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五一 |
|
第十八章 會見吉羅將軍 美國總統傷腦筋,偏聽偏信害死人; 強迫吉羅作新郎,新娘反對難成婚。 且說達爾朗被刺身亡後,在美英支持下,吉羅將軍作為達爾朗的繼承人,擔任法屬北非高級專員和總司令。 12月27日,丘吉爾提醒戴高樂,即使華盛頓把整個法屬非洲都交給吉羅,也不要做任何反對美國政策的事情。 12月28日,戴高樂向吉羅致意,並再次呼籲戰鬥的法國人團結一致,第二天,12月29日,吉羅被迫作出了這樣的答覆:「鑒於達爾朗被刺所引起的情緒,我認為當前時機不利於我們之間舉行會談。」 戴高樂決心利用達爾朗之死所造成的有利形勢,大力宣傳戰鬥法國的政策,並擴大其影響。1月2日,他發表廣播講話,呼籲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建立臨時中央政府。他說:「法屬北非和西非內部的混亂局勢日趨嚴重。這是由於法國政權在這裡的基礎並不鞏固,在維希政權垮臺後,就出現了一陣混亂。戰鬥法國組織起來的富有熱情和久經考驗的強大民族力量,雖然使法蘭西帝國大部分領地投入戰鬥,重新回到共和國的懷抱,但這個力量在法國這塊屬地上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來。」戴高樂在敘述了國內外當前形勢後,進一步闡述了他呼籲建立中央臨時政權的必要。他說:「12月25日,我得到民族委員會和帝國防務委員會的同意,向吉羅將軍建議從速在法國領土上會晤,共商大計,以爭取實現這個目標。」 同時指出,這個中央政權必須」以全國統一為基礎,以戰鬥精神和解放精神為鼓舞力量,以共和國的法律為依據」。他認為,法蘭西的形勢以及戰爭的總形勢,都不容許我們再有任何遲延了。 戴高樂的聲明以及這個聲明在國內外產生的廣泛影響及群眾的強烈支持,都擊中了華盛頓政府的痛處,使羅斯福和他所支持的吉羅處於十分被動的境地,在各方面的壓力下,1月6日,吉羅又向戴高樂發出第二封信,原則上表示同意和戴高樂在阿爾及爾舉行會談。這次沒有再提達爾朗之死所造成的不利氣氛,但又藉口「早有約會」,說在1月底前不可能確定談判的具體日期。為此,戴高樂非常生氣,他說:「早在1942年12月25日我就建議與你舉行會談,使我遺憾的是,你由於早有約會而延至今年1月底舉行。我要坦白地告訴你,關於實現法蘭西帝國的統一以及把它的力量和全國抵抗運動的力量結合在一起的迫切性,民族委員會和我個人跟你的見解不同。」 當時國際形勢發展很快,從1942年11月以來,盟軍連續取得重大勝利。蒙哥馬利的部隊在阿拉曼突破了隆美爾的防線。這就打開了通往的黎波裡的道路。一個月以後,德軍第六集團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納粹在東線總崩潰的跡象已開始出現。面對著蘇聯紅軍節節勝利,全面反攻的情況,英美十分焦急。下一步是向歐洲開闢第二戰場,還是經由西西裡島和撒丁島登陸,進攻歐洲的「軟下腹」?英美仍在舉棋不定。在此情況下,在最高一級進行磋商看來是必要的。可是由於蘇德戰場上正進行殊死戰鬥,斯大林脫不了身。然而,英美首腦卻沒有理由不會晤。為了協調下一步的軍事行動,羅斯福和丘吉爾決定把會談地點設在摩洛哥瀕臨大西洋的城市卡薩布蘭卡,在安法郊區作了舒適的佈置。 1943年1月12日,丘吉爾到達那裡。兩天后,羅斯福也到了。列席這次會議的還羅伯特?墨菲和英國新任負責中東事務的國務大臣哈羅德·麥克米倫。 法國問題對美英來說仍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羅斯福對戴高樂不感興趣,對這位將軍懷有很深的偏見,而他所扶植的吉羅又缺乏「政治頭腦」,對吉羅的表現又不盡滿意。特別是阿爾及爾的混亂日趨嚴重,迫使美英不得不採取行動。羅斯福建議,吉羅和戴高樂在美英兩巨頭的仁慈監督下進行一次會談。對於這兩個對立的法國領袖,羅斯福抱著一種取笑的實際上近乎戲弄的傲慢態度。「我們把吉羅叫做新郎,」他對丘吉爾說,「我把他從阿爾及爾弄來,你把新娘戴高樂從倫敦接來,我們來強迫他們舉行婚禮。」 在羅斯福和丘吉爾的導演下,這場「結婚的鬧劇」就這樣開始了。1月17日,吉羅帶著他的一小批隨員先到了。在他到達之前,羅斯福已從墨菲和艾森豪威爾那裡得知,吉羅的表現使對其寄予希望的美國人很失望。吉羅任性而傲慢,一心想擔任盟軍總司令,對於行政管理一竅不通,也沒有政治抱負。而戴高樂卻恰恰與此相反。羅斯福對他的兒子說,他確信戴高樂企圖在法國建立個人統治,並問道:「在戴高樂派組織中充滿了暗探和告密者的情況下,人們怎能相信戴派呢?」 然而,他們要把戴高樂弄到卡薩布蘭卡來,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1月17日文登大臣把英國首相從摩洛哥拍來的一份電報交給戴高樂。電報中說:「我可以在這裡給你和吉羅在完全秘密的情況下安排一次具有良好遠景的會談。」但戴高樂得知美國總統也在摩洛哥時,對英國首相的電報十分反感。使他生氣的是:如果羅斯福在那兒,為什麼丘吉爾避而卞提呢?為什麼只用首相一個人的名義邀請他呢?他不願意在一出有失身份的喜劇中充當丘吉爾的鬥士,去與受羅斯福庇護的吉羅較量。 戴高樂沒有徵詢全國委員會的意見,就馬上回電予以拒絕,並提醒丘吉爾,他曾一直找機會與吉羅會晤,但都沒有成功。他堅持說,最好在法國人之間舉行會談,他不喜歡「盟國高級法庭」的氣氛,而盟國卻正是建議用這樣的「法庭」來代替最好由法國人自己安排的會議。同時他又打電報給吉羅,他在電報中十分不客氣他說:「請你記住,我仍舊隨時準備與你會談,但必須在法國領土上,在法國人當中進行,地點和時間,完全由你選擇。」 戴高樂的拒絕使丘吉爾感到難堪,他極力在美國人面前掩飾,並敦促這位倔強的法國抵抗領袖重新考慮前來卡薩布蘭卡的問題。商天后,艾登又把丘吉爾的一封電報轉送戴高樂。電報說:「我受他人的委託告訴你,那份關於參加會議的邀請是美國總統和我本人共同向你發出的。在這次會議上,首先要討論北非問題,如果你參加這個問題的討論,那麼美國總統以及英國首相將感到榮幸。」艾登並向他說:「如果再下去,恐怕輿論會對你不利,而且丘吉爾在使美國人幫助戰鬥法國問題上下再做任何努力。」 但是,戴高樂下願在這樣的恫嚇面前屈服,於是他決定把這件事提交他的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經過故意拖長時間的辯論,決定即使僅僅為了與羅斯福的會晤,戴高樂也應該走一趟。於是他滿有情緒地給丘吉爾回電說:「大戰的形勢和法國目前的處境,不容許我拒絕跟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和英王陛下的首相舉行會談。」同時強調指出:會議上要討論的問題是「戰鬥法國未曾參加討論的事情的繼續,而這件事已引起一種對於盟國似乎是不大令人滿意的形勢,而對法國則在任何情況下也絕不能令人滿意的形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