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驍勇善戰-崔可夫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少年磨難

  力士之子有志娃,生活窘迫早離家;
  賣工糊口彼得堡,參加革命展才華。

  1900年2月12日,是一個陰冷的日子。在沙皇俄國圖拉省的奧謝待爾河河谷的謝列布裡亞內普魯德村,一個被人們稱做「鱷魚嚎」的小木屋裡,此刻卻充滿了溫馨與快樂。伊萬·伊萬諾維奇·崔可夫,這位被村民們稱為「大力士約內奇」的壯漢,今天喜得第四位公子。體健如牛的伊萬盯著這個瘦猴似的嬰兒,甭提有多高興了。誰也本曾想到,這個貌不驚人的嬰兒竟成為兩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度主宰東德命運的蘇聯元帥瓦西裡·伊萬諾維奇·崔可夫。

  瓦·伊·崔可夫家境貧寒,但他父親伊萬性格剛毅,母親也勤勞賢惠。

  雖然,後來家中又添了幾口,但由於一家人勤勞肯幹,節衣縮食,生活勉強還能維持。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父母的優良品質強烈地影響著崔可夫,並在他那顆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培養出他吃苦耐勞而又勇敢堅強的性格。崔可夫12歲那一年,在沙皇封建專制統治下的俄羅斯,生產調敝,民不聊生,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中途輟學,告別天真爛漫的童年,獨自背上行囊,離開了父母、故土,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彼得堡獨自謀生。

  波得堡雖然號稱俄國的都城,可是,年僅12歲的崔可夫費盡周折,才在喀山大街的彼得·薩韋利耶夫工廠謀得一份工作,製造一種沙皇軍官使用的刺馬針,這項工作要求具備鐵工廠的鑄鐵工藝,又要有手工工藝,而且工作條件也很艱苦。但是,這個農民的孩子對這項陌生的工作很感興趣,他甚至憧憬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穿上馬靴,帶上刺馬針馳騁疆場。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沙皇俄國也步英、法後塵,捲入了這場帝國主義國家的大戰。第二年,戰爭規模日益擴大,工廠裡的青壯年工人都被強征到前線給沙皇充當炮灰去了,留在工廠的多是未成年的孩子和年歲大的人,工作就更艱苦了。工廠老闆對工人管得很嚴,領班秉承老闆的旨意監督著每一個人,如果誰動作稍微慢了一點,馬上就會招來一頓毒打,而且還要被扣發工資。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的崔可夫對領班的刁難十分不滿,心裡萌發出與領班作對的念頭。於是,崔可夫會同十四五歲的工友們,與領班鬥智鬥勇,每當領班呵斥大家或逼迫快幹時,工友們就放下手裡的工具,操起手,圓瞪著雙眼,逼視著領班,袖手不幹了。久而久之,領班對工人們再也不敢像從前那樣大喊大叫、揮舞拳頭大施淫威了。因為一旦惹火了這幫人,完不成定額,自己還會吃不了兜著走。當然,此時的崔可夫,內心深處所懷有的只是一種原始的反抗心理,自然還不懂得如何真正維護自己的權利。

  1917年,是俄國的革命年,二月革命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羅曼諾夫王朝覆滅。在波得堡這個革命的中心,崔可夫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革命形勢如春潮滾滾,迅猛發展。各種傳單、禁書和政治小冊子在工廠秘密流傳。

  在伊萬·濟明的影響下,崔可夫開始捲入這場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之中,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各式各樣的革命傳單、禁書和各種政治小冊子,憧憬著擺脫工場主的剝削,過上美好的日子。但是不久,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1917年7月4日,伊萬·濟明在參加反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一次盛大的示威遊行中,慘遭反動士官生殺害,此次事件後來被稱為「七月流血」事件。崔可夫目睹自己的好友倒在血泊中,十分震驚。崔可夫回憶說:「我永遠忘不了1917年7月4日那個悶熱的中午,當時我們站在喀山大教堂旁邊,那裡正在進行著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突然,槍聲響了,濟明的頭很不自然地向後傾著,好像在霍列夫胸前睡熟了一樣……他眼睛緊閉,雙手攥成拳頭。」「我們不信、不願意相信他已經死了,不相信今後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要知道,他才17歲呀!」伊萬·濟明是崔可夫的同歲好友,他性格爽朗,精力充沛,有靈敏的政治頭腦;他信息廣泛,能在錯綜複雜的政治事件中辨明方向。在共同的生活、工作中,伊萬·濟明像親兄弟一樣關心崔可夫,經常給他講做人和革命的道理,對崔可夫影響很大,他的死怎能不使崔可夫感到震驚和痛心呢!

  1917年9月,彼得·薩韋利耶工廠倒閉,崔可夫也失了業。閑來無事的崔可夫便經常到3位哥哥服役的波羅的海艦隊去。波羅的海艦隊是俄國革命的搖籃,有很多老革命家在這裡從事革命工作,水兵們有較高的思想覺悟。

  在那裡,崔可夫接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第一次瞭解到有關列寧的許多傳奇故事,閱讀了《共產黨宣言》以及其他進步書刊。崔可夫從與水兵們的接觸中和閱讀各種革命書籍中開始真正懂得:勞苦大眾要擺脫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就必須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權。

  由於崔可夫一直沒有找到工作,便很快同他的幾個哥哥一樣,在喀琅施塔得當了一名水兵,被編入水雷教導隊。從此,崔可夫結束了打工生活,開始步入新的生活。

  十月革命勝利後,喀琅施塔得的許多水兵被派往各地,執行蘇維埃政府的各種任務。17歲的崔可夫與兄長伊裡亞一起被派往薩拉托夫,警戒莫斯科至薩拉托夫鐵路上的列車,保證將糧食運往俄國中部。

  1918年2月,全國形勢開始穩定下來,但在有些地方,反動勢力仍不甘心自己的失敗,肆意報復革命家庭。崔可夫一家也慘遭富農、商人、官吏的報復,糧食被燒光,房屋遭焚毀,家中被折騰得一貧如洗。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崔可夫的父親寫信給他們兄弟幾個,要他們幫助家裡渡過難關,重建家園。經過兄弟們數月的努力,家裡的處境才有所改善。

  國憂重於家難。崔可夫的三哥伊裡亞又返回設在莫斯科帕韋列茨車站的支隊司令部覆命去了,伊裡亞在支隊司令部得知,莫斯科有個軍事訓練班,專從可靠的工人、農民中招收願意當紅軍指揮員的人。得知這一消息後,他立即寫信告訴了崔可夫。崔可夫獲悉訊息,十分振奮。為保險起見,他特意派他的同伴格奧爾吉·明金前往莫斯科探聽虛實。格奧爾吉·明金到達莫斯科後,很快證實了伊裡亞的消息。明金經過報名申請,被錄取為紅軍軍事教官訓練班的第一期學員。

  一切就緒後,伊裡亞將申請的有關情況寫信告訴了崔可夫,崔可夫接信後,即打點行李,告別了父母和兄弟姐妹,與他的另外兩個夥伴阿列克謝·古巴廖夫、瓦西裡·雷金一起帶著村蘇維埃開的他們政治上可靠的證明信,趕到莫斯科軍事教官訓練班的駐地列福爾托夫。莫斯科軍事教官訓練班的政委接見了他們,看了村蘇維埃的證明信後,政委問:「除了村蘇維埃的證明信外,還有什麼可以證明你們是來真心實意幹革命的?」崔可夫敏捷地回答道:「以行動證明。如果您給帕韋列茨車站的契卡支隊的首長去個電話,您就會瞭解到,他的支隊裡有個水兵叫伊裡亞·崔可夫,他是我的親兄弟。」第二天,他們被正式錄取為訓練班學員,阿列克謝·古巴廖夫被編入炮兵排,崔可夫和瓦西裡·雷金被編入步兵第二班。這位瓦西裡·雷金後來在1918年畢業後與崔可夫一起被分到西韋爾斯旅。一次,在執行偵察任務時,突然與哥薩克騎兵遭遇,因寡不敵眾,光榮犧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