係,日蘇兩方都在打自己的算盤,結果於1941年4月,日本與蘇聯亦訂立中立條約。後者規定:「如果締約國一方成為第三者一國或幾國的戰爭對象時,締約另一方在整個衝突過程中應保持中立。」換言之,假如發生蘇德戰爭,日本須保持中立;如爆發日美戰爭,則蘇聯要保持中立。該條約有效期為5年。

  然而,當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特別是德軍勢如破竹地越過蘇聯西部廣大地區、並於7月間發起對莫斯科的大舉進攻時,日本便準備北進攻擊蘇聯了。7月初,日本政府擬定了《適應形勢演變帝國國策綱要》。該綱要規定,對北面的蘇聯「要秘密準備採取武力」。隨後,7月7日和16日,軍部兩次下達了「關東軍特別演習」(實際不是演習,而是進攻蘇聯的作戰)動員令。經過這兩次動員,蘇聯邊境這側的關東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7o余萬人。蘇聯政府對此極為緊張,駐日大使每隔10天就拜訪日本外相松岡一次,質問日方是否準備遵守《日蘇中立條約》。在第三次(7月13日)會見時,松岡乾脆冷冷地說:「我認為,日蘇中立條約不適用於目前進行的戰爭。」只是由於後來日本第二次近衛內閣解散,第三次近衛內閣新任外相豐田不主張急於攻蘇,隨後參謀本部也判斷德軍不能在年內攻下蘇聯首都並結束戰爭,最後才決定了「在本年內不對蘇聯使用武力」的新方針。

  後來的事件表明,日本參謀本部的判斷是正確的,德軍不僅沒能在冬季攻下莫斯科城,反而在那裡慘遭大敗,以至不得不把戰線後退80—100公里。但是,當時蘇軍總參謀部和大本營卻為此大大擔心了好長時間。此間,在遠東前線,遠東方面軍命令各部隊在前沿大修築壘工事,佈置反坦克障礙物,拉鐵絲網,敷設雷區;太平洋艦隊加強巡邏和空中偵察,並在蘇聯海域蘇維埃灣一符拉迪沃斯托克近海一波謝特灣附近敷設大量水雷;空軍部隊也進入了三級戰備狀態。(按常規,在一級戰備中,飛行員須全天候地在駕駛艙內待命;在二級戰備中,飛行員在機旁待命;在三級戰備中,飛行員在指定地點待命)。在10月以前,蘇方向遠東前線增派了不少的兵力,只是此後得到準確情報後,斯大林才在莫斯科城下吃緊的時候,把善於冬季作戰的遠東軍11個精銳師抽調到了西線戰場去打擊德軍。然而即使如此,隨後又向遠東投放了比這個數目還要多的兵力,只不過這些都是未經更多訓練的部隊而已。

  蘇德戰爭的第二年,即1942年,當德軍把春季攻勢發展為夏季奪取斯大林格勒的大規模進攻時,日本參謀本部又一次制訂了進攻蘇聯並奪取蘇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作戰方案。為此,日本軍部決定設立關東軍第1和第2方面軍司令部、裝甲兵司令部和第2軍司令部。同上一次一樣,後來由於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遭到更加嚴重的失敗;而蘇軍隨後把戰爭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並由此開始大規模反擊作戰等因素,日本方面才不得不放棄了這次與德軍夾攻蘇聯的打算。自此以後,雖然日軍仍在遠東前線留駐著關東軍的主力部隊,但再也沒有敢提出進攻蘇聯的新計劃。這是因為,一方面,日軍在南太平洋戰場連連遭到美英軍隊的打擊,如中途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等等。另一方面,蘇軍已在戰場上轉入了對德軍的反攻,如庫爾斯克大會戰,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戰役和右岸烏克蘭戰役中,德軍已經連遭大敗,幾成節節敗退、望風而逃之勢。

  到1943年11月,當蘇、美、英三國首腦首次德黑蘭會晤時,斯大林就已原則上同意了在擊敗德國後立即著手進行對日作戰的準備。因為,一方面,斯大林已經高興地看到羅斯福和丘吉爾終於答應了將在第二年春天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承諾;另一方面,這是為了承擔盟國義務或者回應美英兩國的積極行動,也是為了儘快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徹底教訓一下一直在威脅蘇聯的這個「小日本」。這時,斯大林認為他已經有這種能力了。當然這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一直在等著這個機會。

  1944年9月,斯大林第一次向總參謀部下達指示,要求計算出在遠東集結兵力所需時間,以及兵力配置、戰役保障等各種資料和數據。隨後在10月間與前去會晤的丘吉爾和艾登談話時,他明確表示蘇聯可以在德國投降兩三個月後完成對日作戰的一切準備。條件是,請美英兩盟國在遠東建立起足夠2—3個月的燃料、糧食和運輸工具的儲備。丘吉爾和文登表示願意承擔該項義務。

  到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舉行的前夕,斯大林曾在克里姆林宮接待了美國駐蘇大使哈裡曼。後者想急於瞭解蘇聯政府在出兵對日作戰問題上的立場,斯大林絲毫不加掩飾地對他說,現在日本非常懼怕蘇聯參戰,而蘇聯再也不用過多地擔心日本的挑釁或進攻了。為此,他給美國大使舉了兩個例子來加以說明。他說,在不久前東京舉行的一次官方招待會上,日軍總參謀長杉山曾向一位蘇聯代表建議說,日本方面很想與蘇聯首腦舉行會晤。杉山說,德國人並不在日本人眼裡,日本同德國的條約不過是一紙空文。「但我根本不想見杉山,所以沒有給他以任何答覆。日本這一作法表明了他們對未來的恐懼,其恐懼已深重到如此程度,以至於日本的一個高級軍官竟然在這樣微妙的事情上向一名普通的蘇聯代表進行試探。」

  關於第二個例子,斯大林對哈裡曼說:「日本立場改變的另一個證明還反映在,日本人現在已經同意了我們提出的把薩哈林島(即庫頁島)北部開採石油和煤炭的租讓權賣給蘇聯。早在1941年4月我們就談起過這筆交易,當時還打算在同年10月辦妥一切手續。但是後來日本人把此事拖延了兩年多,現在他們突然願意實現那份原有的協議了。這是東京的忐忑不安的另一個跡象。」

  在雅爾塔三國首腦會議上,斯大林在禮貌的外表下向羅斯福和丘吉爾強硬地提出蘇聯出兵對日作戰的不可動搖的條件。在2月11日簽訂的那份秘密文件(史稱「雅爾塔密約」)上明白地寫著:

  ……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2—3個月後,蘇聯將參
  加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是:

  1.維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現狀,
  2.恢復1904年日本背信棄義的進攻所破壞的原屬俄國
  的各項權利,即
  甲.將庫頁島南部及其附近毗連島嶼歸還蘇聯;
  乙.大連商港國際化,並保證蘇聯在這個港口的優惠權
  益,恢復租界旅)煩港為蘇聯海軍基地;
  丙.設立中蘇合營公司,對通往大連的中東鐵路及南滿
  鐵路進行共管,並保證蘇聯的優惠權益,而中國保持在滿洲
  的全部主權。
  3.千島群島交給蘇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