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二五 |
|
1940年1月.他到這位當時擔任財政部長的寓所赴宴,另一位客人是社會黨領袖萊昂?勃魯姆,他們心情沉重地交換了對戰爭形勢的看法。在這之後,1月26日,戴高樂寫了一份備忘錄,題為《機械化部隊的產生》。這份備忘錄,是根據當時形勢和法國軍隊的狀況和需要,建議採取的緊急措施。在備忘錄中,戴高樂把德國令人恐懼的打擊力量和法國相對的軟弱無能進行了一番對比,並把德國軍隊的強大歸於它的機械化力量。他認為,法國當時的防禦戰略根本無濟於事。他寫道:「任何守軍如果只限於舊式的武裝進行靜止防禦,是註定要失敗的。只有使用機械化部隊對付機械化部隊,採取機動靈活的運動戰術,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奏效。因此,用大規模的空中和地面部隊進行反擊……是現代防禦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為了把問題講得更清楚,他強調說:「在當前這場戰爭中,像在以往的戰爭中一樣,消極被動必遭失敗。」唯一有效的辦法是建立一支新式的軍隊。他要求與英美合作,制定一項「宏偉計劃」,建立一支能獨立作戰的機械化部隊。他設想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在反擊法西斯侵略的戰爭中要密切合作。備忘錄的結語雄辯有力,預見到戰爭將蔓延到全世界,他呼籲法國從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但是,戴高樂只是白費筆墨。坦克部隊總監凱勒將軍寫了這樣的評語:「即使現在這道工事堅固的防線被突破或者被繞過,看來我們的敵人也不可能像在波蘭那樣得到進行閃電戰的種種有利條件。因此,顯而易見,在未來的戰鬥中,坦克的主要作用將一仍其舊,掩護步兵迫近一個接一個的目標。」戴高樂的建議又被這些短視的將軍和政治權貴們否定了。 且說希特勒在基本上消滅波蘭主力之後,一方面加緊作入侵西方的準備,一方面又竭力鼓噪「和平」。這位惡魔在9月19日的國會上說,「我無意同英國和法國作戰」,「我同情那些在前線上的法國士兵,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戰」。最後他祈求「保佑我們取得勝利的萬能的上帝讓別國人民認清這場戰爭是多麼的無謂……讓他們想一想和平的幸福」。 9月26日,華沙陷落的前一天,德國的報紙和電臺又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和平攻勢,極力表白「德國對西方並無野心」。同一天,希特勒又大放狂言,他說:「假如英國人果真希望和平,他們能在兩星期內得到和平而又不會喪失面子。但是,他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波蘭已經不可能重新站起來了!」除了這一點必須承認之外,他準備保證「歐洲其餘部分的現狀,包括保證英國、法國以及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安全」。 為了欺騙人民,麻痹對方,10月6日中午,希特勒又假裝誠摯的樣子,再次提出「和平」的建議。在這個天高氣爽、陽光燦爛的秋日,希特勒又像往常那樣,鼓起如簧之舌,擺出偽善的面孔,重彈老調。那是一篇冗長的演說,他先用了一個多小時對歷史作了典型的歪曲,並且把德國在波蘭的赫赫戰功大大吹噓了一番,然後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提出了他的和平建議。「我的努力主要是使我們同法國的關係擺脫一切惡意的痕跡,使這種關係能為兩國所接受。」他說,「德國對於法國不再有進一步的要求,我甚至已經不願再提阿爾薩斯一洛林問題,我一直向法國表示願意永遠埋葬彼此之間的舊仇宿怨,並使這兩個具有光榮歷史的國家互相接近。」 對於英國「我也作了同樣多的努力來爭取英德之間的諒解以至友誼」。他說:「我從來沒有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作過任何違反英國利益的事情。」「我在今天仍然相信,只有德國同英國達成諒解,歐洲和全世界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他反唇相譏,質問英法,為什麼要在西方打這場戰爭?是為了要恢復波蘭這個國家嗎?希特勒狂妄他說,凡爾賽和約的波蘭是不會再出現了;波蘭在剛剛誕生的時候,就被一切非波蘭血統的人稱為先天不足的流產兒;為了重建這樣一個國家而犧牲千百萬人的生命和破壞價值億萬的財富,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就在希特勒大唱和平經的同時,卻又指示納粹匪徒們對波蘭人,尤其對猶太人,橫加殺戮。10月18日,希特勒對軍需總監愛德華?瓦格納將軍說:「我們無意重建波蘭。」「絕不能讓波蘭知識分子成為統治階級。必須保持低生活水平。保持廉價的奴隸勞動。」希特勒惡狠狠他說:「必須使波蘭徹底解體!德國將給予波蘭總督必要手段來實現這一計劃。」德國確實這樣做了。納粹波蘭總督漢斯?弗朗克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他上任的第二天就宣佈:「波蘭人應該成為德意志帝國的奴隸」。被他們殺死的波蘭人在300萬以上。 1939年開春之後,希特勒為了確保從瑞典進口鐵礦砂的供應線,按照海軍的建議,暫時推遲了向西線發動進攻的計劃,揮師北上,向丹麥和挪威開刀了。丹麥和挪威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德國海軍長期以來就在注視著北方。德國沒有直接進入大洋的出海口,這個地理事實,在第一次大戰期間,就已經給它的海軍軍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英國用魚雷和巡洋艦隊,從設得蘭群島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佈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網,卡住強大的德 國海軍,嚴重地阻礙了潛水艇突破封鎖進入北大西洋的企圖,並且使德國商船不能出海。德國的外洋艦隊從來也到不了外洋。在第一次大戰時期,英國海軍的封鎖,曾把德意志帝國窒息得喘不過氣來,在兩次大戰期間,指揮規模不大的德國海軍的軍官們,仔細考慮了這一教訓和這個地理事實,認為將來再對英國作戰時,德國必須設法在挪威獲得基地,這樣才能衝破英國在北海的封鎖線,為德國海面和海底艦艇打開通往廣闊海洋之路,從而使德國能夠扭轉局勢,對不列顛群島實施有效的封鎖。 為了實現征服挪威的計劃,希特勒已經在挪威找到了前任國防大臣吉斯林作為內奸。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希特勒就於1940年3月1日發出「威塞演習」的正式絕密指令。這樣,在1940年4月9日上午5時20分,天亮前一小時,德國駐哥本哈根和奧斯陸的使節,向丹麥和挪威政府遞送了德國的最後通碟,要求他們毫不反抗地立刻接受「德國的保護」。這份備忘錄宣稱,德國是來援助丹麥和挪威抵抗英法兩國的佔領的。要求挪威、丹麥政府和人民不要抵抗,並威脅說:「任何抵抗將不得不受到一切可能手段的擊破,從而只能導致絕對無益的流血犧牲。」 德國的期望在丹麥實現了;但在挪威落了空。挪威政府複電柏林說:「我們決不自動屈服,戰鬥已在進行。」就這樣經過兩個月的周旋苦戰。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了。希特勒雖然征服了挪威,但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在20艘驅逐艦中損失了10艘,8艘巡洋艦中損失了3艘。主力巡洋艦「夏恩霍爾斯特」號和「格奈斯腦」號及袖珍戰艦「盧佐夫」號都負了重傷。儘管損失嚴重,但仍然是希特勒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它使德國得到冬季運輸鐵礦砂的道路,進一步保護通往波羅的海的進出口,使得德國海軍能夠打開一個缺口進入北大西洋,並為它們的潛艇和海面艦隻在對英對法作戰中提供了優良的港口設備。它還使希特勒的空軍基地與主要敵人之間縮短了幾百英里的距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