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驍勇善戰-崔可夫 | 上頁 下頁 |
七〇 |
|
蘇美兩軍在易北河勝利會師後,希特勒的帝國被分為兩半。南部由凱塞林元帥指揮,包括德國東南部,半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的大部,南斯拉夫西端和意大利北部;北部由海軍司令鄧尼茨指揮,包括挪威、丹麥、大約半個普魯士和東部的一部分「堡壘」。實際上此時的柏林已成為最後一個「堡壘」。但是,希特勒及其手下仍心存幻想,下達了一個又一個無法執行但又頗激動人心的命令。克萊布斯不停地用電話向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報告「好消息」:溫克率軍前來解救希特勒;3個裝備精良的營「已經到達」;鄧尼茨從潛水艇訓練營裡選派了最優秀的軍人前往首都。 但是,魏德林將軍終究是一個講求實際的人,他在度過這「充滿希望的一天」後,像往常一樣,在市內視察了一圈,剛剛有的一點樂觀情緒很快就煙消雲散了,蘇軍已經從西面、西南和東面攻進市區,柏林的陷落實際上已近在咫尺了,德軍的基本集團己被分割,士氣低落,他們除在一些要塞、永久火力點、地下掩蔽部、樓房地下室和城市街區頑固抵抗外,已無強大兵團阻擊蘇軍的兇猛衝擊:崔可夫在垂暮之年憶起1945年春天柏林的局勢時說: 「我的結論是:當時不管敵人進行任何抵抗,要想獲得成功已經是絕對不可能的了。」希特勒在4月22日的作戰會議上也不得不第一次公開承認,由他發起的戰爭已經輸定。 不過,對希特勒這樣狂熱的戰爭狂人來說,即或是行將就木,他也在妄想著有朝一日時來運轉,出現戲劇性的轉折。為了等到這一刻的到來,保住柏林,他授命負責作戰指揮的參謀長約德爾上將,迅速從西線撤回全部部隊,投入堅守柏林的戰鬥。指示海軍元帥鄧尼茨放棄海軍面臨的一切任務,通過空中、水上及陸地盡速將部隊調人柏林。但是,希特勒的幻想再次破滅了,蘇聯的近衛坦克第1、第2集團軍,突擊第3、第5集團軍與近衛第8集團軍協同行動,組成一個具有強勁「鑽」力的圓錐形戰鬥隊形,對敵軍開始了迅猛的向心突擊。 崔可夫是位勇於創新的猛將,善於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運用不同的戰術,並敢於打破傳統的戰術模式,創造新的戰術。在柏林巷戰中,崔可夫發現,在以往的城市巷戰中,坦克常常是成縱隊沿街道推進,結果屢受攻擊;但坦克成幾路縱隊展開衝擊,又常常發生堵塞,一旦遭到敵軍反坦克兵器的攻擊,一損俱損,傷亡很大。強擊柏林的戰鬥展開後,崔可夫命令坦克改變過去單兵種作戰的戰術,步、坦、炮和工兵密切協同,全力彌補坦克在巷戰中翼側易於暴露的弱點。由於近衛第8集團軍採取了新戰法,大大減少了坦克的損失,並加快了巷戰中的推進速度。 城市作戰與野外條件下的作戰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城市作戰對進攻者來說,其困難要比在野外作戰大得多,大兵團司令部對作戰進程施加影響的難度則更大。如果大兵團司令部和指揮員死守教條、事事過問,勢必帶來不良後果。針對城市作戰的這一特點,崔可夫熱情鼓勵各級指揮員乃至每一個戰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精神,依據戰鬥發展的具體情況,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最大程度地打擊敵人。作為兵團的指揮員則應充分相信各分隊指揮員的聰明才智,並且與大兵團首長、參謀人員深入第一線瞭解情況,現地指揮。 在崔可夫的號召下,各級指揮員在突擊柏林市中心的第一天裡,指揮戰士從奪取一個掩體、一棟樓房、一條街道開始,步步為營,打破了敵人的頑強抵抗,向前推進了3—4公里。集團軍右翼進抵布裡策爾一茨維格運河;左翼及主突方向上的部隊佔領了布利茨和馬裡恩多夫兩個市區,正沿特爾托夫運河推進。 崔可夫善於總結以往的戰鬥經驗,對部隊在斯大林格勒戰鬥中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尤為重視,崔可夫認為:強擊群、強擊隊具有根強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對巷戰的勝負有決定性的影響。在具體的巷戰中,他要求自己的部隊必須避開筆直的街道,充分利用房屋被打穿的缺口、後門、籬笆門、庭院以及偏僻的窄巷突襲敵人;必須注意敵人埋伏在建築物內的地雷、詭雷和應用地雷;必須周密偵察,摸清情況,絕不能莽撞蠻幹,要力爭穩紮穩打;必須根據不同的戰鬥目的,採取不同的戰術,各分隊在衝擊一個街區時,遵循的應是分割的原則;衝擊一棟房屋或一個街區時,則需要同時從幾個方向實施進攻,避免單一的正面強攻。 在兵力、兵器應用方面,崔可夫要求各部隊應依據建築物的性質決定兵器的使用。城市作戰以近戰為主,自動槍佔有重要地位;城市防禦是以堅固的陣地和固定發射點組成的,這又需要有大威力的火炮、坦克炮、迫擊炮支援步兵的行動,以直接瞄準射擊摧毀敵人的堅固防禦點。近衛第8集團軍在崔可夫的指揮下,上下一心,富於創造性,創下了許多佳績。 切爾尼亞耶夫少尉指揮近衛步兵第79師第220團的強擊隊,他受領攻打阿爾特一馬肯大街與塔肯多夫大街交叉路口的一座高大石頭建築物的任務後,命令重機槍指揮員弗拉先科和兩名反坦克槍射手壓制敵軍射擊窗口,瓦西列夫斯基中士用45毫米火炮消滅了敵人的機槍發射點以及其它發射點,其餘部隊則利用敵火力遭到壓制的一瞬間,邊射擊、邊向前衝擊,迅速接近了樓房,然後向地下室、窗內扔出一排排手榴彈,重創敵人。 涅斯捷連科中尉率領的近衛步兵第39師的強擊分隊受命強渡特爾托夫運河。當他們抵達河岸時,大火熊熊,濃煙彌漫,敵我雙方誰也看不清誰。 涅斯捷連科果斷命令炮兵壓制對岸敵人的火力發射點,利用濃煙掩護強渡了特爾托夫運河,攻抵泰姆泊爾霍夫機場。泰姆泊爾霍夫機場是敵人在柏林市剩下的最後一個可供飛機起飛的機場,它的失守將意味著柏林城防部隊失去了航空支援,意味著希特勒、戈培爾之流已無退身之路,只能暴屍柏林了。 由於泰姆泊爾霍夫機場維繫著納粹頭目們的最後一線生機,為了守住這塊出逃的最後堡壘,敵人在這裡部署了包括、有高炮部隊、党衛軍分隊以及坦克部隊的大量兵力,由東、南兩個方向沿跑道邊緣組成了一個U形防禦體系。崔可夫對奪占這一空中橋樑尤為關注,為了一舉拿下這一空中橋樑,他派出近衛步兵第39、第79兩個精銳師迅速包圍了機場,用炮火控制了飛機跑道,用機槍火力切斷了通向跑道的各條道路,控制了機場。到4月26日中午,泰姆泊爾霍夫航空港為近衛第8集團軍攻佔。在爭奪機場的戰鬥中,一向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近衛步兵第39師第117團團長格裡岑科不幸犧牲。 崔可夫驚悉這一消息後,十分悲痛。在後來的歲月裡,每當憶起這段往事,他總是要提到格裡岑科的事蹟。 蘇軍連續不斷的攻擊,把德軍擠壓在越來越狹小的地域,其兵力、兵器密度隨著戰線的日益縮短,戰鬥隊形空前密集,蘇軍遇到的抵抗也越來越強。 在狹窄的地域作戰,對敵我雙方來說都是一場嚴峻考驗,敵我雙方均已無法展開隊形實施機動,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進行近乎肉搏的殊死戰鬥。4月26日夜在選帝侯大街教堂前廣場上發生的戰鬥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崔可夫部的強擊群與獨立重型坦克第34團大膽躍進,迅速拿下了橫貫城市南部的兩條鐵路線,並創下了一輛坦克抵禦了100人進攻的佳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