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 上頁 下頁 |
九 |
|
1937年,為了在更大的範圍內打擊敵人,擴大抗聯的聲勢,楊靖字在東滿、南滿遊擊區聯成一片之後,開始組織第一軍西征,準備與挺進到熱河一帶的八路軍打通聯繫,建立熱、遼、吉、黑遊擊區,從根本上改變敵我力量對比,結束關內外相互隔絕的局面。兩次西征雖未成功,但卻顯示了抗日武裝力量的聲威,鉗制了敵人的兵力,使其不能入關南下,實際上已經起到了配合關內部隊抗戰的作用。在東北戰場上,抗聯第五軍曾派獨立旅遠征南滿,從依蘭的大小羅勒密出發,到敦化、額穆、蚊河、樺甸、檬江、輯安各地,建立了南北滿聯合戰線。1937年,他們又派兵沿牡丹江流域北上,一直擴張到穆棱、勃利、密山一帶,與抗聯第四軍匯合。又向北過了依蘭、樺川,與第三軍匯合。以後向東發展,到寶清等地又與第七軍聯絡到一起。這樣,從南滿到北滿以至東滿山地的抗日聯軍,全都聯絡匯合起來了,形成了一個有力的鐵拳。 素有光榮鬥爭傳統的東北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採取多種鬥爭形式打擊敵人,有力地配合了抗聯的武裝鬥爭。以焚毀日軍大量軍用物資為目標的大連放火團,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工人們用一種香皂形的固體定時爆燃人藥,在碼頭、軍用倉庫等重要設施放火。為躲過敵人的搜查,他們將這小塊火藥捲進大煎餅裡,一邊走,一邊拿著吃,巧妙地混過日軍的耳目,帶進了日本陸軍倉庫。 1938年6月,在大連碼頭用這種辦法燒了4個主要倉庫,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日方損失極為嚴重。在這之前,甘井子石油工廠也被放了火,燒了6個小時.毀掉6萬多桶石油。像這樣的大火,當時在大連屢屢發生,據大連《日日新聞》統計,約有50餘次,損失日市達2000多萬元。 鐵路,作為交通大動脈,在鐵路工人與抗日武裝配合下,經常被破壞,處於「梗塞」狀態,使日軍急需調運的軍用物資堆積如山。吉海鐵路500名養路工人,在黨的直接組織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破壞活動,扒鐵路,毀橋樑,一個時期使日軍的鐵路運輸癱瘓。他們還為抗聯購買和運送武器以及其他軍需品,甚至配合抗聯直接打擊日本侵略者。如1933年夏天,蛤蟆河子、老爺嶺地區幾十名鐵路工人協助遊擊隊,在老爺嶺隧道阻擊一列火車。經過激烈戰鬥,俘虜日軍幾十人,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物資,武裝了遊擊隊。 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發展壯大,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計劃構成了嚴重威脅,成了日寇的「心腹之患」。因此,關東軍為了鞏固東北這塊侵略基地,採取了增兵討伐的辦法,妄圖全部消滅之。從1935年開始加強關東軍的兵力,至1936年初,日軍竟增至12個師團、4個混成旅和1個專駐間島的「朝鮮派遣軍」的師團,外加鐵道守備隊以及偽滿軍的兵力。敵酋東條對抗日遊擊區採取定期,定點、定線的「大討伐」。他們集中兵力,縱橫掃蕩,來回拉網,採取所謂「蓖梳式」、「踩踏式」的辦法,對付抗聯及廣大抗日群眾。 進攻的重點由南滿、東滿、吉東後發展到松花江下游、三江平原一帶。敵人實行所謂軍事上、政治(招降)上、經濟(斷絕給養來源)上全面的大掃蕩。 「七七」事變後,1938年,東條更以70萬日軍和30萬偽軍的兵力,在東北集中搞了一年多的「大討伐」。與此同時,還拼命搜剿深山密林,摧毀抗聯密營和地下糧食埋藏地,實行嚴酷的經濟封鎖。更在全東北實行所謂「大檢舉」,破壞黨的地下組織,許多共產黨員、基層幹部和抗日群眾被逮捕,遭殺害。還組織大批武裝特務深入山林,許多抗日營地遭到破壞。鬥爭進入一個極端艱難的時期。當時最大的困難是缺衣少糧,又無落腳休整的地方。 露營生活正像當時流行的一首歌中所描繪的那樣:「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鄉,野菜,野獸是食糧。」這首歌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抗聯戰士們的艱苦生活。 但是,任何困難都嚇不倒為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獻身的抗聯戰士們,他們對戰勝日本侵略者充滿必勝的信心和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李兆麟的《露營之歌》就是抗聯戰士艱苦生活和革命英雄主義的真實寫照。 請聽: 鐵嶺絕岩,林木叢生, 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 圍火齊團結,普照滿天紅。 同志們,銳志哪怕松江晚浪升! 起來喲,果敢衝鋒! 逐日寇,複東北, 天破曉,光華萬丈湧! 濃蔭蔽天,野霧彌漫, 濕雲低暗,足漬汗滴氣喘難。 煙火沖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們!鏡泊瀑泉喚起舞夢酣, 攜手吧,共赴國難, 振長纓,縛強奴,山河變,萬里熄烽煙。 荒田遍野,白露橫天, 野火熊熊,敵壘頻驚馬不前。 草枯金風疾,霜沾火不燃, 戰士們,熱忱踏破興安萬重山。 突封鎖,破重圍,曙光至,黑暗一掃光。 朔風怒吼,大雪飛揚, 征馬踟櫥,冷風侵入夜難眠,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 偉志兮!何能消滅, 全民族,各階級, 團結起來,奪回我河山。 抗聯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喋血苦鬥,展開了一幅幅英勇犧牲的悲壯畫卷,不僅寫下了中華民族解放史上光輝的一頁,而且揭開了近代世界史上被壓迫民族反對帝國主義侵略鬥爭最精彩的一幕。 有名的「八女投江」的故事發生在「七七」事變之後,參加二路軍西證的女教導員冷雲,帶著7個女戰士,在陰曆九月初的一天,越過幾道封鎖線,來到牡丹江釁,露宿在烏斯渾河盡頭作木崗山下,準備過河去克上克密營第五軍軍部。敵人發現後,從三面包圍上來,她們幾次突圍沖不出去。敵人看她們人少力單,又多是短槍,瘋狂地叫喊:「投降!抓活的!」八女英雄姐妹,在給了敵人一定的殺傷之後,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為了維護民族尊嚴,保持革命氣節,從容地架起負傷的戰友,決然跳進烏斯渾河。 秋天河水泛漲,水流湍急,冰冷刺骨,她們昂頭挺胸,用堅強不屈的身軀,推著洶湧的河水,壯烈犧牲了。 寶清十二烈士的苦戰,與「八女投江」一樣動人心魄。1938年初,抗聯第五軍七團一連連長李海山,帶著13名戰士到寶清尖山子警戒敵人,這裡地勢險要,為進入第五軍營地的必經之路。一天夜裡,這支小部隊被敵人團團包圍了。早上7時,戰鬥打響了。連長說:「我們被包圍了,大家要節省子彈,剩下一人一彈也不叫敵人捉後的!」第一批有百餘名敵人,分東西、南北兩路騎馬往上沖,不到20分鐘,被打得人仰馬翻。敵人放棄活捉的打算,開始用炮轟,組織幾次大衝鋒,都被抗聯戰士猛烈的火力打下去了。待敵人發動第五次衝鋒時,天已經黑了,山上只剩下連長和5名戰士,都是身負重傷,連長腿被打斷了,戰士們抬著他繼續堅持戰鬥。子彈打光了,李連長手持空槍筒對敵人大喊:「你來,我就給你這一下子!」敵人慌忙扔了幾顆手溜彈,連長和3名戰士壯烈犧牲了。其餘兩名戰士抱槍從山上就雪滑到山下,隱蔽起來。敵人半天不見山上有動靜,才膽顫心驚地摸上山,只見遺體,不見武器。 在這次戰鬥中,抗聯這支14人的小部隊,同200多名全副武裝的敵人激戰了一整天;擊斃日軍25名,重傷10餘名;擊斃偽軍70餘人,傷15人;凍傷日偽軍近50名,軍馬被打死90餘匹。為永志不忘,抗聯第五軍黨委決定,把小孤山改名為烈士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