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德國人對於這兩個低地小國的中立曾作過無數次保證。比利時的獨立和中立,曾經在1839年得到歐洲五大強國「永久」保證,到1914年德國背信棄義為止,這個條約被遵守了75年。魏瑪共和國曾答應決不進攻比利時,希特勒上臺以後也繼續重申過這個政策,並且也給了荷蘭同樣的保證。 1937年1月30日,這位納粹總理在廢除了羅迪諾條約以後公開宣稱:「德國政府已向比利時和荷蘭進一步保證,它願意承認和保證這兩國領土的不可侵犯的中立。」 然而,希特勒說話從來是不算數的。他雖然在口頭上一再聲稱要保證低地國家的中文,但他從來也沒有打算履行自己的諾言。相反,他卻要求德國三軍儘快做好「通過盧森堡、比利時和荷蘭發動進攻的準備」,「目標在於儘量奪取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廣大地區。」 就這樣,在挪威戰役接近「勝利結束」,5月初天氣轉暖時,希特勒部署了人數眾多的強大兵力,在西線待命進攻。單從數量上來看,雙方勢均力敵,德國136個師,法、英、比、荷142個師。守方工事堅固,南方有難以超越的馬奇諾防線,中間有綿亙不斷的比利時要塞,北方有荷蘭的水上防線。即使在坦克數量方面,盟軍也足以與德軍匹敵。但他們並沒有像戴高樂建議的那樣把坦克集中起來。同時由於比利時和荷蘭拘泥于恪守中立,他們沒有舉行聯合參謀會議,以致守方不能充分協調自己的計劃和力量。德國的有利條件則是,有一個統一的指揮部,操有進攻的主動權,對侵略行徑沒有道德上的顧忌。他們還有在波蘭作戰的經驗,德軍在那裡的戰鬥中已經嘗試過自己的新戰術和武器。他們知道俯衝轟炸機和大量使用坦克的價值。同時他們還知道,正如希特勒一直不斷指出的,法國人雖然會保衛自己的國土,但對未來的發展卻毫無信心,失敗主義情緒籠罩著法軍。 納粹元首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決定在5月10日發動進攻。那天深夜21時,希特勒發出代號「但澤」的命令。5月10日,天剛破曉,希特勒就由凱特爾,約德爾和最高統帥部其他人員陪同,到達了繆恩施特萊菲爾附近,他稱為「鷹巢」的大本營。德軍在西面25英里之外的地方,正在越過比利時的邊界長驅直入。在從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175英里戰線上,納粹的部隊已突破了三個中立小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邊境,粗暴地違反了德國人曾經莊嚴地一再作出的保證。 就荷蘭方面說,這只是一場五天的戰爭。至於比利時、法國以及英國遠征軍,也在這短促的時間裡決定了命運。就德國方面說,在戰略和戰術的執行上,一切都是按計劃行事的,甚至執行得比預定的還要順利,德軍的成就超過了希特勒最高的希望。他的將領們都給自己勝利的閃電速度弄亂了章法。就盟國的領袖們來說,他們被一點也沒有料到的事態發展弄得不知所措,在一片慌亂之中感到事態不可理解。在戰鬥的第一天,5月10日,剛剛接任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本人也被弄得目瞪口呆。他在5月15日早晨7點半鐘被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從巴黎打來的電話叫醒了,雷諾用激動的聲音告訴他:「我們打敗了!我們打敗了!」丘吉爾不相信,偉大的法蘭西軍隊一周之內就被打敗了?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簡直弄不明白,運用大量快速裝甲部隊進行襲擊這種戰術,在上次大戰以來會引起這樣劇烈的改革。」 法國軍隊所以陷於如此狼狽之境地,主要是過於麻痹,思想上缺乏戰備觀念。法國的軍政頭目們對戴高樂等人的建議束之高閣。在希特勒磨刀霍霍準備在西線發動進攻時,法國卻在睡大覺。它的總參謀部不相信布魯塞爾和海牙傳來的警報。倫敦方面當時正忙於應付持續了三天的內閣危機,這個危機到5月10日晚才由丘吉爾接替張伯倫出任首相而得到解決。法國和英國的總部,一直等到德國轟炸機在頭上的咆哮聲和施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的刺耳尖叫聲,衝破黎明前的寧靜的時候,才得知德國的進攻。過了一會兒,天大亮了,又從荷蘭和比利時政府那裡收到拼命求救的呼籲聲。法國是在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極差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的。 雖然1940年3月23日,保羅·雷諾組織了新政府,出任總理,但達拉第仍擔任國防部長和陸軍部長。據當時因公在政府裡住了幾天的戴高樂上校的回憶:「那幾天使我充分看到政府腐敗到什麼程度,在政黨、報紙、行政機構和工會組織內,都有有勢力的團體,公然散佈失敗主義情緒,甚至要求不借一切代價停止戰爭。」法國是航空事業的鼻祖,那時汽車產量每年超過30萬輛,可是到戰爭發生時,飛機和坦克都不充裕,其他軍事器材也很缺乏。法國統治階級,認為靜坐觀望政策卓有成效,不會和德國真正打到底。 法國軍需處對工業動員漫不經心。許多軍火工廠大戰爆發後仍然不加夜班。製造飛機大炮的熟練工人,被派到地方軍營作掃院子或削馬鈴薯皮一類的事情。如雷諾工廠,平時雇傭三萬多工人,到大戰爆發時卻減少到不足8000人。法軍總參謀部迷信他們所謂「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為建造這條防線花了2000億法郎,占法國1919年到1939年全部國防費用4000億法郎的一半。他們自以為進了保險箱。大戰爆發後,幾十萬法軍按兵不動,高枕無憂,聽憑希特勒德國把自己的盟國波蘭滅亡,然後掉過頭來,集中力量對付西歐。 英國張伯倫政府,長期姑息養好,幫助希特勒德國實現軍備計劃,製造潛艇,發展海軍,對於大戰同樣缺乏充分準備。陸軍少得可憐,裝甲師剛剛開始籌建。上次世界大戰,英國派到歐洲大陸作戰的部隊達85個師,可是1940年,它派到大陸來支援的只有10個師。皇家空軍擁有1800多架飛機,但絕大部分要用於本土防禦,無法派往歐洲大陸。西歐國家的軍事劣勢,還因戰略計劃失算而顯得更為嚴重。英法認為,德國還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樣,取道比利時發動進攻,因此把主力部隊部署在色當以西到海峽的法、比邊境上。這條防線從西北到東南,依次是法國第七集團軍、比軍、英國遠征軍、法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其餘的法國部隊部署在面對瑞士、萊茵河和馬奇諾防線的背後。他們根本不認為德國的龐大的坦克部隊會從馬奇諾防線北端法比邊境的阿登山區突破,因為那裡森林密佈,道路難行,因此在阿登山區以南的色當一線防守極差。但這正是希特勒擬用重兵突破的地方。 由於法國和英國政府,長期奉行「禍水東引」的綏靖政策,由於西歐盟軍缺乏周密的協作和嚴格的訓練,再加上他們戰略上的保守、陳腐,因此在德國法西斯軍隊的強大攻勢下,盟軍很快就潰敗了。不僅英法空軍在開始幾小時就遭到嚴重的損失,而且陸軍也處於非常狼狽的境地。從那時起,離心力量很快就表現出來了。比利時國王急於考慮投降,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戈特忙著準備登船撤退,而法國魏剛將軍則想談判停戰。荷蘭軍隊,僅僅到第五天就乖乖地投降了。 其實,希特勒征服荷蘭只用了一個師的兵力。這次戰役主要是由傘兵和空運部隊降落到廣大的洪水防線後面而取得成功的。5月14日,希特勒一方面命令比利時前線的第六軍團調來一些部隊,加速奪取「荷蘭要塞」,另一方面命令空軍猛炸鹿特丹。在納粹空軍匪徒狂轟濫炸、居民死傷慘重的情況下,鹿特丹投降了,接著就是荷蘭武裝部隊的投降。威廉敏娜女王和政府成員,乘坐兩艘英國驅逐艦逃往倫敦。5月14日黃昏時分,荷蘭武裝總司令溫克爾曼將軍,命令他的部隊放下武器;次日上午11時,他簽署了正式投降書。只五大的工夫,就一切都結束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