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8時30分。敵人火炮不停地向我軍射擊。躲到哪兒都沒有生路,到處是炮彈,只有在菩薩腳下才能得救。 10時40分。殘酷的戰鬥在繼續著。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傷……射擊一直不停。 8月21日。蘇蒙空軍大批飛機轟炸我們的陣地,火炮也不停地轟擊。在轟炸和炮擊以後,敵人步兵投入射擊。死亡人數不斷增加。晚上敵人的飛機轟炸我們的後方。 8月22日,9時30分。敵人步兵開始衝擊,敵人機槍猛烈開火。我們處境極為危險,我們膽顫心驚。士兵情緒糟透了。所有軍官死光了,我被任命為連長。這事使我非常不安,一夜都睡不著。 就是在這個時候,福田的生命和日記都中斷了。 1939年8月30日,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的日軍第六軍團全軍覆滅。 這是對日本法西斯的嚴重打擊,迫使日本執政當局不得不重新考慮蘇聯武裝力量的威力。 然而,正當日軍在中蒙邊境的反蘇戰鬥中被打得慘敗時,8月23日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因為希特勒事先根本沒有向日本打招呼,日本對此毫無所知。消息傳來,日本政府大力震驚,於是便向德國提出抗議,責備它背信棄義,蘇德條約加深了日本政府內部的意見分歧,平沼內閣被迫下臺,不久日蘇簽訂了諾門坎停戰協定,這次相當於局部戰爭規模的反蘇軍事挑釁,以日本帝國主義的徹底失敗而告終。日軍傷亡5萬多人,損失飛機180多架,火炮損失達72%。 東條英機是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的鼓吹者和陰謀策劃者。早在他擔任偽滿洲國憲兵司令和關東軍參謀長期間,他在侵華的同時,就積極準備進攻蘇聯。在他升任陸軍次官後,更利用自己的顯赫地位煽動反蘇反華。這個被東洋法西斯匪徒稱為「日本前進動力」的東條,於1938年11月28日,在日本軍人會館召開的「陸軍管理事業主懇談會」上,就發表過所謂「爆炸性的演說」。他聲嘶力竭地狂叫,要確定「對蘇支(對蘇聯和中國)兩國同時正面作戰」的緊急任務。 東條在闡述了必須對蘇聯和中國同時正面作戰的所謂理由之後,鼓吹要進一步加強擴軍備戰。他說:「為確立皇國天賦使命之東亞永久和平,建設東亞新秩序,不見蔣政權之潰滅決不收兵。且當前蔣所有之兵力,雖已氣息奄奄,猶有百余萬,另外尚有企圖擾亂我後方之共產黨遊擊隊,其數實達四五十萬,由於以上實際情況,我依然須繼續作戰,故彈藥之補充、資材之輸送,今後仍將達相當數量是不言而喻的。今後由於面臨準備對蘇中兩國同時進行武力作戰之必要,必須傾注人馬資材之全力以建設新軍備。」 東條強調:「今後一個時期要排除所有障礙,向軍備之充實、軍需生產之飛躍擴充以及基礎生產力之擴充而邁進。」東條的「爆炸性演說」發表之後,在日本經濟界、輿論界引起大嘩,兜町、北濱一帶的股票界人士尤其痛駡東條是戰爭魔王。這是因為他講演的消息發表後,次日股票便一齊下跌。 如今,諾門坎事件的失敗,無疑對東條和其他軍政頭目是當頭一棒。在這之後,日本法西斯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的新變化,決定暫時把三國軍事同盟談判擱下來,留待以後解決。日本法西斯開始考慮在北方對蘇聯「保持靜謐」,以便通過在南方擴大侵略來擺脫因全面侵華戰爭而造成的困境。 正是:對蘇挑釁遭痛擊,侵華戰爭無轉機。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九章 誘降與抗戰 速戰速決遭破產,侵華策略大改變; 百團大戰顯威武,誘降陰謀被戳穿。 話說東條英機滿指望向蘇聯挑釁,會旗開得勝,威震歐亞;不料卻被蘇聯紅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這使他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回頭再看看中國戰場,情況對日本侵略者也越來越不妙。「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日本法西斯採取「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妄圖3個月滅亡中國。 在1年多的時間裡,鯨吞了大半個中國,日寇氣焰可謂十分囂張。但是,隨著戰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致使日軍兵力分散,進攻力量大力削弱。而在敵後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卻像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起來。解放區戰場己成為抗日的主要戰場,對日本侵略者造成了致命的威脅。這使身為陸相的東條大傷腦筋。 在國民黨的戰場上,雖然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取得了相當的進展,東方慕尼黑陰謀甚囂塵上,但是蔣介石集團迫於日益高漲的民族革命浪潮,還不敢輕易投降。那時侵華日軍不足百萬人,散佈在縱橫萬里的中國戰場上,進行稍大一點的戰役,必須各處抽調兵力,捉襟見時,疲於奔命,兵力嚴重不足。日寇再往中國西部山區追去,既無足夠的兵力,也達不到侵華的主要目的。於是在侵佔廣州,武漢之後,被迫停止了戰略進攻。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毛澤東主席所科學預見的戰略相持階段。 日本在速決戰的幻想破滅之後,被迫改變了它的侵華策略。在政治上,它從反蔣轉變為拉蔣,即著重於分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破壞國共合作,引誘國民黨政府投降。早在1938年7月,日本五相會議決定中提出「盡力把民族矛盾引向主義的對立」,陰謀拉攏中國的反動勢力進行反蘇反共。 1938年11月3日,日本近衛政府發表聲明,改變了它在同年1月16日聲明中提出的不以國民黨政府為對手的立場,公開引誘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參加所謂「新秩序的建設」。 日本的誘降策略首先得到國民黨親日派的響應。國民黨第二號頭目汪精衛于1938年12月18日潛離重慶,假道河內,投敵賣國當漢好去了。同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根據汪精衛叛國的具體情況,再次發表聲明,提出「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三原則。聲明說:「日本認為,根據德意防共協定精神,簽訂日華防共協定一事,實力調整日華邦交之急務。」 1939年3月,日本首相平沼在國會演說中提出:「蔣介石將軍與其所領導的政府,假使能重新考慮其態度,與日本共同合作,謀求東亞新秩序之建立,日本則準備與之作中止敵對行為之談判。」平沼演說標誌著日本的對蔣政策正式轉變為以政治誘降為主。 在軍事上,規定侵華日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而不再是進攻了。在華北「確保現已佔領地區的安定,特別應首先設法迅速恢復河北省北部,山東省、山西省北部和蒙疆地區重要地點的治安,並且確保主要交通線」。在華中,「確保大體在廬州、蕪湖、杭州線以東的佔領地區的安定,特別應首先設法迅速恢復京、滬、杭地區的治安,並且要確保主要交通線」。而這些地區,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主要抗日根據地。 在外交方面,日本加緊與德、意法西斯勾結,既作反蘇姿態,又對英、美施加壓力,誘迫英,美唆使蔣介石投降,企圖從中國戰場拔出泥足,以便在同美、英爭奪西南太平洋殖民地利益方面處於主動地位。日本以只反共不反蔣為核心的新策略,對英、美以及蔣介石集團都有極大的誘惑力。於是,英,美勸降、蔣介石投降的陰謀便緊張地活動起來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