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七六


  看到這些報道,巴頓雖感到氣憤,但並沒有過多地擔心,甚至不屑一顧。他認為這種事自己經歷得多了,上級也沒拿他怎麼樣,大不了挨艾森豪威爾一通臭駡。但這一次巴頓估計錯了。戰爭已經結束,巴頓已經不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了,犧牲他並不會對大局有什麼損失。華盛頓的政客們不能容忍他,在他們看來,巴頓的這一罪過比打士兵耳光嚴重得多,他侮辱了美國的兩黨制。艾森豪威爾不能容忍他,因為自停戰以來,巴頓已經惹了不少禍,雖然他一再警告巴頓,巴頓卻置若罔聞。公眾輿論也不能容忍他,人們認為,納粹主義仍然是人類的頭號敵人,巴頓要對納粹分子在某些地區的猖獗負責。

  艾森豪威爾立即採取行動,命令參謀長史密斯將軍打電話給巴頓,要巴頓立即召開一次記者招待會,收回22日講話的全部內容,並公開道歉。巴頓奉命行事。在記者招待會上,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談了自己的「失誤」,並利用這一時機為自己的觀點辯解,文過飾非。巴頓的舉動深深地激怒了艾森豪威爾,他認為巴頓已經不可救藥了,他不僅不適合做處理納粹分子的工作,而且也不適合管理巴伐利亞和第3集團軍。

  9月28日,艾森豪威爾在赫希斯特召見巴頓。巴頓意識到這是自己生涯中最嚴峻的時刻,他匆匆從巴伐利亞趕來,沒有像往常那樣穿著整潔莊重,也沒有佩帶他心愛的手槍,只是穿著簡樸的士兵褲和夾克衫。會見進行了約兩個小時。多恩博士和阿德科克少將當面出示了有關巴頓言行的調查材料。會見結束時,艾森豪威爾宣佈:解除巴頓第3集團軍司令的職務。

  為了給這位戰爭英雄挽回一點面子,最高司令部任命巴頓為第15集團軍司令。實際上,這支所謂的集團軍根本不能稱其為軍隊,只不過是一支由後勤人員組成的「服務部隊」。巴頓的軍事使命看來已經終結了。他曾經說,他願意在疆場上死於槍彈,但這一願望未能實現,反倒在和平時期被自己的過錯所葬送。

  在戰爭剛剛結束時,巴頓曾產生過一種奇怪的預感——自己的生命就要終結了。現在,這種感覺似乎更加強烈地盤踞了他的心頭。他曾經多次對人說,今後他已經無所事事,不如一死了之。他還對孩子們講,他可能再也見不到他們了,並神秘地說:「真的,有人已經向我透露了。」

  在這種虛無縹緲的神秘氣氛中,巴頓迎來了自己的60歲生日。人們並沒有遺忘他。親人們給他寄來了生日禮品和美好的祝辭,那些被他解放了的人們給他送來了大量禮物。比利時獎勵給他戰爭十字勳章和利奧波德最高榮譽勳章,盧森堡授予他阿道夫·德·拿騷騎士大十字勳章和戰爭十字勳章,還有一些地方正在考慮授于他榮譽市民稱號。所有這些都使他那顆飽受創傷的心靈深感欣慰。回首歷史,他既不抱怨也不悔恨,他相信,自己的一生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最令巴頓寬慰的還是美國人對他的厚愛。美國的許多報紙雜誌紛紛撰文,對巴頓的生日表示祝賀,歌頌他戰爭時期的功績。他所生活過的一些城市甚至張燈結綵,慶賀巴頓60大壽。

  然而此時此刻,最讓巴頓牽腸掛肚的還是他的妻子比阿特麗絲和他在南漢密爾頓的家,6月份他到美國時的最後一天就是在這裡度過的。那一天,他和比並肩坐在陽臺上,共同度過那最寧靜親密的時光。他們手牽著手,相對無言,望著眼前瀑瀑的小溪和不遠處綠草如茵的原野,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之中。

  就在巴頓60歲生日之際,他命運的航船駛入了最後的行程。

  10月中旬,他在一次車禍中負了傷,險遭不測。

  12月9日是星期日,巴頓在蓋伊少將的陪同下,乘坐上等兵霍勒斯·伍德林駕駛的小轎車去萊因法爾茨地區的施佩耶爾附近打獵。行車途中,巴頓的車與一輛大卡車相撞,巴頓頸部受重傷。

  比阿特麗絲·巴頓聽到出事的消息後,立即同美國陸軍醫療團為巴頓派出的最好醫生一道飛往海德爾堡。11日下午,當她邁入病房時,巴頓面帶感激的微笑望著她親切地說:「比,恐怕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了。」

  巴頓的傷勢相當嚴重,醫生的檢查報告上寫道:「第三頸椎單純性骨折,第四頸椎後部錯位,第三頸椎以下完全癱瘓。病危,預後不定。」

  巴頓以他強健的體魄和堅定的意志與傷痛進行了頑強的抗爭,為了寬慰妻子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他幽默地把這稱作他「最後一次壯烈的戰鬥」。

  12月21日下午5時49分,巴頓心力衰竭,安眠在妻子比的懷中。

  幾天後,一個濃霧迷漫、陰雨綿綿的早晨,巴頓的遺體被安葬在盧森堡哈姆的美軍公墓中,與第3集團軍的6000多位陣亡將士們安息在一起,就像他生前與士兵們親密無間一樣。他的墓碑與周圍將士們的一樣質樸無華,上面刻著簡單的墓誌銘:

  喬治·S·巴頓

  第3集團軍上將 軍號02605

  緊挨著他的是上等兵約翰·赫齊瓦恩的墳墓。一支12人的槍手隊舉起步槍,齊射三響,槍聲久久地回蕩在歐洲的群山之上。

  正是:

  一代名將,如風逝去大地萬物齊哀鳴,
  驍勇軍魂,英名萬古永載史冊寄後人。
  回首歷史,往事在目沙場喋血百戰多,
  展望未來,旅途漫漫世界人民齊向前。

  第二十八章 驍勇將魂

  硝煙烈火育英雄,關山萬里建奇功;
  統率三軍戰沙場,勇士如雲唱大風。

  在人類空前慘烈的歷史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傑出軍事將領的湧現猶如雨後春筍。在這璀璨的群星之中,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小喬治·巴頓是一位極其特殊的歷史人物,對於他,軍界和學術界歷來有不同的歷史評價。許多人認為:「巴頓將軍是一位統率大軍的天才和最具進攻精神的先鋒官」;「他是美國的首席坦克專家」;「巴頓是20世紀的拿破崙」。同時也有人指出:「巴頓勇猛有餘,智謀不足」;「他驕傲自大,華而不實」。但無論怎樣評說,人們都一致承認:巴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最有作為的高級將領之一。他必將以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和驚人的戰績而載入史冊。

  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美國,巴頓研究已成為二戰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已出的有關他的學術論文的種類和數量都相當廣泛豐富,有關他的個人傳記和學術著作已達數百部之多。

  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巴頓的名字已日益廣泛地為人們所知曉,他的戰鬥業績和重要軍事思想也引起了人們重視。

  巴頓生活的時代(1885—1945年)正是社會、政治和科學技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偉大時代,美國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從一個二流國家躋身于歐美強國之列,很快又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美國的陸軍也從一支小型的、分散的邊疆部隊發展成為龐大的現代化軍隊,從戰馬和馬刀的時代進入坦克和機械化的時代。在這個關鍵性的歷史轉變時期,巴頓在美軍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