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艾森豪威爾 | 上頁 下頁 |
二二 |
|
艾克認為這是最好的讀物,因為看牛仔史「不用思考」。 艾森豪威爾的家庭出身引起了記者們的廣泛興趣。記者們聚集阿比倫,訪問艾達和艾克童年時代的朋友。他們對自己所找到的東西感到高興,讀者也是一樣。這是一個窮孩子成名的美國傳統主題。如果艾森豪威爾不是出生在一間木屋,得克薩斯州丹尼森的那間棚屋根本無人知曉;如果他的家不是那樣貧寒,他的家也就不會出名。瑪咪也受到記者的包圍。她尋求並遵從米爾頓的勸告。米爾頓說,美國人民有權瞭解帶領他們的孩子上戰場的人。瑪咪有責任與記者合作。瑪咪力圖將她所同意的採訪限於她丈夫的問題上,但是關於她的情況也不少。她被拍攝不少照片,成了知名人物。 艾森豪威爾的公共關係意識,遠遠超越他自身範圍。他利用報界來宣傳盟國團結的思想,他認為美英友誼是最後勝利的絕對必要的條件,並盡力使之成為真正的和持久的友誼。1942年夏天,他的主要努力是處理好英國公眾與來到英倫三島的美國士兵、飛行員和水手之間的關係。人數不斷增長,最後有200多萬美國年輕人來到英國。在一個隻比科羅拉多州稍大的島上,這些人的住、吃、訓練和裝備問題,都要在已經住得很擠、營養不良的本地居民中間解決。 除此之外,美國士兵把自己看成是前來解救英國的勇士,而英國人則把自己看成是曾堅守住堡壘的人。美國兵的軍餉在世界上是最高的;他們大部分沒有結婚,他們毫不在乎地花錢。英國人看到這些年輕人任意揮霍,而他們的女孩子極力追求一些年輕人,大為惱火。倫敦人普遍認為,美國兵錢多,吃得好,並對他們的浪費感到震驚。 艾森豪威爾著手改善這種形象。他命令他的指揮官們,發起一場整頓紀律的運動,說服士兵們把一部分錢購買戰爭公債,以減少亂花錢。他要美國士兵知道英國人民過去和現在所作出的犧牲。他制定了以英國風俗習慣來教育部隊的計劃,他命令組織參觀倫敦,重點放在被炸成廢墟的地區。他要他的指揮官們整頓美國士兵的軍風紀,並加強對士兵們進行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教育。他說:「要使英國人相信,我們到這裡來不是糊裡糊塗地混日子,而是肩負重任的反法西斯戰士。」 艾森豪威爾對於派到他這裡來的年輕人的實際情況和作戰能力,比對他們的外表和軍人舉止更為擔心。他主要關心的是紀律和士氣,大部分美國士兵受過良好教育,有獨立思考能力,但他們缺少軍事訓練,吃不了苦。他花了很多時間去視察在野外的部隊,監督他們的軍事訓練,向軍官和士兵們解釋演習的目的。艾森豪威爾告訴他的指揮官們,他要在英國建成一支「美國勇於投入戰場的最優秀的部隊,他們不僅有良好紀律,而且具有強大的作戰實力」。為此,艾森豪威爾的職責之一是挑選優秀的指揮官。他的選拔標準是:首先指揮官要具有堅強的意志,通曉當今的軍事技術,勇猛頑強,多謀善斷,在艱難的條件下能帶領部隊打硬仗,打勝仗。對於那些沽名釣譽、油腔滑調、花言巧語、作風不正的人,一經發現,就立即把他們清洗出去。 基於這樣的原則,艾森豪威爾組建了一個短小精幹的領導班子。他的參謀長沃爾特·史密斯將軍,是「一個得心應手的人」。史密斯善於處理日常事務,也長於清醒地理解重要問題。艾森豪威爾說:「由於史密斯認真、勤奮和忠誠,他既能處理麻煩的協商,又能從事專業工作。他性格堅強、舉止果斷,對人既不遷就,又能融洽相處,這些優點使他在歐洲的軍界和政界贏得了令人羡慕的聲譽。他於9月7日到達倫敦,從那時起,在整個戰爭期間,我們一直維持著個人友誼和公務聯繫。」 當計劃清楚地表明參戰兵力最後要達到數百萬時,艾森豪威爾決心避免使地面部隊在一開始就發生機構臃腫的弊病。最初,他只把第二軍調到倫敦附近來,把該軍司令部作為地面部隊的最高一級司令部,並委派克拉克將軍負責指揮。克拉克是一位有經驗的司令官,由於他的高超的組織指揮才能,避免了部隊大量集中、突然出現許多高級軍官而引起的混亂現象。 約翰·李少將負責供應處。他一到職,就馬上開始進行一系列繁重的工作,如準備港口,修建倉庫,平整機場,建蓋營房,修理設備,這些都是從英國基地發動進攻前所必需的。在約翰領導下,後勤工作井井有條,取得了十分令人注目的成就。兩年以後,盟軍在橫渡英吉利海峽發動進攻時,英國已成了一個巨大的前進基地。當時有人開玩笑說:「只有在英國上空經常飄浮大批防空氣球,才能使英倫三島免遭沉海之災。」 為了便於開展工作,1942年7月7日,美國政府授予艾森豪威爾中將軍銜。他的官運亨通是沒有先例的。這是16個月中的第四個軍銜。約在一年前,他當上了準將,這是當時他最大的奢望,而今已經是美軍16名中將之一。 當時蘇聯戰場打得火熱,希特勒以266個師的兵力集結在蘇德戰場上。 蘇聯軍民浴血奮戰,繼粉碎德意法西斯軍隊對莫斯科的重點進攻後,又向敵人展開了有力的反擊,所有這些為從西方對德國進行戰略性突擊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1942年,美英的軍隊約有1000萬之多,而軍事政治形勢要求它們最終給法西斯德國以決定性打擊。這是給肩負戰爭主要重擔的蘇聯以有效的援助,加速擊潰法西斯軸心國和減少損失的唯一可行的辦法。 根據早先盟國之間達成的協議,1942年7月中旬,羅斯福總統派總參謀長馬歇爾、美國海軍總司令厄內斯特·金和總統顧問霍普金斯飛抵倫敦,商談儘早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在英美參謀長聯席會上,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主張強渡英吉利海峽,直接打擊德國。由艾森豪威爾負責擬訂的「大錘」計劃,建議在法國勒阿弗爾附近登陸,由英國人指揮,美國兩個師參加,其餘為英國部隊,目標日期是1942年9月15日。這一計劃提出後,遭到英方的斷然拒絕。英國參謀總長布魯克將軍當面頂撞馬歇爾,嘲笑「大錘」行動。 他輕蔑地指出:「如果這一行動失敗,對俄國人沒有好處;而即使六個師這樣的規模能夠成功,也不會把德國部隊從東線吸引過來。」馬歇爾堅持必須採取一些行動來幫助俄國人,而「大錘」行動是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雙方爭持不下。 那天,艾森豪威爾沒有參加會議,他為會議的結果坐立不安,焦躁地等待著會議的結束。他在日記中寫道:「有待作出的決定不僅是非常機密的,而且是極其重大的。」艾森豪威爾和他的參謀人員徹夜未眠,等待著會議最後的消息。他們認為:「要做一些事情向俄國人表明,西方盟國真正是站在他們一邊;要做些事,使英美人民感到他們在努力做些有積極意義的事,」 在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爭論中,布魯克堅持認為「大錘」行動風險太大,得不償失。因此,他爭辯說,法屬北非是理所當然的進攻目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