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岡村寧次 | 上頁 下頁
三六


  ◎第十三章 內亂升官

  回國重任情報官,秘密訪華施離間;
  強硬軍人搞政變,立場站對獲升遷。

  話說岡村甯次回東京後,在家與老母和兒子度過了1935年的元旦節,接著又休息了幾天便於1月11日去參謀本部上班。

  他上班後,方領略到「參謀本部所設之本部附一職,沒有任何具體業務,每天只是讀讀報,打聽打聽消息,就這樣一直體養到3月份,真是天賜的好機會」。美景不長,岡村這時正當人生盛年的51歲,經驗閱歷和才智正是豐富、充沛的時期,上司是不會讓他長久地過這種半退休式生活的。3月7日,岡村接到了任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的內令,該部職責是掌管日軍的對外情報工作,其中主要任務就是搜集有關中國的軍事、政治情況,研究和制定對華方略。

  4月初,應裕仁天皇的邀請,偽滿皇帝傅儀訪問日本。4月6日上午,軍部各高級將領在東京車站集合,與政府閣僚一起陪同天皇迎接博儀。對傀儡皇帝的來訪,日本政府給予了隆重的接待,認為這是「東洋史上劃時代的盛事」,「是日本國莫大的光榮」,因為它標誌著日本居然能夠頂住國際壓力締造了一個新的「國家」。當天晚上,日本軍方為在「滿洲國」建國過程中的有功人員頒發勳章,岡村寧次被授予三級金光章,他「雖感遺憾,但不勝感激」。轉天下午,他又非公開性地拜見了博儀,一面暢敘自己此前在關東軍任上與偽滿官員結下的所謂「友誼」;一面表示他掌管的參謀本部第2部,將全力配合博儀「鞏固國家」。博儀很高興,會見結束後命人把從東北帶來的貴重土特產,送到岡村的家中。

  這年秋季,日本陸軍、海軍和外務3省經過反復協商,共同制定了「以帝國為中心,在日、滿、中三國提攜互助基礎上」的對華政策綱要,即:1.「使中國方面徹底取締排日的言論和行動,擺脫依靠歐美的政策,同時採取對日親善的政策,迫使中國就具體問題與帝國進行合作」;2.「最終必須使中國正式承認滿洲國」,而當前要使中國「不僅事實上默認滿洲國,停止其反滿政策」,還要使其「至少在與滿洲國毗連的華北地區在經濟上、文化上與滿洲國進行交往及合作」;3.「鑒於來自外滿等地的赤化勢力的威脅已成為日滿華三國的共同威脅,為排除此威脅起見,應使中國在與外蒙接壤地區就我方所希望的各種措施進行合作」。這3條綱要因是外務省草擬,於是當時就與外相廣田宏毅的名字聯繫起來,被稱為「廣田三原則」。

  中國方面事先偵知了日本外務省和軍方聯合制定的這個對華「新政策」,所以指示駐日大使蔣作賓數次約見廣田宏毅,也提出了中國政府改善兩國關係的三項基本原則:1.彼此尊重對方在國際法上之完全獨立,即相互間完全立於平等地位;2.彼此維持真正友誼;3.今後兩國間之一切事件及問題,均須用和平的外交手段來解決。國民政府還表示希望日本取消在華一切不平等條約,撤銷《上海停戰協定》、《塘沽協定》以及在華北的其他約定,恢復「九一八」以前的狀態;日本如能做到這些,中國將設法停止民眾的排日運動,不談東三省問題,實行兩國經濟提攜。

  10月7日,廣田外相最後一次約見蔣作賓大使,除繼續堅持「廣田三原則」外,蠻橫地要求中國:1.「絕對放棄以夷制夷政策,不得再借歐美勢力牽制日本」;2.中國如不能即時承認滿洲國,「無論如何對於滿洲國事實的存在必須加以尊重」;3.「防止赤化,中日需共商一有效之方法」。廣田說,以上3點中國「如能完全同意」,日本再對中國所提的三大原則「逐漸商議實行」。這就是說,中國須首先承認他的「廣田三原則」,依從日本、追隨日本,然後才可以討論其他。這樣一來,雙方在日本的會談自然破裂。

  正式的外交渠道談不攏,又輪到岡村寧次上陣了。他是日軍參謀本部中負責對外情報的部長,這個職務本來就負有一定的外交任務。10月9日,也就是廣田與蔣作賓會談破裂的兩天后,日本政府派他秘密出訪中國,向中國的軍政要員繼續兜售「廣田三原則」,順便向日本駐中國各公開及秘密機關傳達和解釋該原則。12日,岡村抵達大連;15日,到達塘沽。轉天,由塘沽先到天津,然後乘火車赴國民政府首都——南京。

  1935年的中國,經過國民政府多年開展的「經濟建設運動」,社會各方面已有所發展。岡村到南京發現「南京新修了許多馬路,增加了住宅,和我多年前在時相比煥然一新了」。也正因為如此,隨著蔣介石政府的日益鞏固和經濟實力有所增強,對日本的侵略擴張有時也敢採取強硬態度,已不再一味地妥協、忍讓。

  岡村寧次這次秘密訪華,沒有受到中國政府的正式接待。於是,他只好以「朋友」的身分拜訪了何應欽和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唐有壬。在岡村看來,何、唐都是中國軍政要員中主張「沖日親善」的人物,雙方的共同語言會多些,誰知情況並非如此。由何應欽作東「一起品嘗了精美的中國菜」,席間何、唐二人只是談些飲食風月之事,絕口不談外交問題。何應欽青年時期曾留學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岡村寧次當過他的區隊長,算是有師生之誼,此前商談《塘沽協定》時兩人打過交道,10年後的1945年,岡村甯次正是向他當年的這位學生遞交投降書的。而唐有壬是清末著名維新志士唐才常的兒子,青年時也留學過日本,畢業于慶應大學,由於有親日嫌疑,這次同岡村晤面後不久,便被人暗殺於上海的家中。可見,因日本對華侵略擴張引起的中國各階層仇日情緒,已日漸高昂,任何人都不敢公然與日方要員拉拉扯扯,免得被輿論戴上漢奸的帽子。

  在南京沒有撈到什麼,岡村又到了上海。在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內,岡村代表軍部召開了駐中國各地武官會議。會上他聽取了各武官的情況彙報,然後就國內提出的對華政策綱要發表解釋性演講,並向各武官部署了貫徹「廣田三原則」的工作安排。之後,他乘「淺間丸」離開上海,經香港於10月26日到達了廣州。在廣州,岡村拜訪了陳濟棠,並設法見到正在這裡的李宗仁。28日,他又乘民航班機飛往廣西南寧,兩次約見了白崇禧。白對他很客氣,邀他「飽覽了廣西風光,品嘗了廣西料理」,但推說地方不好干預中央事務,也未與他談論什麼實質性問題。

  按照岡村寧次後來的自供狀,「此次之所以赴廣東、廣西一行,目的是和西南地方勢力提攜,牽制南京政府」。但實際上「自此以後,進展不大」。因為這些地方實力派雖與蔣介石存在著矛盾,但在國家和民族利益上還是深明大義的,不想步博儀的後塵當日本的兒皇帝,幹分裂華夏的賣國勾當。

  經過1個多月在華的奔波忙碌,無甚收穫的岡村寧次於11月16日灰溜溜地回到了日本。自此以後,日本軍方的一批法西斯強硬分子更堅定地認為,對中國必須採取高壓政策。他們甚至覺得連「田三原則」都是日本軟弱的表現,是軍部對外務省妥協的產物,認為「現在中國的態度之所以發生變化,原因是民國成立以來普遍深刻的反日教育之結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因而「外務省的親善工作是不妥當的」。在這種認識的促使下,加上對政府國內政策的不滿,由某些高級將領暗中支持的一批青年軍官,又開始醞釀以武力手段進行倒閣。不久,震撼日本政壇「二二六事件」發生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