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 上頁 下頁


  11月3日晚,日本飛機突然向中國駐地大興站投彈;4日,便明目張膽地向中國軍陣地撲來。中國軍隊雖兵員單薄,軍械缺乏,但士氣高昂。激戰10餘小時,打退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接著,5日打了一場惡戰,中國軍隊幾乎全殲了濱本步兵聯隊。日本又調集兵力,命令關東軍第二師團主力前來支援。從16日早開始,一直激戰到18日傍晚。其間,日軍曾增派飛機12架、坦克12輛,大施空陸立體戰之威力,對中國軍隊進行上下前後夾擊;戰至最後,戰壕全部被毀平,抗日戰士只好持槍與敵人展開肉搏,直到夜幕降臨,才撤出陣地。

  嫩江橋的血戰,揭開了大規模武裝抗日的序幕。它大長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志氣,大煞了敵人的威風。繼嫩江橋戰鬥之後,遼西義勇軍又創造了全殲一個日軍聯隊的光輝戰例。

  12月下旬,日本關東軍佔領錦州後,其第八師團騎兵聯隊長占賀中佐,又於1932年1月6日午後率200餘騎兵進駐錦西。這支騎兵隊,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曾稱為「攻無不克」的騎兵隊。1月8日晚,古賀準備就緒,要出發征剿遼西義勇軍,井囑咐趕制「凱旋」大旗,準備歡迎皇軍「得勝」回來。

  1月10日早8時,古賀親率騎兵百余名向遼西出發,得意洋洋。不料在一狹路口,中了遼西義勇軍的埋伏,日軍騎兵不得施展,被打得人仰馬翻;首先古賀被擊斃,其餘敵騎死傷狼藉,無一倖免。義勇軍還獲悉,古賀行前,曾派松尾小隊騎兵27人前去錦州取彈藥、給養。下午返回時,該小隊也遭到義勇軍伏擊,槍響後各村報信,四面八方約百餘人來會,不少沒槍的人拿鍬,鎬,鋤頭參戰,重重包圍,一舉消滅,至此全殲了古賀騎兵聯隊。

  遼東三角地帶鄧鐵梅組織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自衛軍,擁有4000多人,編成3個步兵團、1個大刀隊、1個偵察隊。12月,鄧親率大刀隊500人主攻安奉線重鎮鳳凰城,繳步槍300余支,還有輕機槍與迫擊炮等,以後又進駐莊河。大孤山,隨著抗日情緒的高漲,鄧的隊伍不斷擴大,至1932年初,已擁有3萬人左右。這支隊伍不僅打破了日軍的「討伐」,還成功地突襲了岫岩城。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當1933年初,敵人再次「討伐」時,鄧鐵梅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自衛軍所屬李海山部600餘人,被圍于沙金溝老平頂,同敵死拼,堅持六晝夜,全部壯烈犧牲。他們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受到全國人民的敬仰和頌揚。鄧鐵梅本人也一再拒絕敵人的招撫和誘降,後被劫持謀害,死前曾題詞:「七尺軀何足惜哉,四省土幾時收復?」

  戰鬥在吉東的王德林、吳義成的抗日救國軍,自1932年元宵節開始,三打敦化城,與日軍爭奪長圖路之咽喉地帶,使敵死傷近400餘人。接著又打額穆和蚊河,繳獲敵人捷克式機槍21挺、三八式機槍7挺、大小槍支1600余支。3月,敵田野少將率號稱萬人大軍追擊救國軍,救國軍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四面夾擊的辦法,在南湖頭牆縫大擺口袋陣,殲滅敵人3000多,繳三八式步槍上干支。隨後又在杜乙溝展開了圍殲逃敵的戰鬥,利用春天的乾旱氣候以及該地草高、路窄,風大的特點,進行火攻,使殘敵無路可逃,大振了抗日的聲威。接著,1932年3月方正一戰,又打傷了日本侵華先鋒多門師團長。

  在東北抗日遊擊戰中,戰鬥力最強、最有組織的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幾支抗日武裝部隊,後來又在鬥爭中發展成為統一的東北抗日聯軍。他們的活動範圍,遍佈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廣大遊擊地區。他們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建立起可靠的抗日遊擊根據地。他們不避艱險,不畏強暴,在日偽不斷進行殘酷的「掃蕩」、「討伐」後仍堅持英勇不屈的鬥爭。

  1933年底和1934年初,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影響下的東北各抗日遊擊隊,總計達23萬人。僅據敵偽材料,只遼寧一省,1934年6月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就作戰709次,7月份增為759次,8月份、12月份再增為1700多次。抗日遊擊隊,成百次地襲擊偽奏天(瀋陽)鐵路局、長春鐵路局、哈爾濱鐵路局、洮南鐵路局等所轄各線路。在抗日遊擊隊的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下,不少偽軍和部分日軍發生動搖以至嘩變。日寇雖增乒30萬,還利用並村屯、連坐法。保甲制和派遣大批奸細特務打入遊擊隊內部等手段,企圖瓦解破壞遊擊隊,但均未得逞。

  1936年至1937年,隨著對敵鬥爭的深入發展,抗日聯軍進行了整編,組成以楊靖字為指揮的第一路軍,「七七」事變後,又組成周保中指揮的第二路軍和李兆鱗指揮的第三路軍,這三路遊擊部隊在廣大地區積極活動,前仆後繼,英勇戰鬥,牽制了大量的敵人,有力地配合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他們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當時在遼、吉、黑三省民間,廣泛流行著這樣一支歌曲:

  抗日聯軍十萬人,
  救國抗日一條心。
  步炮聯合除倭寇,
  鐵騎縱橫掃妖氣。
  但願民族獲解放,
  白山黑水慶升平。

  在抗聯活動的遊擊區內,「抗日救國會」的組織得到了廣泛的發展。許多地方召開了人民代表會議,在吉東、南滿、北滿一些縣成立了人民政府,與日偽政權相對峙。特別是在松花江兩岸、牡丹江流域及下江地區的偽三江省,廣大農村佈滿了抗聯的「鐵騎」,縱橫不斷地進攻和襲擊敵軍。尤其是在依蘭、燁川、勃利一帶,成了抗聯第三、四、五、六、八、九、十一軍的集合地區,各軍上下左右馳騁,靈活機動地展開了大規模的遊擊戰。當地的農村城鎮完全掌握在抗聯與抗臼救國會的手中,敵人所能控制的只是比較大的城市和分散孤立的據點而已。

  坐落在松花江北岸的湯原是偽三江省的中心,更是抗聯第六軍的故鄉,他們是湯原的人民子弟兵,差不多家家都有人參軍。抗聯部隊要打擊日軍,群眾都自動報名前來參戰,組織遊擊連、青年肅反隊、農民自衛隊。他們有的扛著土槍洋炮,有的拿著紅纓槍,還有的人手裡拿著汽油桶,身上背著盤蜂窩鞭炮,打仗時把炮放在桶裡,響起來比重機槍還厲害,嚇得敵人暈頭轉向,不知是什麼新式武器。婦女會,兒童團、救國會也都出動了,或在路旁擺上茶水勞軍,或準備擔架搶救傷員,或趕著大車去拉戰利品。難怪日偽軍無可奈何地叫喊:「湯原地皮紅透了三尺!」

  此外,在第三軍出沒的濱綏路兩側的哈東遊擊區裡,還有在党的領導下由農民選舉產生的地方政權——農民委員會。廣大農民親切地稱縣農民委員長是「我們的縣長」。由於建立了農民委員會,打擊了漢好地主,實行了減租減息,當地農民既受不到日偽特務警察的欺壓和逼索,土豪劣紳、土匪地痞的剝削掠奪也大為收斂。在吉東、東滿一帶,有些地方的婦女會、兒童團積極參加站崗放哨,救國會負責為抗聯籌劃給養、供給糧食與衣物,幾乎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人都參加了救國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