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驍勇善戰-崔可夫 | 上頁 下頁 |
一四 |
|
崔可夫命令部隊一邊掩護主力撤退,一邊向維什庫夫市撤退。維什庫夫市是公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波蘭白匪軍為了阻住蘇俄紅軍的退路,派出精兵強將駐守在這裡。為了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崔可夫指示全團官兵擺出一副進攻的架勢,以戰鬥警戒小分隊擾亂敵人,從而為主力脫離敵人爭取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待主力安全撤離以後,崔可夫率領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突然向北挺進,擺脫了敵人。經過3天的急行軍,第43團逼近了烏多辛村。但是,波蘭白匪軍也十分狡猾,他們很快察覺了步兵第43團的意圖,阻住了退路。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部隊在狹窄的地域又無法展開,形勢嚴峻。然而,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用兵之道在乎變,長期的戰鬥實踐,使崔可夫已深刻地明悟了這一點。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崔可夫決定挺而走險,巧施假降計。 主意打定後,崔可夫立即把各級指揮員召來,詳細闡明了自己的假降計劃,命令各連迅速作好準備。 一切準備就緒後,崔可夫帶上兩名通信員,扛著白旗,向敵軍陣地慢慢走去。各連以「混亂」的隊形緊隨其後。當距離敵人還有20多步遠時,敵人紛紛把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崔可夫三人。崔可夫見狀,急忙大聲喊道:「我們是來投降的,別開槍!」隨後示意通信員,一起將槍扔在地上。敵人見崔可夫等人把槍扔了,膽也壯了,走到崔可夫跟前,問道:「你們是什麼人?」崔可夫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是蘇俄紅軍第43團團長,是來向你們投降的。」敵軍軍官盯著這個如此年輕的軍官,滿懷狐疑地看了他一眼,隨後很警惕地問崔可夫:「為什麼跟在後面的那些人還不把武器扔掉呢?」崔可夫急忙解釋說:「為什麼要把槍扔在爛泥地上弄髒呢,讓他們走過來把槍放好,不是更好嗎?」 說完,崔可夫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部隊,見已慢慢成戰鬥隊形展開,距敵人只有300—400步遠了。敵軍軍官見紅軍走得越來越近,心裡有些發慌,催著崔可夫說,再不命令他們放下武器,我們可要開槍了!崔可夫鎮靜地對敵軍軍官說:「你看,他們的槍口都朝下;沒有一個人處於戰鬥狀態,讓他們再走近點,我就下令。」 說話間,紅軍距離敵軍僅有150—200步遠了,崔可夫見時機成熟,俯身告訴敵軍軍官說:「我現在就命令部隊放下武器。」敵軍軍官暗暗竊喜,自以為立了大功。崔可夫見敵人中計,摘下軍帽,大喊:「放下武器!」通信員們見崔可夫已發出暗號,急忙與他一起趴在地上。各連聽到崔可夫發出的衝擊暗號後,立即組成戰鬥隊形,猛烈掃射,敵人遭到突然攻擊,措手不及,死的死,逃的逃。步兵第43團躲過劫難,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在奧斯特魯夫一馬佐韋茨至布羅克鎮的公路上與第44團會合。 形勢的發展仍不容樂觀,敵人在紮姆布魯夫和奇若夫等交通要道切斷了步兵第43、第44團的退路,第43、第44團仍處在敵人的戰役包圍之中。為了帶領部隊沖出合圍,兩個團的團首長商定,設立一個臨時總指揮集中指揮,崔可夫擔任總指揮。崔可夫認為:在比亞威斯托克一華沙鐵路和比亞威斯托克一紮姆布魯夫一維什庫夫公路之間,有寬達15—20公里的間隙,敵人在兩路之間不可能組織起漫長的防線。因此,建議部隊偃旗息鼓,避開鐵路、公路,沿沒有敵軍把守的田間小道行進。 到8月20日淩晨,兩團順利逼近了紮姆布魯夫至奇若夫公路。為了不驚動敵人,崔可夫派出多路偵察分隊,迅速查明敵人的兵力部署情況,以找到可以利用的間隙,突出合圍。 崔可夫是位辦事很認真的人,對行動遲緩者從不姑息。他派出偵察分隊後,心裡不放心,自己又爬上一間草房房頂,瞭解偵察分隊行動的情況。崔可夫發現,偵察分隊的行動特別緩慢,他心裡的火直往上沖,叫來通信員,騎上馬就向偵察分隊沖去。崔可夫萬沒想到,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潛伏著敵人。敵人見崔可夫催馬疾行,對他開了火。一時間,機槍、步槍子彈像飛蝗一樣在崔可夫身旁掠過。突然,崔可夫覺得眼前一黑,摔下馬來。通信員見崔可夫受傷,飛騎奔到崔可夫跟前,把崔可夫扶上馬,逃離了埋伏區。 崔可夫傷得很重,傷口長達8釐米,寬有5釐米,肱骨被擊碎,團裡又沒有醫生,只能用急救包簡單包紮一下。由於失血過多,崔可夫的身體特別虛弱,崔可夫只得坐在馬車上隨部隊行動。到處都是強敵,處處都潛伏著危險,部隊只能在夜幕的掩護下,在森林、僻靜的林間小道中行進。崔可夫坐在顛簸的馬車上,傷口處的骨頭來回移動,疼痛難忍,他只能咬緊牙關,拼命忍著。 黎明時分,部隊在緬熱寧居民點附近上了公路,崔可夫感到很奇怪,繁華的公路幹線上,竟然連過往的行人都沒有。崔可夫警覺起來,一定有敵人堵住了東去的公路,必須另找出路。崔可夫拿出地圖,決定繞過比亞威斯托克,經由奧索維茨向東突圍。但是,這條道路也已經被敵軍把守。崔可夫在認真分析了形勢後,決定再次改變撤退路線,從特科欽、納雷夫大橋突出敵人的合圍。敵人對崔可夫的機動沒有察覺,紅軍突圍成功。此後,崔可夫被送進了旅醫院,第二天轉移到格羅德諾,隨後順鐵路沿維爾諾向利達;波洛茨克方向撤退。 紅軍失利後,蘇維埃政府於1920年8月17日與波蘭在明斯克舉行了和談。19日,蘇方代表團建議簽訂和平條約,立約基礎是俄國和烏克蘭無條件承認波蘭獨立,按民族聚居區劃定波蘭東部邊界。但同時仍提出了建立一支由波蘭工人組成的公民民警部隊,其武器裝備由俄國和烏克蘭從波蘭軍隊繳獲的武器中提供等波蘭無法接受的條件。 1920年9月中旬,波蘭推進到明斯克,佔領了立陶宛的維爾紐斯。軍事上的失利使蘇俄政府的談判砝碼大大減輕了。9月23日,被迫收回要求波蘭政府裁減波軍並讓其交出武器的提議,同時同意將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併入波蘭。 10月12日,蘇俄政府和波蘭政府在裡加簽訂了《關於停戰協定和約初步條件的條約》,根據該條約,雙方承認烏克蘭、白俄羅斯獨立,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劃歸波蘭。 1921年3月18日,兩國正式簽訂了《裡加條約》,劃定了兩國邊界。 這一條約的簽訂給1939年的蘇波衝突埋下了導火線。 兩國息戰後,崔可夫率領步兵第43團仍擔任國境警戒任務。 1921年春夏之交,移防到北維捷布斯克。在和平時期,承擔了平暴、征糧、打擊零散匪軍等任務。 在平時的軍事訓練中,崔可夫對部隊要求十分嚴格,並且善於假設各種複雜情況,採取各種新的訓練方法。他的部隊在多次軍政素質考核中獲得優異成績,受到上級的多次嘉獎。國內戰爭的全方位場景也在崔可夫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對崔可夫來說,這場戰爭既是一堂國際政治的啟蒙課,又是一堂軍事教練課,它既鑄就了崔可夫堅定不移的信念,又培養了他敏銳的分析判斷力和果敢的決策能力。 但是,年輕的團長並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他更渴望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既有豐富實戰經驗、又有很深的軍事理論造詣的指揮官。為此,他作出了一個對其一生軍事生涯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的決定。這正是:戰火煉青春,書海蘊智謀。欲知崔可夫在軍事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且聽下章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