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三六


  雖然只能充當配角,但一聽到要與德國人交戰,巴頓仍然激動不已。每當提到「德國兔子」,他總是顯得咄咄逼人,怒不可遏,甚至聲淚俱下地痛駡一通。亞歷山大喜歡巴頓的性格,但仍坦率地談了對美國第2軍的印象,他對美軍的「身心軟弱、缺乏訓練」感到失望,希望巴頓的到來能夠徹底轉變這一局面。這次會見是令人愉快的。

  3月6日,巴頓趕到設在庫伊夫山的第2軍司令部。此時,梅德甯戰役正在東南約100英里處激烈進行。隆美爾的第10、第15和第21裝甲師連續四次向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發動猛攻,但遭到了英軍的迎頭痛擊。日落前,德軍損失了52輛坦克和大量人員裝備,無功而返。此次失利使隆美爾認識到:對於軸心國部隊來說,留在非洲「等於自尋死路」,但他的上司(包括希特勒在內)卻堅決反對撤離非洲。失望之餘,隆美爾於3月9日把軍隊交給副手阿尼姆將軍指揮,自己返回歐洲治病去了。

  聽到隆美爾離去的消息,許多人都感到松了一口氣。而巴頓卻有些心灰意冷,認為這是他個人的一個「重大挫折」。巴頓一直把隆美爾視為自己在北非的最大對手,認為只有戰勝他,才能奠定自己在軍事史上的地位,從而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他曾對一位朋友說:「我花了多年時間磨練自己,準備對付這個傢伙,對他的書我不知讀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個戰役,自認為對他了如指掌。我的平生願望就是能夠與他捉對廝殺。」隆美爾的病退使他的這一夢想破滅了,也使他對這場戰役的興趣大大減弱。

  巴頓是3月6日正式接管第2軍的,而亞歷山大把軍事進攻的日期定在3月17日,也就是說,他只有11天的時間整頓軍隊,進行戰鬥準備。當務之急是使萎靡不振的軍隊恢復士氣,提高戰鬥力。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根據自己長期的治軍經驗,巴頓認為,一支紀律鬆懈、軍容不整的軍隊是不會有所作為的。因此,他決心從整頓軍紀人手,採取「不民主和非美國的方式」,對這群「烏合之眾」進行嚴厲整頓。

  他首先從嚴格作息時間抓起,並以身作則。到任後的第二天早上7點鐘,巴頓按作息規定準時到食堂就餐,發現只有他的參謀長加菲來了。他當即命令廚師馬上開飯,工小時後停業。並發佈命令:「從明天起,全體人員準時吃飯,半小時之內完畢。」由於巴頓抓住了吃早飯這一環節,從而杜絕了軍人上班遲到的現象。

  接著,巴頓發佈了強制性的著裝令,規定:凡在戰區,每個軍人都必須戴鋼盔、系領帶、打綁腿,後勤人員亦不例外。這項命令還適用於戰區的醫務人員和兵器修理工。對於違反此命令者規定了罰款數額:軍官50美元,士兵25美元。巴頓半開玩笑地說:「當你要動一個人腰包的時候,他的反應最快。」

  儘管如此,還是有些人不以為然,不斷出現違紀現象。聽到這一情況後,巴頓親自帶人四處巡視,把不執行命令的人強制集中起來,進行訓斥,話語不免十分粗魯:「各位聽著:我決不會容忍任何一個不執行命令的兔崽子。現在給你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要麼罰款25元,要麼送交軍事法庭,並記入檔案。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這些倒黴的士兵只好乖乖認罰。

  儘管巴頓的這種作法招致許多人的反感和咒駡,但它的的確確震動了第2軍,一掃過去那種鬆鬆垮垮的拖遝作風,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觀。對此布萊德雷寫道:「卡塞林戰役以前舒舒服服的日子結束了,一個艱苦的新階段已經開始……儘管改革沒有使巴頓贏得眾望,但卻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了不可置疑的印象:第2軍的老闆是巴頓。」

  巴頓繼續以他特有的方式激勵他的部隊。他乘著吉普車像旋風一樣走遍了所有的轄區,老遠就按響喇叭,顯示自己的到來。他到處大哄大嚷,唾沫橫飛地發表鼓動人心的演講,向部隊灌輸「仇視德國鬼子的情緒」,其中夾雜著一些不三不四的髒話和下流用語。他跑遍了4個師的每一個營,督促軍官,鞭策士兵,順便還要檢查執行軍容風紀的情況。他的檢查極為徹底,甚至連廁所也不放過,因為上廁所的人最容易忘戴鋼盔。他鼓勵官兵們要有攻擊精神,像獅子一樣殘酷無情地打擊敵人。號召他們「為人類進步事業而衝殺,但不是為之死亡」。雖然官兵們對巴頓這種稀奇古怪的作法一時還難以理解,但他的「高壓電休克療法」確實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使他們與過去判若兩人。

  巴頓天生具有進攻精神,他最喜歡的一句軍事用語是:「最堅固的鐵甲和最穩固的防守是不斷地進攻。」因此,他對挖塹壕掩體嗤之以鼻,認為這是「膽小鬼的隱蔽所和墳墓」。為此,他在特裡·艾倫師長的轄區裡還幹過一件蠢事,被傳為笑柄。巴頓在視察艾倫部隊時發現,該部隊為了防空需要挖了許多狹長的塹壕,因此他對艾倫十分輕蔑,一邊大步走著,一邊陰陽怪氣地大喊:「特裡,哪一個掩體是你的?」當特裡·艾倫把他的掩體指給他看時,巴頓走過去,掀開門簾就往裡撒尿,同時還蠻橫地嘲弄艾倫:「你現在去享用它吧。」巴頓的這一兵痞舉動使在場的人無不為之驚愕。

  然而,巴頓必須殘酷無情。因為,時間不允許他動半點側隱之心。只有採取非常規的、鐵面無私的方式,才能將這群「烏合之眾」錘煉成無堅不摧的戰爭機器。他的目的達到了。他已經把自己的戰鬥精神輸入了這支部隊,以自己的尚武精神激勵了全體官兵。雖然有人恨他,但是官兵都很尊重他,並開始去仿效他,部隊有了鐵一樣的紀律和秩序,士兵們恢復了自信和勇氣。與此同時,他所要求的裝備和物資也全部準時送到了,並很快分發到各個部隊。巴頓欣喜地看到,在短短的幾天內,第2軍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了,將士們裝備精良,士氣高漲,軍紀嚴明。他們已被陶冶成了真正的軍人,進入了他所說的「戰鬥競技狀態」。

  1943年3月12日是巴頓值得紀念的一天,他被晉升為三星中將,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但巴頓對此並不滿足,他還有更為宏偉的人生目標。他在日記中寫道:「在孩提時代,我常常自稱小喬治·巴頓中將,那時我還不知道有上將。而如今,我想要得到四顆將星,我一定會得到的。」

  巴頓是個豪放直率的軍人,凡事喜歡堂堂正正,最討厭不光明正大之事。他就任第2軍軍長後不久,即對布萊德雷將軍在第2軍中曖昧不明的身份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1893年2月12日生於密蘇裡州的一個教師家庭。191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第14步兵團服役,臨時軍銜為少校。1934年畢業于國防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步兵學校校長,後負責指揮一個師的訓練工作。布萊德雷雖長期從事軍事教學工作,但人們對他的評價是:「與其說是一名教官,不如說是一位軍人。」他精通軍事業務,為人謙和忠誠,而且頭腦冷靜,講求實際,在戰場上善於把握全域和重點,是美國軍界一員不可多得的儒將。

  1943年2月24日,布萊德雷奉命抵達北非,任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助手,但沒有明確職務。當時突尼斯前線一片混亂,艾森豪威爾便派他去第2軍瞭解情況,擔任他本人的聯絡官。實際上,他是艾森豪威爾安插的「耳目」,有責任向前線司令官和盟軍司令部提出建設性意見。但當時的第2軍軍長弗雷登道爾並不買他的帳,認為他只是一個「向總部的頭頭打小報告的情報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