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五九 |
|
在盟軍強大的戰鬥機掩護下,美軍第七集團軍的部隊,在利卡塔、傑拉、斯科格裡蒂登陸,第二天上午遇到德軍的反擊。駐守在卡爾塔吉羅內地區的德軍「戈林師」,對美軍第一步兵師發起了猛烈的反衝擊。次日,德軍第十五裝甲師一部從島嶼的西部趕來增援。但由於英軍已逼近西西裡島東岸中部的卡塔尼亞城,「戈林師」又被調往該地作戰,美軍才算頂住了對方的反擊,並將三個灘頭陣地聯成一片,英法聯軍在錫拉庫劄登陸後,進展較順利,在最初的三天內,便佔領了島嶼的東南部分,並於7月16日向卡塔尼亞和傑爾比尼的飛機場挺進。 面對盟軍的淩厲攻勢和意大利軍的節節敗北,希特勒暴跳如雷,他狂吠道:「必須在意大利成立軍事法庭來清除不良分子!」局勢嚴重,他再次把墨索里尼找來討論這一問題。這次會議於7月19日在意大利北部的菲爾特雷舉行。這是兩個獨裁者的第十三次會談,會談的情況同不久以前舉行的幾次一樣。飯前三小時,飯後兩小時,都是希特勒一個人在說話,墨索里尼在一旁恭聽。這個狂熱的納粹党領袖竭力想使那位有病的朋友和同盟者的頹喪情緒重新振作起來,但是並未收到什麼效果。他說,他們必須在各個戰場上繼續作戰,他們的任務不能留給「下一代」。「歷史的聲音」還在呼喚著他們。如果意大利人打下去,西西里和意大利本土是能夠守住的。更多的德國軍隊會來增援他們。不久便有一種新式的潛水艇參加作戰,他要給英國人來一個「斯大林格勒」。據施密特戰後回憶,儘管希特勒許了諾言,誇了海口,當時的氣氛還是十分低沉。墨索里尼實在勞累過度,對他的朋友的長篇大論無法聽進去,最後要求施密特把記錄給他看。 盟軍在西西裡島登陸之所以一舉成功,除了意大利軍隊的士氣低落和戰鬥力急劇下降外,還有個重要原因是,希特勒在判斷盟軍登陸地點時犯了嚴重錯誤。德國在西班牙的情報人員曾告訴他,1943年4月30日,在西班牙南部海灘上發現過一具英軍屍體,身上還有兩封信:一封是蒙巴頓寫給地中海艦隊總司令、海軍元帥安德魯?卡寧漢的信,信中談到英美兩國聯合作戰的問題;另一封是英國陸軍副參謀長阿契巴爾德?奈將軍寫給亞歷山大的信,信中透露盟軍將進攻撒丁島和希臘。希特勒對此信以為真,並下令將西西裡島上的兵力調往撒丁島和希臘,在島上僅留下了兩個德國師,這為盟軍登陸提供了有利條件。其實這是英國人的調虎離山計,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設下的一個圈套,果然這兩個法西斯頭子上鉤了,最後經過38天的緊張戰鬥,盟軍共殲德意軍隊167000人,其中德軍37000人,繳獲敵機1000多架,取得了意大利戰役第一階段的重大勝利。 關於盟軍下一步的戰略行動仍然懸而未決。是應當渡過墨西拿海峽攻取意大利的趾形地帶,還是佔領位於度形地帶的塔蘭托;是沿意大利西海岸而上,在薩勒諾灣登陸井攻奪那不勒斯,還是僅限於佔領撒丁島?英美意見不盡統一。丘吉爾極力主張乘勝前進,攻佔羅馬,在意大利盡可能向北挺進,並進而向巴爾幹進軍;而美方則認為應及早橫渡英吉利海峽,開闢第二戰場,正當這一問題討論得十分激烈的時候,墨索里尼於7月25日垮臺了。這樣一來,局面完全改觀,進攻意大利的觀點,似乎占了壓倒優勢。 在意大利戰役期間,盟國只要求法國軍隊參戰,而不參加計劃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討論。戴高樂對此非常憤慨。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儘管盟國費盡心機不讓我們參與它們的決策,但是,現在我門的武裝力量已經足夠使人相信:不經我們同意就不能通過任何與我們有關的決議。可是,儘管我不蔑視丘吉爾見解的迷人之處,但我也不表示贊成。從軍事觀點來看,從地中海向中歐進軍,我認為這大冒險了。即使能夠很快地粉碎意大利敵人的兵力,以後也要越過阿爾卑斯山的天險,如果人們能夠設想在達爾馬提亞登陸,那麼又怎能越過南斯拉夫的山區呢?毫無疑問,希臘是可以接近的,但是再稍稍往北,巴爾幹的崇山峻嶺又會有多大的困難啊! 何況,英美軍所受的訓練主要是依靠大量機械的支援在平原作戰,而且必須保持充分的軍需供應,生活條件不能太苦。英美軍即使穿過巴爾幹半島的崎嶇地帶,再向前挺進困難就多了,因為沒有適當的港口可以作為他們的基地。至於交通,只有下大好的公路,而且為數也不多,鐵路運輸又少又慢;而他們面對的德軍,卻是善於利用自然電光形塹壕技術的能手。不!必須從法國領土上來考慮;在法國,換句話說,在有利於速戰的土地上,既接近海空軍基地,又有抵抗運動在敵後活動,給予盟軍以有力的幫助。」 「在我們這方面,我認為應當根據法國本身的利益來排除英國人的計劃。」戴高樂繼續指出,「難道當侵略者正在奴役法國的時候,可以聽任西方把我們的士兵派到其他遙遠的地方去嗎?難道可以允許我們國家最後解放和間接地解放,而不是自己的軍隊與盟軍並肩作戰,首先踏上自己國土爭取勝利嗎?難道可以讓自己的唯一軍隊打到布拉格去,而巴黎、裡昂、斯特拉斯堡還要長時期淪陷在敵人手裡嗎?如果疏忽了這點,不讓我們在海外經過訓練的軍隊在本土作戰和取得勝利,那麼,不是使我們在歷盡動亂之後坐失加強法蘭西聯邦的聯繫的機會嗎?最後,在我們國內,德國人撤退和維希垮臺以後,接著一定要出現混亂的局面。在這種混亂中,如果我們的軍隊還在奧地利或在匈牙利,不能與國內武裝力量結合起來,試問將要出現一個什麼樣的政權呢?對於英國和美國來說,上述戰略的抉擇,雖牽涉到它們自己的不同政策,但是這對法國來說,卻是把法蘭西的整個命運作了賭注。」戴高樂曾多次建議早日開闢第二戰場,在諾曼底登陸,儘快解放法國,並向希恃勒的大本營進軍,但是丘吉爾總是置若罔聞,並強調客觀原因,一拖再拖,而不付諸實行。 儘管戴高樂對盟軍作戰計劃意見很多不滿但仍派出了3個遠征師、12萬人參加了意大利戰役。這支軍隊英勇頑強,攻無不克,在解放羅馬的戰鬥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當盟軍克拉克將軍的裝甲部隊在平原受阻時,法國遠征軍第二師在陶蒂將軍指揮下,越過海拔2400公尺的高山,冒著大雨沖入敵後,向敵人發起猛攻。5月20日,法軍佔領了30多公里的縱深地帶。在他們的正前方攻下德軍第一道防線,楔人第二道防線,俘虜了1200人,這一切都是在極端險峻的地帶進行的。1944年6月4日,戴高樂的先頭部隊進入羅馬。6月5日,美。英、法三國軍隊進抵意大利的首都。戴高樂在獲悉這一捷報後,立即向全軍指戰員致電祝賀。電報說:「在羅馬大捷中,法軍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應當如此!你們做得好!芮因將軍啊!你和你所率領的軍隊完全沒有辜負祖國的期待!」 1944年6月18日,法國抗戰部隊繼解放科西嘉島之後,又光復厄爾巴島,共俘敵2300人,繳獲各種炮60門,以及其他許多物資。厄爾巴島的解放,對盟軍在法國南部登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南大西洋,法國海軍在「鐵砧」登陸待命期間,對於盟軍的活動給予了有效的支持。他們積極打擊敵人,支援盟軍作戰。1944年3月1日,在波拉海面,法國巡洋艦擊沉了敵艦5艘,其中有一艘魚雷艇。3月19日,法國輕型巡洋艦在莫萊裡海面擊沉敵艦5艘,6月,在亞德裡亞海,法國輕型巡洋艦又擊沉敵人其他艦隻4艘。在同一時期內,在英吉利和諾曼底的廣大海域內,或向意大利、科西嘉島。北非航行的所有盟國輜重艦隊,都有法國艦隻護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