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布萊德雷 | 上頁 下頁
二五


  「你必須先到華盛頓聽取命令。」

  1941年12月12日,即珍珠港事件後的第5天,艾森豪威爾正忙於應付第3集團軍的事務。馬歇爾陸軍參謀長正著手「處理」那些死抱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的高級軍官,讓他們退役。啟用那些精力充沛、富有才華和比較年輕的軍官。這次,他又翻了那個小黑皮本,那裡記著近幾次重大演習中草草記錄在案的名字。第3集團軍參謀長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上校及喬治·S·巴頓(第2裝甲師師長)就赫然記在上面。巴頓的名字下注曰:「喬治能帶部隊赴湯蹈火,但要用一根繩子緊緊套住他的脖子。」後又寫上:「一有裝甲部隊,就交給他指揮。」巴頓此前已經嶄露頭角,當了第1裝甲軍軍長,而艾森豪威爾眼下可調來任用。馬歇爾指示助手馬克·韋恩·克拉克準將推薦一個人來作戰計劃部。克拉克推薦了艾森豪威爾。12日這一天,馬歇爾的秘書史密斯上校的電話把艾森豪威爾從忙亂中驚醒:

  「是你嗎?艾克?」

  「參謀長要你乘飛機馬上到這裡來!告訴你的上司,正式命令隨後下達。」

  艾森豪威爾認為這是馬歇爾想向他瞭解菲律賓的情況,很快就會回來。下午,他收拾了簡單的行裝,離開聖安東尼奧去了華盛頓。

  艾森豪威爾沒料到這一去便不可收拾。在1941年底至1942年上半年,艾森豪威爾在馬歇爾手下負責遠東問題的事務,協助麥克阿瑟處理菲律賓問題。期間,艾森豪威爾當上了作戰計劃部(後改為作戰部)部長。

  艾森豪威爾擅長交際協調,他是處理公共關係的好手,在新聞界尤受歡迎。從1942年6月底起,他赴英國建立了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及英軍將領的密切關係(除蒙哥馬利和布魯克將軍以外)。在1942年底以前,作為駐英的美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參與了許多重大作戰計劃的制定工作。

  對於如何開闢第二戰場,美英雙方一直爭論不休,討價還價,錯綜複雜。1941年底至1942年初,英美首腦原則上通過了1942年春進攻北非的「體育家」計劃,但隨之因英軍在利比亞的失利而擱淺。後來,艾森豪威爾主持制定了以英國為基地進攻西歐的直接進攻計劃,代號為「圍殲」,並把登陸時間確定在1943年春。同時,美國還制定了旨在激勵蘇聯繼續與納粹在東線作戰的「大錘」計劃,確定在1942年8~9月間用6~10個師在法國北部實施登陸,兵員由英國提供。英國人抵制此計劃,拋出了1942年秋進攻北非的計劃。

  丘吉爾的戰略是「打擊薄弱環節」,主張蘇聯在東線消耗德軍,美英則重點打擊德國的核潛艇及轟炸德國後方基地。戰場主要在中東、巴爾幹及地中海沿岸展開,完成分割包圍軸心國的部署。對美國軍方而言,馬歇爾及艾森豪威爾等力主攻進西歐。但1942年秋,美英首腦達成了馬歇爾極力反對的進攻北非的計劃,規定1942年10月30日前進攻北非,代號「火炬」。原先預備執行「圍殲」計劃的美軍,轉而成為執行「火炬」計劃的部隊。艾森豪威爾出任「火炬」行動的遠征軍總司令,他的副手馬克·克拉克為副司令,比德爾·史密斯任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

  巴頓是參與制定「火炬」計劃細節最積極而又最富樂觀精神的人。他積極活動、克制自己而想尋機參戰。「火炬」計劃敲定後,巴頓奉命在法屬北非登陸戰中擔任西線特遣部隊指揮官,這支部隊從美國本土出發,橫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地區登陸;中線特遣部隊由勞埃德·弗雷登道爾少將指揮的美軍第2軍組成,進攻奧蘭;東線則由英軍主力攻擊阿爾及爾,由美軍第34師師長查爾斯·賴德少將指揮。北非登陸戰由美軍唱主角,攻佔阿爾及爾後,全部部隊歸英國第1集團軍司令肯尼思·安德森將軍指揮,最後,登陸時間定在1942年11月8日。

  自1940年秋始,英軍在法屬北非與德意軍隊展開過一系列戰役,雙方你來我往,勝負難分。被稱為「沙漠之鼠」的英國軍隊開始時徹底擊潰了意大利軍,迫使希特勒派閃電戰專家埃爾溫·隆美爾率非洲軍馳援利比亞。由於丘吉爾輕率地調沙漠部隊幫助希臘人驅逐意大利軍隊,試圖建立打擊希特勒薄弱環節的「巴爾幹陸軍」,狡猾的希特勒則先進攻希臘,然後入侵克裡特島,使英軍在希臘和北非均遇挫折。1940年底,隆美爾大膽攻擊北非沙漠的英軍,將其趕回埃及。

  1941年,在埃及和利比亞之間的沙漠地帶,「沙漠之鼠」和「沙漠之狐」反復展開拉鋸戰。先是英軍第8集團軍以壓倒優勢於1941年底將隆美爾趕回利比亞;珍珠港事件後的幾周,隆美爾反撲,發動眼花繚亂的攻勢,將英國第8集團軍趕回埃及,最後趕到了阿拉曼。依靠英國破譯人員破譯的德軍「超級機密」,第8集團軍司令伯納德·I·蒙哥馬利率部於1942年8月發動了新的攻勢。在此之前的1942年夏天,當羅斯福、丘吉爾和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對「火炬」計劃爭論不休時,為打破僵局,丘吉爾選擇哈羅德·R·L·G·亞歷山大爵士任中東總司令。亞歷山大則委任伯納德·L·蒙哥馬利代替克勞德·奧金萊克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

  蒙哥馬利生性浮誇、行為古怪、嗓音尖利,為人苛刻。當艾森豪威爾第一次在英國與他相見時,蒙哥馬利竟傲慢無禮地制止艾森豪威爾吸煙。然而蒙哥馬利赴任後,使阿拉曼的英軍獲得了新生。從1942年8月底始,蒙哥馬利給隆美爾以致命的打擊。這時,英國新聞界把蒙哥馬利吹成了未卜先知的將軍。但他未及時擴大戰果,而是制定嚴謹的反攻計劃,拖延了時間。他慢條斯理,謹慎有餘,錯過了給予隆美爾徹底的、毀滅性的打擊機會。在「火炬」計劃執行前的兩周,蒙哥馬利以2:1的兵力開始了行動。隆美爾因病回國治療後,德軍由傑奧格·斯圖梅將軍指揮。蒙哥馬利指揮坦克部隊在空軍支持下直搗軸心國防禦陣地,於11月2日俘虜德軍高級將領裡特爾·馮·托馬。隆美爾的代理者斯圖梅死於心臟病。已回國的隆美爾從病床上爬起來,再赴非洲拯救不可收拾的潰軍。

  1943年1月21日,小心謹慎的蒙哥馬利讓隆美爾退入突尼斯,英軍收復埃及西部和利比亞,取得阿拉曼戰役大勝。但是,正是由於蒙哥馬利的拖泥帶水,坐失了殲滅隆美爾的良機,給美軍在「火炬」計劃成功後留下了一大堆障礙和惡戰。

  「火炬」計劃的執行及北非的酣戰暫且不述。布萊德雷於1943年2月16日接到讓他赴非洲與艾森豪威爾會合的電話後,他決定第二天就動身去華盛頓。布萊德雷心情沉重,忐忑不安。因為孤身一人奔赴非洲,這意味著不是讓他指揮具體的部隊,而是擔任某一含糊不清的職務,弄不好是把自己放在艾森豪威爾手下當參謀軍官。他不敢多想,悄然地與第28師各級軍官依依不捨地告別,僅對基恩、馬修斯和斯托特談了有關突然調離的情況。第28師由勞埃德·D·布朗少將指揮。

  2月17日,布萊德雷和隨從副官飛赴華盛頓去見馬歇爾。瑪麗則到塞耶飯店登記長期居住。在31年的從軍生涯中,布萊德雷第一次真正踏上了征戰之途。這正是:漫漫征途從頭起,是禍是福誰人知。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