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八三 |
|
戴高樂帶著妻子和患病的女兒安娜遷到這裡,開始過著與世無爭的幽靜生活。在這偏僻的農村,戴高樂既檢討過去,又展望未來。他在靜觀法蘭西大地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在議會裡,「搶座位的迷人遊戲」又時興起來了。戴高樂曾經破壞了這個遊戲,現在,政客們皆大歡喜,他們可以告訴人們第四共和國跟第三共和國是多麼相似了。正如基督教民主人民共和黨領袖喬治·皮杜爾所說的那樣:「一個偉大的人不受歡迎,幾個庸才倒很得意。」1946年1月24日,戴高樂辭職的第四天,幾個所謂大党的代表便簽訂協議,定下了遊戲規則,政客們許下諾言,今後不再熱中於進行攻擊性或侮辱性的爭論了。他們保證「要在政府、議會、報刊和全國發揚忠誠團結的精神,來對待共同通過的決議」。可是日久天長,這些可欽可佩的意見越來越不受人重視了。 在國民議會裡,社會黨領袖費利克斯·古安是大家信得過的人物。他在550張選票中,以497票當選總理。三個議員淒慘地投了離任的戴高樂將軍的票。然而使政客們感到吃驚的是,在1946年5月5日的全民表決中,法國選民以1050萬票對950萬票否決了憲法提案。直接提請國民公斷而遭到否決,這在法國歷史上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這個關於贊成還是反對憲法的運動期間,陷於失意和怨恨之中的戴高樂沒有公開發表言論,也未參加投票。 就在法國政權發生更替的時候,戴高樂一家一直在科龍貝村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拒絕了只要他願接受就可獲得的榮譽。如今他唯一的收入是作為一個準將所得的養老金。 1946年4月,新任總理費利克斯?古安曾指示國防部長草擬一項法令,把戴高樂的軍銜提到國家所能授予的最高一級。但是,要戴高樂接受一個次要人物的提拔是違反他的個性的,何況這種提拔既不合時宜,也不是因為他作戰有功。因此當他得知政府首腦的意圖時,他回信說: 「茲複來函……自從1940年6月18日我打破常規走上一條相當獨特的道路以來,事態已以如此規模發展到如此程度,以致人們很難對一個史無前例的地位作出合法的規定。況且,在5年7個月零3天的英勇鬥爭歲月中,顯然沒有人曾想到需要作出任何改變,今天想要採取一項行政措施加以解決,會令人感到奇怪,甚至可笑。正確的辦法是維持現狀。如有困難,到時候死神會來解決的。」 本著同樣的精神,戴高樂把杜魯門總統贈送給他的私人禮物——一架DC型飛機交給空軍,並把他自己的一部美國大型轎車賣給了一個叫弗洛雷爾的藝術家。戴高樂的夫人伊馮娜·戴高樂學習駕駛汽車,並經考試及格,不久,她便駕駛一輛普通的法國小轎車在村裡或到臨近的城鎮購買食物。因為手頭拮据,戴高樂家飲食常常比較簡樸,酒要留著招待客人。對有些客人也不得不以白水相待。 在戴高樂房舍周圍,有三英畝園地是戴高樂尋求慰藉的地方。他在伊馮娜·戴高樂和一個園丁精心護理的花園裡漫步,從不感到厭倦。花園中心的大花壇的花草種成洛林十字式樣。戴高樂在這座18世紀的建築物上增建了一個閣樓,在閣樓上可以眺望三面的景色。他在這裡消磨了漫漫長日,校訂了他早年的文學著作;若干年後,他也在這裡寫他的戰爭回憶錄。戴高樂自稱,他在小花園裡徘徊過15000次! 上馬恩省的冬天漫長,壓在戴高樂心頭的煩悶也變得難以忍受起來。他經常借景生情,抒發自己的心懷。戴高樂在《回憶錄》中寫道:「在冬天,它向我呻吟:『你看我這荒涼嚴寒的樣子,我所生所愛的植物、牲畜和飛鳥,有多少因為我不能哺育和溫暖它們而死在我的懷裡!難道說命運已經註定了嗎?死亡永遠得勝了嗎?不是的!在我這無力的地面底下,已經在隱隱約約地積聚著一種力量。我雖然在黑暗裡靜眠不動,卻已預感到光明和生命複始的美妙前景!』」5月5日的全民對憲法提案的表決,為戴高樂打破沉默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藉口。 1946年6月16日。戴高樂經過深恩熟慮,向不久前剛在投票表決中遭到失敗的政府和憲法開了火。他在法國第一個獲得解放的城市貝葉發表演說,當時人們正為他于諾曼底登陸紀念日時訪問該城舉行慶祝活動。這次貝葉講話極為重要。儘管它沒有產生直接效果,但它卻精確地預示了12年以後頒佈的第五共和國憲法。 戴高樂說:「在我們遭到破壞的光榮的諾曼底、貝葉及其郊區目諸了歷史上的一個最偉大事件。我們確認,它們是這個事件的當之無愧的見證人。在這裡,法國和盟國經過最初的失敗以後四年,開始走上了最後勝利的第一步。在這裡,那些從未屈服的人,那些從1940年6月18日以後團結了全國人的意志和重新組織了法國力量的人,從這個事件中證明了自己的努力是完全正確的。」 「同時,也是在這裡,政府又在我們祖先的土地上出現了!」戴高樂說,「這個政府是合法的,因為它是以全民的利益和意志為基礎的;當屈從政策使政府空有其名的時候,擁有實際主權的政府已轉到戰爭、自由和勝利方面來;這個政府在貧困交加和陰謀交替中維護了它的權力、尊嚴和威信;這個政府防止了外國的干涉;這個政府能夠在它的周圍恢復全國統一和帝國統一,團結祖國和法蘭西聯邦的一切力量,與盟國一道取得了最後勝利,與世界其他國家平等相處,維持公共秩序,實行公正的裁判,開始國家的復興工作。」 戴高樂分析了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他說:「首先,從民族內部自發地湧現出一朵民族之花,他毫無黨派和階級的偏見,獻身於為法國的解放、偉大和革新而進行的戰鬥。他有崇高的道義感,有一種犧牲和帶頭的覺悟,有冒險和敢於的熱情,不怕騷亂、威脅和陰謀,對於自己在巨大的變亂中表現的力量和機智以及對於祖國的勝利和前途同樣具有信心——這就是他的心理狀態。他一無所有,必須不顧各種重大損失而帶動整個帝國和整個法蘭西。但是,他要是沒有廣大法國群眾的支持,就會一事無成。確實,政權只有符合國家的最高利益,並且以公民的信任為後盾,才能在實際上和法律上有效。政府如果建立在其他的基礎上,就等於建築在沙攤上面,一遇危機,就有坍塌的危險。」 戴高樂強調指出,「在不到兩個世紀的時間裡,法國遇到了7次侵略,變過13次政體。」黨派之爭不適應我們面臨的危險局勢。由於政黨制度的無能,民主一直在受到獨裁的威脅。他問道,第一共和國、第二共和國和第三共和國是怎麼垮臺的?為什麼垮臺?意大利的民主制、魏瑪共和國和西班牙共和國又是怎樣讓位於後來的獨裁制度的?為什麼?當然,獨裁並不是答案。在民主制度失敗而處於無政府狀態之後,獨裁制度給人一種有生氣、有決心的印象。但實質上它是一種冒險。時間久了,獨裁者就得在國內外從事一次比一次規模更大的冒險計劃,直到最後在災難及血泊中崩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