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艾森豪威爾 | 上頁 下頁
八四


  第二十七章 朝鮮停戰

  侵朝戰爭眾怒怨,損兵折將又費錢;
  艾克對此傷腦筋,當務之急是停戰。

  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帝國主義在朝鮮半島蓄意進行的一場大規模的侵略戰爭。歷時三載的戰爭,美軍傷亡數十萬,耗資上百億,結果卻是美國開國以來的第一次戰而無勝之役。這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些自命不凡的「美國世紀」的鼓吹者們來說,無疑是一次最為沉重的打擊。儘管這絕非唯一的和最後的打擊,但美國的衰落卻由此顯露端倪。

  美國政壇老手艾夫裡爾·哈裡曼談到朝鮮戰爭時,曾稱它是「一場苦澀的戰爭」。哈裡·杜魯門總統則頑固地認為,這不過是一場「警察行動」,甚至當美國的傷亡突破五萬大關時,他還堅持這令人惱怒的委婉說法。共和黨把它稱為「本世紀對外政策的蠢舉妄動」,並以此為殺手銅,結束了民主黨對白宮的16年統治。「老實說,這是一場軍事上的奇災大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佈雷德利將軍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朝鮮戰爭是美帝國主義的政治軍事冒險。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正式爆發。第三天,6月27日,美國就正式參戰,並以武力霸佔中國領土臺灣。7月7日,美國盜用聯合國的旗號,組織由美國軍官指揮的所謂聯合國軍,殘暴屠殺朝鮮居民,朝鮮人民軍奮起反擊,至8月中旬把美偽軍驅至釜山一隅。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悍然北犯,戰爭規模進一步升級,並不斷轟炸掃射中國東北,嚴重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

  到了8月底9月初,美軍和李承晚的部隊已到達離新義州只有20公里的地方,只要一個鐘頭就可以兵臨安東城下。華爾街的音板們公開叫喊,要把新生的中國「扼死在搖藍裡」。幾條指向中國瀋陽的粗大而醒目的進攻箭頭,已不再掩飾地出現在五角大樓勺軍事地圖上。麥克阿瑟揚言:「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朝鮮在危難中,中國也在危難中,世界和平也在危難中!

  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豈能逆來順受!1950年9月30日,周恩來總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國慶節慶祝大會上,發表演說:「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國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950年10月上旬,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在分析了朝鮮戰場形勢後指出:「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失極大。」

  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講話,中國政府的聲明,迅速傳遍全中國、全世界,一張張譴責美帝、聲援朝鮮的宣言發自全中國;北京成立了反對美國侵略臺灣和朝鮮運動委員會,各地人民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從華中到東北,軍隊進行著調遣,向鴨綠江邊集結。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拯救和平,中國人民組成志願軍,準備赴朝參戰。一個民族又毫不情願地被逼向戰爭的邊緣。

  1950年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發佈如下的命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各級領導同志們:(一)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

  (二)我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必須對朝鮮人民、朝鮮人民軍、朝鮮民主政府、朝鮮勞動黨、其他民主黨派及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軍事紀律和政治紀律,這是保證完成軍事任務的一個極重要的政治基礎。

  (三)必須深刻地估計到各種可能遇到和必然會遇到的困難情況,並準備用高度的熱情、勇氣、細心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這些困難。目前總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子我們有利,子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們堅決勇敢,善於團結當地人民,善於和侵略者作戰,最後勝利就是我們的。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將軍的率領下,於1950年10月25日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朝中部隊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把美軍和李承晚部隊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美國輿論界把這次失敗稱之為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最慘的軍事敗績。有的要求撤麥克阿瑟的職,有的要求撤換艾奇遜,還有的要求「打掃國務院」。

  面對著中朝人民的奮力抗擊,杜魯門進行原子訛詐,他說美國政府正在考慮關於對朝鮮進行原子打擊的問題。這一聲明,在美國和國際輿論中,激起了強大的憤怒之波,使白宮不得不急急忙忙往回縮。儘管麥卡錫主義囂張一時,反戰運動仍在美國興起,並在艾森豪威爾當選美國總統後蓬勃發展。

  書信和請願書雪片般飛往白宮,普通的美國人堅決要求新總統履行選舉前的諾言,停止朝鮮戰爭。在一封致艾森豪威爾的信中是這樣說的:「請想一想朝鮮戰爭所造成的苦難和不幸。我相信,假如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在忍受這種痛苦,我們定要設法終止這場戰爭。」

  朝鮮戰爭進一步揭穿了美國的反動面目。還在1949年6月29日,社勒斯在一份秘密文件中就寫道:「美國的對外政策在亞洲已經破產。」朝鮮戰爭使這個政策處於災難邊緣。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聯合抗擊,使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美軍和李承晚的部隊招架不住,不斷向南方撤退,到1950年12月中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領土被收復,局勢已開始明朗,戰爭對美國將是曠日持久的和前途暗淡的。麥克阿瑟惱羞成怒,堅決要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原子轟炸,並和蔣介石軍隊一道對大陸進行登陸作戰。這位將軍還公開抨擊杜魯門的政策。

  1951年4月11日,美國總統撤掉了麥克阿瑟駐朝司令官的職務。

  很多人認為,麥克阿瑟被撤職的主要原因是這位70歲的宿將表現了拿破崙的派頭,不願執行「預備役上校」杜魯門的不在行的指示。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個人關係的緊張,顯然對麥克阿瑟的退役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決定性的作用還是美軍在朝鮮的慘敗。麥克阿瑟在其長期的軍事生涯行將結束的時候,身不由己地扮演了美國對外冒險政策的替罪羊的角色,在決定他的命運時,勢力強大、憂心忡仲的美國壟斷集團起了重要作用。他們擔心,膽大妄為的最高司令官一旦使用原子武器,就會挑起同中國甚至和蘇聯的戰爭,由此而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是無可挽回的。

  麥克阿瑟回到美國後,到參議院作證。他這時再次提出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戰的方案。看來,朝鮮戰爭的經驗,已使五角大樓的將軍們能夠比較冷靜地看待事物,而他們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決定性的意義。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佈雷德利說,麥克阿瑟的戰略把美國拖入了一場錯誤戰爭的深淵。

  就在這個時候,在美國面前出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怎樣來結束這場實際上打輸了的戰爭,同時又避免投降,「保留住面子」。必須儘快地結束這場戰爭,這不僅因為美國在朝鮮遭到軍事上的失敗,還因為它遭到了政治上的挫折,正是在朝鮮這裡,美國的盟友第一次用「忘恩負義」來報答美國為執行馬歇爾計劃而花費的數十億美援,報答美國在戰後最初年代為使資本主義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政治穩定而付出的心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