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驍勇善戰-崔可夫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開始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侵入蘇聯。身處中國的崔可夫心系蘇德戰場,在此國難當頭之際,他倍感責任重大。此時,太平洋戰爭尚未爆發,已張開魔爪的日本海、空軍大規模突擊部隊以及未投入到中國的陸軍在沒有真正向南進攻之前,其動向仍是崔可夫急需密切關注的焦點。 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沒有馬上決定甫進,而是密切注視著歐洲事態的發展。以此決定是攻打蘇聯還是在南方進攻英美。1941年7月5日;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批准了名為「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的計劃,使蘇聯遠東的局勢驟然緊張。1941年9月,日本最後作出決定,將自己侵略的矛頭指向南方。10月,東條英機就任總理大臣、陸軍大臣和內政大臣,成為日本國權傾一時的好戰狂人。在「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日本是使日本免遭英美不公平待遇的保護者!」「共榮圈將改善亞洲的形勢!」等口號下,日本加緊了南進的準備。對於崔可夫和蘇聯政府來說,的確可以松一口氣了。 1941年12月初,崔可夫由於舊傷復發,離開重慶抵成都治療。12月6日,即星期六,崔可夫與美國大使、武官及一些飛行員相遇,雙方在餐廳就遠東局勢作了短暫的會談。不難看出,美國人對未來的局勢很樂觀,認為在遠東地區一時不會出現什麼大麻煩。此時,日軍在長沙地域受挫,手腳已被捆住,正是出於這種心態,他們才決定來成都靜養幾天,以排除在重慶的勞苦。 崔可夫為美國人的從容而心驚,難道日本真的不會進攻南方嗎?是情報搞錯了還是受了欺騙?如果日本真的沒有進攻南方,那麼發回莫斯科的有關日軍將進攻南方的判斷將帶來嚴重後果。7日晚,崔可夫整夜未眠。第二天清晨,他下樓吃早點時終於有了新情況,他的空軍助手雷巴科夫上校飛步跑來報告,美國人和英國人一夜間都離開了成都,返回重慶。美國人、英國人的反常舉動引起了崔可夫的注意,一定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崔可夫急令他的翻譯安德列耶夫探問其中原因。安德列耶夫很快找到了一些當地報紙,報紙的號外刊登了日本海、空軍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軍的南進意味著蘇聯避免了在遠東開闢第二戰場,這對蘇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中國戰場的得與失和美英之間直接聯繫起來,中國戰場在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地位也更趨重要起來,英美等西方大國開始改弦更張,放棄其「遠東慕尼黑」政策,向中國提供貸款和武器援助,並且派出大量的軍事代表,幫助中國人民抗日。 1942年1月,美國政府任命史迪威以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中國戰區總參謀長、租借物資總監督、同盟國各戰爭委員會美國代表的身份前往中國,力求保持滇緬公路的暢通,「指揮歸他支配的中國部隊」,「協助提高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提高美國援華物資的作用」,促使中國成為最終「發展成對日發動有力反攻的基地」。2月13日,史迪威離開美國赴中國。 身處重慶的崔可夫此時越來越相信,自己「已經完成了派我來華時佈置給我的任務」,因為「軍事顧問處和武官處把中國情況以及圍繞中國發生的事件正確地報告了我國國防部人民委員部」。「我認為,在這種局面下,我作為總軍事顧問在中國已無事可做。和史迪威將軍作顧問競爭是不適當的,甚至是荒唐的,我不能介入,也就是說,不能建議蔣介石或中國軍隊參謀總部怎樣幫助美國和英國打日本……我不願意在中國公眾面前為中國精銳部隊在緬甸因執行美國和英國人的命令而遭到失敗承擔責任。我想回國投入我國人民抗擊希特勒的戰鬥。」為此,崔可夫在給聯共(布)中央的報告中暗示,蘇聯在華的軍事顧問不可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已無存在的必要,請求中央召回在華顧問。 聯共(布)中央轉告崔可夫,將很快討論此問題。就在這時候,崔可夫在重慶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捅了漏子。在這次記者招待會上,當外國記者問及崔可夫蘇聯將何時對日開戰時,崔可夫因口風不緊洩露了秘密,他說: 只要一消滅希特勒德國,蘇聯就著手解決日本。1942年1月2日,《新蜀報》發表了這一消息,結果引起軒然大波。蘇聯政府立即令其駐華使館照會中國政府,指責《新蜀報》的報道純系記者捏造,要求該報予以澄清。中國方面指出,崔可夫確實發表過這樣的談話,因此不予闢謠。莫斯科方面見努力無效,故而電召崔可夫回國。2月下旬,崔可夫乘飛機飛抵阿拉木圖,從而結束了他在華的使命。 這正是:日軍偷襲珍珠港,蘇聯倖免兩線患;可夫信口泄天機,結束使命返家園。欲知崔可夫回國後有何作為,且看下章,便知分曉。 第七章 「不許後退一步」 臨危授命擎旌鉞,察裡津前逞英豪; 寸土必爭勇奮戰,誓將豺狼消滅光。 1942年3月,崔可夫應召從中國返回蘇聯。此時,法西斯的鐵蹄正在蘇聯遼闊的大地上四處踐踏,蘇聯的局勢雖經蘇聯軍民數月的艱苦抗擊己略有好轉,但是,法西斯軍隊將在莫斯科城下重蹈拿破崙的覆轍的可能並沒有使希特勒那顆發瘋的腦袋清醒,相反,他更加一意孤行,大有不吞滅「東方帝國」誓不回頭的瘋狂。希特勒這個戰爭販子,竭力掠奪、奴役歐洲各國人民,驅使他們為他製造殺人武器。到1942年,希特勒德國的軍火生產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它在整個工業生產中的比重高達22.5%,消費品中的1/3也為軍隊所佔有。各種殺人武器——步槍、卡賓槍、機槍、火炮、坦克、飛機等的產量大幅度提高,整個納粹德國一時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兵營,到處都充滿了火藥味。 蘇軍自莫斯科保衛戰挫敗了德軍閃擊戰後,逐漸由被動轉入主動,軍事上的形勢已一掃昔日大敗退的慘狀,開始穩住了陣腳,正醞釀著一場規模宏大的大反攻。此時,外交上也出現了良好的勢頭,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國戰場的曙光無不給艱難奮戰的蘇聯軍民帶來希望。1942年1月,美英政府表示《租借法案》同時也適用于蘇聯,使受損嚴重的蘇聯軍工業有了喘息的機會,各種軍用物資齊始源源不斷地從美利堅合眾國運來,大大充實了前方戰士的肚子、槍膛、炮管。東遷的蘇聯軍工業也開始從陣痛中復蘇,達到了戰前水平。 1942年上半年蘇聯的武器生產已大大超過1941年下半年,特別是重武器的生產不僅在量的方面大幅度增加,而且質的方面也在不斷突破。經過科學研究人員的艱辛努力,坦克的裝甲板更為堅硬,攜帶的火炮更有威力了;自行火炮不僅在殺傷力、射擊精度上大大提高了,而且種類日益繁多,可以適應於各種不同的環境;飛機的數量已大大超過了從前,而且質量的提高已不僅僅限於飛行高度的增高,飛行距離增長,在機動性、攻擊力方面也有了令人刮目的發展。所有這一切都為砍斷法西斯的鐵蹄準備了尖刀、利刃,希特勒法西斯的末日已經為期不遠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