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20世紀的科學怪傑:鮑林 | 上頁 下頁 |
一三六 |
|
此時,加州理工學院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相繼冒出了一批新星,都是物理學家,如費因曼①、默裡·蓋爾—曼等。相形之下,化學系則在走下坡路。鮑林時代的紅人已一個個離去;其中最大的損失是,他的老朋友、也是他的宏偉計劃的共同制訂者比德爾在1961年到芝加哥大學當校長去了——比德爾後來說,他作出這個決定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加州理工學院對待鮑林大不公正了。由於德爾布呂克仍在職,生物系仍然與鮑林的研究工作比較接近,也比較看重,但學校其他部門的人似乎都已忘記鮑林曾經為學校做過的工作。儘管如此,鮑林對學校內部實行的方針和作出的決定仍閉口不語。他讓出了親自負責建造起來的實驗室裡自己所管轄的那部分場地,但在公開的場合,卻從來沒有說過一句不利於學校的話。 ①費因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美國物理學家,因修正舊量子電動力學不準確的內容,與人共獲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私下裡,他已經認定,是應當離開加州理工學院的時候了。這倒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打算;可以追溯到五年以前杜布裡奇撤去他化學系主任之職的時候。從那時開始,他就一直在謀劃著此事。1960年,他曾考慮過仿照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創辦一所私立的西海岸學院,甚至到蒙特裡附近一個地方察看過校址,但在瞭解到所需費用之後,就放棄了這個念頭。第二年初,他曾探索過有沒有可能到斯坦福大學設在太平洋格羅夫的霍布金斯海岸站工作。後來,1961年秋天,他又認真考慮過到洛杉磯加州大學醫學院擔任藥物系講師的事。由於他整個身心都投入了和平運動,這一切就都擱置在一邊了。 但在侵佔他的實驗室事件發生後,他開始認真起來了。他給當時已經擔任斯洛恩基金會會長之職的韋弗寫信,詢問有無可能提供資助支付他五年工資,好讓他重新作安排。(對方回答不可能。)他又與複印機發明人切斯特商量,希望他提供私人援助。此人曾經資助他召開奧斯陸會議。鮑林希望做一些準備工作,以便在1963年夏天離開加州理工學院,獨立自主地從事科學研究。 想到要離開這一個自己度過了全部學術生涯的地方,考慮著向四十多年來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同事和朋友訣別,他難過的心清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他認識到,這已成了他不得不走出的一步。 * * * 此時,從禁試戰線傳來了令人喜出望外的好消息。美國和蘇聯都從古巴導彈危機事件中清醒過來,開始進行認真的對話。1963年6月10日,肯尼迪宣佈,美國將停止大氣層試驗,作為支持正在進行的日內瓦會談的一種表示。幾個星期以後,赫魯曉夫發出了回答的信號,宣佈蘇聯已經同意部分禁試的建議,從而繞開了棘手的地下核試驗核查問題,因為地下核試驗不在禁試之列。 1963年夏天,突然間,事事都一帆風順。由於允許進行地下核試驗,蘇聯人提出的許多反對意見一下子全都消失了。雙方都想要進一步發展核武器,但是又希望不要散發出放射性塵埃。 8月5日,經過5年的談判,美國和蘇聯簽訂了一項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海底進行一切核試驗的條約。正如肯尼迪所說,這一冷戰時期第一項重要的限制武器的條約,是「一線黎明的曙光」,它標誌著核試驗放射性塵埃時代的結束,預示著談判將有美好的前景。9月24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這一條約;10月7日,總統正式在條約上簽字。 人人都舉手贊成——其罕鮑林也沒有例外,儘管有一些保留。「我們很高興,美國參議院批准了禁止核試驗條約,」鮑林在給施韋策的信中說。儘管不完美——允許進行地下核試驗,就是允許繼續進行軍備的競賽——但它的確結束了釋放出更多放射性塵埃的風險。它不會終止戰爭,但這是在前進方向上邁出的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10月初,鮑林夫婦在訪問南美洲一段長時間以後回到國內:他們在那裡就像外國外交官那樣受到好幾個國家總統的歡迎。弗吉尼亞州和平和人權運動人士克利福德·杜厄和弗吉尼姬·杜厄到加利福尼亞訪問並作學術報告,鮑林邀請他們兩位到他家大蘇爾的鹿寓牧場作短期訪問。在那所小屋裡,四個人圍坐在爐前那張做工粗糙的桌子邊,舉杯慶賀10月10日那一天,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正式生效了。 第二天清晨,正當他們在用早餐時,聽到了一陣令人吃驚的敲門聲。牧場上很少有人來造訪,況且又是一大清早的時候。來人是薩爾曼小河護林站的護林員,說是鮑林的女兒打來了電話——此時牧場仍未裝電話——請他讓鮑林回電。鮑林心想,事情必定很緊急,因此打算馬上就跟他走,回來以後再吃早飯。然而護林員要他放心,說是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鮑林夫婦和杜厄夫婦用餐後,鮑林和愛娃爬上了一英里長的山坡,又沿著小路向護林站走去。 他們與琳達接通了電話。琳達問:「爸爸,你聽到消息了嗎?」 「沒有,」鮑林回答道,「什麼消息?」 在電話線的另一端,琳達拉高了聲音。「你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了!」 鮑林手執話筒,一時說不出話來,然後他把話筒遞給了妻子。 也許,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無話要說了。 ◎22 飄泊歲月 §反戰分子獎 鮑林又可以揚眉吐氣了。新聞媒體打到護林小站的電話氾濫成災,鮑林從中瞭解到事情的經過。就在部分禁試條約生效的那一天,挪威議會所屬的諾貝爾獎委員會史無前例地宣佈,同時頒發兩個諾貝爾和平獎:一個獎給鮑林,算是前一年(1962年)的和平獎,因為當年沒有頒發和平獎,委員會也未作說明;另一個獎是1963年的和平獎,獎給了國際紅十字會。 這一消息來得太突然,鮑林思想上根本就沒有準備。他整整用了四個小時向從世界各地來到護林小站的記者訴說自己驚喜交集的心情。他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他非常高興,因為他為和平所做的事情總算得到了認同。有一次他在與記者會見的時候,突然間插進了一個陌生人大聲講話的聲音:「上帝保佑您,鮑林博士!」護林員不好意思地解釋說,他們正在舉行慶祝會,這方海岸線附近的人都像他一樣感到很興奮。 美國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不是沒有先例——馬歇爾①本奇②50年代就曾得到過諾貝爾和平獎——但這一次很特別,鑄成了一條大新聞。當鮑林掛斷電話回到自己的小屋時,媒體已經開始熱炒這件大喜事。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成群結隊飛抵蒙特裡和聖西農赫斯特城堡的小型飛機場,接著又租車南下風塵僕僕地來到這個遠離城市的牧場。鮑林夫婦看到這一情況,感到還是開車回到帕薩迪納去更好些。 ①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lshall,1880—1959),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任陸軍參謀長(1939-1945),後任調解中國內戰的特使(1945—1947),國務卿(1947—1949),國防部長(1950—l951),提出「歐洲複習計劃」(即「馬歇爾計劃」),獲1953年諾貝爾和平獎。 ②本奇(Ralph Johnson Bunche,1907—1971),美國國務院官員,聯合國創始人之一,1947年任聯合國託管部主任,後升任副秘書長,在調解國際爭端方面有貢獻,獲1950年諾貝爾和平獎。 當他們抵達家裡的時候,發現許多記者已經在愛娃的花園裡搭起了帳篷。攝影機在不停地搖轉,攝影燈光在閃爍,一批批電報從四面八方飛來,電話鈴聲不絕於耳。鮑林來不及喘一口氣就舉行了一次簡短的記者招待會。會上,他首先感謝諾貝爾獎委員會,然後談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這次獲獎也許能在美國促使爭取和平的活動成為受人尊敬的事業。隨後,他推開簇擁在身邊的記者,試圖儘快擺脫這一切,腳踏實地回到現實的生活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