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岡村寧次 | 上頁 下頁
二七


  ◎第十章 赴任關東軍

  肩負使命赴東北,掌握實權來「剿匪」;
  白山黑水抗日火,暫時沉寂岡村美。

  話說岡村寧次就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後,1932年8月19日抵達奉天。

  「九一八事變」時,關東軍在日軍中的規格還不高,其司令官一般由中將擔任。借1932年8月日軍機構和人事調整之機,關東軍司令部為擴大編制、提高規格,採取了關東軍司令官兼任駐滿全權大使及關東廳長官三位一體的體制。武藤信義大將被任命為軍司令官,陸軍次官小磯國昭中將被任命為軍參謀長,岡村甯次少將為副參謀長。

  關東軍司令部是片面積龐大的建築群,房間眾多。照理說司令部的幾位主要首腦每人單獨使用一間辦公室是不成問題的,可岡村偏偏要和小磯國昭擠在一間屋裡辦公,原因何在呢?原來小磯國昭此次來關東軍,是被荒木和真崎從東京總部排擠出來的,把他放在這裡荒木等人仍不放心,特意囑岡村寧次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儘管岡村多次向人表白什麼「在軍中繁忙的情況下,參謀長和副參謀長同屋辦公是理所當然的」,但關東軍上下官位都清楚這是岡村的一項特殊任務,關東軍真正的參謀長是岡村寧次,小磯國昭不過是個已失去當時軍部實權首腦信任的擺設。

  小磯國昭心裡明白岡村的使命,並不情願接受他來做自己的副手,還在岡村的關東軍副參謀長任命未發佈時,小磯便找藉口私下對岡村說:「你們『陸士』第16期是陸軍的中堅,現在以你的好友永田和小畑為首發生分裂跡象。充當這個調停人的非你不可,所以你是絕對不能離開東京的。」

  這個藉口是冠冕堂皇的。在「陸士」16期的三羽鳥中,岡村甯次是老大哥與和事佬,岡村回憶說:「中、少佐時期永田、小畑之間的友情,極為密切,正所謂歃血為盟的同志。我們3人經常在彼此家裡集會聚餐和交談,來往極為密切。永田在教育總監部工作的中、少佐時期與小畑之間平安無事,但從大佐時期轉入陸軍省,大家都任課長以來,由於公務上的接觸及關聯到部下課員之間意見衝突等原因,以致率意直行的小畑和主張明斷是非的永田之間在性格上的矛盾暴露出來。

  因此,大佐時期後期,兩者之間出現了不睦的跡象。1932年2月,我由補任課長轉任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時,曾向荒木陸相和真崎參謀次長建議:最近永田和小畑都預定要進級少將,但進級後絕對不要把二人安排在一起工作。因為在一座山上,放置兩隻性格不同的猛虎是危險的。可後來人事變動的結果,他倆還是被放在了一起,永田任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小畑任第3部部長。6月份我由上海回東京時,聽到了在部長會議上永田和小畑已發生激烈爭論的消息,我所擔心的問題,終於出現了。」

  小磯國昭的這番話,要是在往常,岡村會認為是老前輩出於對他們「三羽鳥」的關心,而此時岡村黨得「他對我去任關東軍副參謀長這一要職,似乎是站在反對論的一方」。但是,由於荒木和真崎的力薦,「似乎因為我是所謂的中國通,因而認為我是最適任者」。小磯國昭也只得接受。而且,作為安插在小磯身邊的一顆釘子,「我在關東軍副參謀長任內,為向中央部聯絡或報告,每隔數月就去一趟東京」。實際上是甩開小磯國昭,直接聽命于荒木陸相和真崎副總參謀長。軍部規定的兩人任務分工,也是讓小磯去「指導滿洲國」,由岡村專門負責關東軍作戰、治安、情報等純軍事方面的工作。

  岡村來關東軍就任後,首先面臨的是所謂「匪患猖獗」的局面:「我作為副參謀長先期出發,8月19日到奉天上任,接管工作極為忙碌,甚至連日記也未得好好寫。8月26日武藤司令官到任後,決定由我出訪第一線各兵團。8月30日訪問了錦州方面的第8師團。從9月2日連續4天,巡防了駐在北滿的各個兵團,在這4天中,就有3天從飛機上親眼目睹了3次成群的土匪的活動情況。」

  9月2日晨,岡村在「遠藤(作戰主任)參謀的陪同下,乘小型客機出發,巡視第一線兵團。10時到達洮南,訪問了岩田守備隊長。午後到達齊齊哈爾,與旅團長、滿洲國省長懇談後在該地住宿。上午離開洮南時,就在洮南近前的開通附近,碰到了成群的土匪。他們看到飛機後就四散逃竄,我覺得有趣,就讓駕駛員盤旋了幾圈。3日訪問了綏化的松木第14師團長,午後到哈爾濱訪問了廣徽第10師團長,並於該地住宿。這天上午在安達一呼蘭之間,從飛機上又看到成群的土匪,但他們從容不迫,似乎知道我們的座機不是轟炸機。4日傍晚到達吉林,訪問了多門第2師團後,當晚,宿於該地。5日清晨訪問了敦化的長谷部旅團長後,隨機將2名重傷軍官運往吉林。午後向奉天歸航中,又目睹成群土匪在伊通河谷聚集的情況」。

  這是岡村甯次上任伊始短短幾大內,乘飛機巡視東北從空中俯瞰到的情景。

  他所說的土匪,就是我東北各地的抗日軍民。「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軍對東北的瘋狂侵略立即激起我愛國軍民的憤怒反抗。隨著日軍侵略範圍的迅速擴大,反抗的烽火很快也燃遍了遼、吉、黑3省。以東北軍官兵為主體,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地方民團、保安隊、警察、民間秘密結社、綠林武裝等各階層群眾參加組成的各種名目的義勇軍風起雲湧,對入侵之敵展開了英勇的鬥爭。當時的情況大致如下:

  遼寧:1931年10月以後,遼寧各地抗日義勇軍陸續建立起來。遼南有鄧鐵梅的東北民眾自衛軍,李純華、項青山的遼南救國軍。遼東有唐聚伍、郭景珊的遼寧民眾自衛軍。遼西有鄭桂林、耿繼周、蘇景陽的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遼北有遼北蒙邊宣撫專員高文斌組織的抗日武裝。這些義勇軍的主要成員多是留在關外的東北軍和地方警政人員。由流亡在北平的東北各界人士組成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向關外派出許多政治、軍事骨幹,而李純華、項青山、鄭桂林、耿繼周、蘇景陽等部義勇軍都接受該會的領導。在張學良的秘密授意下,原東北政權所屬的部分武裝也奮起抗日,如遼寧省警務處長兼奉天市警察局長黃顯聲所部、奉天市公安督察長熊飛率領的騎兵總隊等等。地方民團也有積極抗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錦西的聯莊會。1931年秋冬季節,日軍進攻重點在吉、黑兩省,遼寧省義勇軍的隊伍乘機迅速擴大,聲勢大振。

  吉林:吉林省的義勇軍是在舊政權主要首腦降日後,軍隊中愛國官兵自發抵抗日軍進犯的形勢下成立的。1932年1月,在哈爾濱保衛戰前建立的吉林自衛軍,即是由依蘭鎮守使李杜、吉林副司令長官公署衛隊團團長馮占海、駐守哈爾濱的丁超旅和邢占清旅,以及駐守雙城的趙毅旅等愛國官兵組成。2月,吉林步兵第27旅營長王德林等在延吉成立中國國民救國軍,延吉、琿春、和龍、汪清等縣的警察隊、保安隊官兵以及紅槍會等民間秘密結社,也紛紛加入。不到半年時間,救國軍發展到數萬人之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