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武士世家

  毒汁藤上結苦瓜,軍閥之家黷武娃;
  帝國薰陶橫侵略,野心勃勃欲征殺。

  日本侵華戰犯東條英機,1884年誕生在日本一個武士世家。他的父親東條英教是一個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老劊子手,早年畢業于陸軍教導團,是一個由下級軍官逐步晉升為中將的大軍閥,號稱為陸軍軍部內屈指可數的戰術家。

  東條英教從日本陸軍教導團畢業不久,就在1877年參加「西南戰爭」,①為明治天皇平定西鄉隆盛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他又參與指揮了1894年侵略中朝的甲午戰爭。當時他作為大本營的高級參謀,輔佐日軍參謀總長川上操六大將,為打敗中國、吞併朝鮮積極出謀獻策。

  ①1877年2月,以西鄉隆盛為首的封建武士在鹿兒島舉行叛亂,反對明治維新,西南其他地方的封建武士也起兵響應。這場戰爭前後打了七八個月,政府以優勢的兵力擊敗了西鄉的軍隊。在戰爭快結束時,西鄉身亡,這場叛亂完全被平定下去。叛軍戰死和被俘後處決的達1萬人。西南戰爭是明治政權建立後發生的最大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封建武士的叛亂。經過這場戰爭,明治政府徹底情除了來自封建武士階級叛亂的威脅。

  早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封建軍閥就多次發出要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叫囂。明治天皇即位伊始,便制定了分期進行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所謂「大陸政策」,就是用武力征服中國和朝鮮。其步驟是:第一期征服中國的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中國滿蒙(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第四期征服中國內地;第五期征服全世界。日本政府在明治天皇即位的那一年,發表的《天皇御筆信》就表露了這種野心。《御筆信》中宣佈,要「繼承列祖列宗的偉業」,「開拓萬里波濤」,使「國威布于四方」。

  日本政府為了發動侵略戰爭,大辦軍火工業,積極建立近代化的陸海軍。1890年,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要求國會通過準備對中國作戰的軍費預算。當時,他公然聲稱:「國家獨立自衛之道,一是捍衛主權線,二是防護利益線。何謂主權線?國家之疆域是也。何謂利益線?即同我主權線的安全緊密相關的區域是也。」就在山縣發表講話的這一年,1890年,日本軍費的開支占國家預算的30%,1892年更高達41%強。隨著軍費的增加,日本的陸海軍在加劇膨脹。

  據1893年的統計,日本陸軍的兵力平時為6.3萬餘人,戰時可達到23萬人,日本的海軍也迅速地發展起來。到1894年7月豐島海戰前夕,日本海軍已擁有軍艦32艘,共60771噸。還有魚雷艇24艘,排水量1475噸。此外,為了適應對外侵略擴張的需要,日本政府還按著東條英教的建議將「西京九」、「山城九」、「相橫丸」、「近江丸」等商船加以武裝,改為軍艦,因此,到豐島海戰前,日本海軍共擁有艦艇7.2萬多噸。

  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準備就緒,便開始尋找發動侵略戰爭的藉口了。

  1894年春,朝鮮爆發了大規模的東學黨農民起義。起義軍提出了「逐滅洋倭」、「盡滅權貴」等口號,反映了這次起義的反帝反封建性質。日本政府早就蓄謀發動戰爭侵略中國和朝鮮,隨即派兵進行鎮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日本派赴朝鮮的侵略軍已達1萬人左右。

  日本企圖發動侵略戰爭的陰謀雖已昭然若揭,但滿清政府卻不積極採取有效的抵抗措施,仍然夢想依靠第三國迫使日本從朝鮮撤軍。當時,日本政府是得到西方帝國主義支持的,而且在軍事上又處於優勢的地位,於是決意挑起這場侵略戰爭了。

  1894年7月23日,侵入漢城的日軍悍然發動軍事政變,攻進朝鮮王宮,拘禁了朝鮮國王李熙;兩天之後,即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在朝鮮牙山口外的豐島附近不宣而戰,對援助朝鮮的中國北洋艦隊發動了海盜式的襲擊。豐島海戰發生後,日本侵略者大造輿論,極盡顛倒黑白之能事,把自己對中國軍艦發動海盜式的突然襲擊的醜惡行徑賴得一於二淨,反咬一口,說北洋艦隊進攻了日本軍艦。

  中國軍隊增援朝鮮本屬軍事機密,日本又是怎樣獲知的呢?原來,竊取運兵計劃的日本特務石川五一,受日本大本營參謀總部的派遣,早就悄悄地隱蔽在李鴻章的外甥,天津軍械局總辦張士珩的衙門裡。石川五一又名義倉告,來中國多年,化裝成中國人,一向住在外國租界,以洋行職員的身分作掩護,進行特務活動。他買通了張士珩的書吏劉芬,搞到了中國的運兵計劃,便報告了駐天津的日本海軍武官井上敏夫。7月22日,日本大本營接獲情報後,當即命令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於第二天率「松島」、「千代田」、「橋立」等15艘軍艦從佐世保港向朝鮮海岸進發;在雙方沒有宣戰的情況下,日本海軍根據他們政府的命令,對中國艦隊進行了卑鄙的海盜式的突然襲擊。中日甲午戰爭的序幕就這樣揭開了。

  豐島海戰後,東條英機的父親協助參謀總長川上操六大將,一面休整侵朝的陸軍部隊,一面改編海軍艦隊,準備擴大侵略戰爭。從8月9日以來,日本聯合艦隊多次襲擾威海衛,藉以阻撓中國軍隊增援平壤,並力圖消滅中國年輕的海軍。黃海海戰之前,中日雙方海軍在黃海上皆未掌握制海權。開始,日本聯合艦隊對北洋艦隊採取回避方針,不與正面交鋒,北洋艦隊則與之相反,屢次在海上追逐敵艦,欲求一戰。對日軍採取攻勢,這不僅是主將丁汝昌的主張,也是北洋艦隊廣大愛國將領的普遍要求。但是,丁汝昌採取攻勢的主張,又受到李鴻章的掣時和壓制。腐敗的滿清政府反以「觀望遷延,毫無振作」的莫須有罪名,將丁汝昌革職。「責令戴罪自效,以贖前愆」。然而丁汝昌早置個人的榮辱安危於度外,仍然決心伺機與敵拼戰。可是,在當時的情勢下,他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8月18日,丁汝昌身負重傷,北洋艦隊由右翼總兵兼「定遠號」管帶劉步蟾代行指揮。這次海戰,進行了一個下午,北洋海軍損失很大。雖然如此,在作戰中,有不少官兵很英勇,以鄧世昌為艦長的「致遠號」在艦隻重傷、彈藥用盡的危急時刻,開足馬力向日本快艦「吉野號」撞去,不幸中魚雷下沉,全艦250多人壯烈犧牲。「經遠號」艦長林永升指揮官兵奮勇作戰,在竭盡所能打擊了敵人以後全船沉沒。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在不利的形勢下堅持戰鬥到底,終於使敵艦不得不退卻。這一場鏖戰竟使李鴻章嚇破了膽。他命令北洋艦隊從此全部躲進威海衛港口內,實行他既定的所謂「以保船制敵為要」的方針。這實際上是保存自己的實力,等待戰爭結束的方針。他沒有料到,就是這個方針,導致了他的艦隊悲慘地覆沒。

  黃海海戰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更加囂張,東條英教所在的大本營,一面派第一軍渡過鴨綠江,侵入遼寧腹地,一面派第二軍在花園口登陸,進而侵佔金州。李鴻章在事後奏報說:「查旅順一島,孤懸海中,所築炮臺,專為備擊洋面敵船而設。若論防守周密,必須于後路金州一帶設立重兵。此次倭兵于金州東北之皮子窩登岸,本非旅順海口守台兵將所能遠防。賊已襲據金州,則大連灣和旅順俱成絕地。」其實,在金州和旅大,當時清軍還有相當大的乓力;但是幾乎所有的將領都相率放棄陣地,望風逃遁。因此,日本侵略軍在攻佔金州後,只用了兩天,就於1894年(光緒二十年)11月7日不放一槍就佔據了大連灣,又於22日佔領了北洋艦隊的重要基地旅順口。日軍侵佔遼東半島後,燒殺搶劫,無惡不作。據當時的中外報刊報道,僅在旅大地區屠殺的中國軍民,就在數十萬以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