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華西列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第三章 投身紅軍是我家

  輾轉尋求千百度,投身紅軍是我家;
  新生祖國危難日,征戰南北衛國家。

  1917年12月底,從羅馬尼亞前線辭官回家後,華西列夫斯基並沒有能夠按他當初所設想的那樣去讀一所農業大學。這是因為,當時整個俄國社會自上到下都處在急劇地除舊佈新之際,日益紛繁複雜的國內政治形勢及日趨尖銳的新舊勢力的鬥爭,都不可能單獨為他提供一塊世外樂土。

  至於他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回到故鄉參加他素所喜愛的田野勞動,同樣也是既不可能,更不現實的。平心而論,華西列夫斯基上尉也好,華西列夫斯基營長也好,現今都已不再想真正地回鄉務農了,儘管他仍是一如既往地喜愛自己的故鄉。

  那麼,至少總得做點什麼事兒吧?哪怕這僅僅是出於謀生之道的基本考慮呢!更何況,他年方23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今後究竟應向什麼去處和方向求發展呢?

  這才是現實,才是他躲不掉、回避不了的現實。

  恰在這時,他家鄉所在縣的地方蘇維埃軍事部給他轉來一封來自羅馬尼亞前線的電報。電稱:他原來所供職的步兵第409團舉行大會,根據當時軍隊中通行的選舉原則,將已經退伍辭官的他再度推選為該團團長。故此,士兵委員會建議他立即返回部隊,擔任該團的指揮職務。但是,鑒於當時烏克蘭地區日益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縣軍事都勸他最好不要回去受職,最起碼還可在家鄉找個合適的差事做一做嘛!

  烏克蘭地區當時的局勢到底是怎麼複雜呢?原來,1917年10月31日,基輔的政權已經勝利地轉到了布爾什維克黨人手中,當地蘇維埃組織也建立起來。但臨時政府時期成立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中央拉達,不久又顛覆了蘇維埃組織,並宣佈不服從彼得格勒。此後,它同叛亂的頓河哥薩克將領卡列金結成反動聯盟,並與羅馬尼亞方面軍司令謝爾巴切夫商定,要把羅馬尼亞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合併成由他統一指揮的烏克蘭方面軍,統歸拉達節制。此間,雖然哈爾科夫蘇維埃政權保存下來,全烏克蘭蘇維埃第一屆代表大會也在這裡宣佈成立了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但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實際上仍處於拉達的控制之下。而華西列夫斯基原來所在的第409團此時也暫時與受謝爾巴切夫統轄的軍隊在一起,顯然,倘華西列夫斯基此時重返部隊出任該團團長,則很有可能被謝爾巴切夫裹脅並由此卷人反蘇維埃政權的軍事冒險。在這種情況下,華西列夫斯基自然是不去為好。

  不過,正好借此時機,華西列夫斯基向縣軍事部提出了自己的謀職要求。他表示最好利用自己的專長安排他去從事蘇維埃政權的某項軍事工作。其實,縣軍事部也早有此項打算。這樣,雙方兩謀合一,便安排他為基涅什馬縣烏格列茨克鄉役前普遍軍訓處的教官。

  這種地方性役前普遍軍訓處,原是根據1918年1月關於建立工農紅軍的法令而設立的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組織,它直接隸屬於各級政權的軍事人民委員會或軍事部。後來為了理順關係,最高蘇維埃人民委員會又決定在全俄總參謀部下設立全俄性質的役前普遍軍訓中央局,並直接由它來具體負責領導全國各級政權中的這一組織機構。它的主要任務是,對要求參加蘇俄工農紅軍的各類兵源做統一的役前軍事專門訓練,然後分別各類情況把他們送往所需的部隊。

  華西列夫斯基在這個任上總共工作了大約8個月。但是,他顯然並不滿足於長期從事這項工作,希望能夠直接參加蘇俄工農紅軍,並成為這支偉大軍隊中的一名軍事指揮人員。但在當時,當地的軍事部門並沒有給他提供這樣的機會,而且有跡象表明似乎今後亦無此種打算。據他自己推測,這可能是由於他出身于神職人員家庭,又當過舊俄沙皇軍隊的軍官,且被授過上尉軍銜。

  鑒此,8月間,華西列夫斯基便根據報載招聘教師的消息,向基涅什馬縣軍事部提出了改行的申請。當時,他認為,既然蘇維埃組織對他在軍事方面的工作沒有給予足夠信任,若利用當年在神學校獲得的證書去當一名人民教師還是足夠條件的。而且,在教師崗位上照樣也是為祖國和人民服務。國家當時也需要培養更多的有文化的一代青年,以便在未來接替老一代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生活。不久,縣軍事部批准了他的改行申請,並給他送來了到圖拉省新西爾縣某鄉村小學教書的委任狀。

  從這年的9月到1919年4月,華西列夫斯基在新西爾縣的兩所鄉村小學當了8個月的人民教師。他一方面執鞭任教,哺育新人,另一方面也積極投身于當地反對富農等一系列政治鬥爭活動。由於他全身心地投入這項新的工作,很快就同學生、教師以及學生家長們建立起密切的關係。他覺得自己好像終於找到了長期所嚮往的生活歸宿一樣,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全部時間幾乎都花在學校工作上了。學校校長和地方領導也一再表揚他的工作成就,認為他是一名完全合格又十分稱職的好教師。可是,久而久之,用他自己的話說,無論是順利地教課,還是孩子們的依戀,乃至同事與領導們的友誼,都不能使他完全的滿足。冥冥之中,他總覺得似乎缺少點什麼。

  我究竟缺少點什麼呢?這一點,直到1919年4月,我被
  新西爾縣軍事委員會召去參加紅軍,並編入預備第4營駐葉
  弗列莫夫市的時候才明白過來……幾乎從偉大的十月社會主
  義革命一開始我就醞釀著的理想,終於實現了。1919年5月,
  我被編入紅軍,當上了指揮官。從此,我的生活道路就筆直
  向前了一咱從我擔任紅軍指揮官、感到党的信任後,我懂
  得了,服軍役是惟一適合我稟賦的職業。

  噢!原來如此!看起來,華西列夫斯基確實是天生職業軍人的好材料,他已經與軍隊行伍結下了真正的不解之緣。也許,他的資質、秉賦、才學、能力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閱歷,早已註定他成為一名不凡的軍事統帥了。

  加入工農紅軍後,華西列夫斯基開始被任命為預備第4營的一個排的教官(副排長)。該營長是前舊俄軍隊的中校頓軟科,軍事委員是前準尉明科。頓欽科中校後來曾在「維斯特列爾步兵戰術學校」任教官,華西列夫斯基1926年在參加該校舉辦的團長進修班時又見到過他。這個營是根據蘇維埃共和國1918年9月的一項命令組建起來的,準備作為軍區預備使用。

  華西列夫斯基明顯地感到,儘管這個營才剛剛建立幾個月,但較之他生活過的舊俄正規部隊仍有天壤之別。其內務制度之井然有序,戰士們之整潔衛生,紀律之嚴明自覺,都大大地出乎他的預料,這在舊軍隊中是極為罕見的。他還發現,這裡的普通士兵與指揮人員(紅軍中不許稱軍官)的關係,完全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礎上的一種新型關係。難道這不正是他過去在;日軍隊中所一貫追求的那種理想的官兵關係嗎?他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家」,這裡才是他真正的用武之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