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大仲馬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第六章 1830年的鬥士 1. 街壘戰士 正如雨果1830年3月在劇本《愛爾那尼》序言中所指出的,熱衷於浪漫主義的新一代青年「從不拒絕朝真理張開兩眼」,他們「在文學上和在政治上一樣追求自由」。仲馬便具有這一代青年的典型氣質。他在文學上反對偽古典主義的活動,與他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復辟的鬥爭是完全一致的。 波旁王朝復辟時期,掌權的封建階級與在野的資產階級自由派的較量從未消停。1824年路易十八死去,極端王權主義者頭子查理第十上臺,復辟與反復辟之間的鬥爭更加激烈。 從小就懷念資產階級革命的仲馬,自然站在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一邊。在爭取文學榮譽的同時,他與形形色色的自由派人物廣泛交往;從暗中通聯自由派的奧爾良公爵到明裡支持自由派的銀行家拉菲特,從燒炭黨人曼努埃爾到思想家貢斯當,從新聞記者卡萊爾到前督政府首腦戈伊埃,更不消說他與貝朗瑞的友情:這位歌謠詩人對浪漫派青年作家的熱情提攜,特別是他那極富於戰鬥力的反復辟歌謠,早已博得仲馬的敬仰。1828年冬,貝朗瑞因其歌謠「褻瀆宗教」、「侮辱國王本人和王室」而被判處監禁9個月時,前往拉福爾斯政治犯監獄示威性地慰問貝朗瑞的,就有仲馬。 以1829年8月查理第十任命窮凶極惡的反動分子波利尼亞克組閣為契機,本來已經十分嚴峻的法國政治形勢更加惡化。1830年3月,眾議院多數派議員請求解散這屆內閣,查理第十卻決定解散眾議院。誰知在新選出的眾議院議員中,自由派的席位反而有所增加。查理第十惱羞成怒,索性於7月25日簽署了一紙敕令,徹底廢棄立憲政體。這不啻是火上加油。7月27日,由工人、學生、共和派軍官和知識分子積極參加的起義爆發了,經過3天戰鬥,最後於7月29日直搗王宮,摧垮了為萬民所指的波旁復辟政權。這就是史稱「光榮的三日」的1830年七月革命。 這年3月,《克裡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馬緊接著就投入了另一個劇本——《安東尼》的寫作。7月脫稿,適值法軍攻佔阿爾及爾不久,仲馬決定去這座異國城市觀光,藉以消除連續寫作的勞頓。他已經訂好了去馬賽的郵車座位,兌換了3000法郎金幣,打好了行李。在他要動身去馬賽的7月26日早晨,他信手展開當日的《通報》,只見報端赫然刊登著查理第十的敕令。政治嗅覺相當敏銳的仲馬不但立刻預感到這種倒行逆施會導致什麼後果,而且當機立斷自己將應採取的行動。他興奮地對一位友人說: 「我決定留在巴黎。在這裡,我們即將看到比阿爾及爾更有趣的事。」 他召來僕人約瑟夫,吩咐道: 「快到我的武器商那裡去,把我的雙響步槍拿來,再拿200發20毫米直徑的子彈!」 在「光榮的三日」裡,幾乎巴黎所有重要的場合都活躍著仲馬的身影:他以打獵的服裝權充軍裝,每個衣袋裡都塞滿了子彈,配有背帶的步槍一刻也不離身邊。 革命是由人民群眾的自發的示威遊行開始的。當示威者面臨著王家軍隊武力鎮壓的時候,全副武裝的仲馬出現在街頭,許多民眾認出了他,馬上圍攏在他的身旁。 「怎麼辦呢?」人們問他。 「築街壘!」仲馬回答。 「在哪兒築?」 「在大學街一頭築一個,另外橫穿巴克街築一個。」有人拿來一個鐵撬棒,仲馬用它掀起一塊又一塊鋪路的石塊,用來築街壘。可是沒有武器,就是築起街壘也沒用。眾人正在著急,仲馬驚喜地嚷道: 「瞧呀!你們不是要武器嗎?那邊就有三支步槍;不過,得去奪取。」 眾人順著仲馬手指的方向看去,果見三個王家衛兵出現在巴克街南頭,他們跟隨仲馬沖過去,仲馬用槍頂住其中一個士兵,大喝道: 「朋友們,交出你們的武器,我們決不會傷害你們。」三個王家衛兵乖乖地交出了槍。憑著他的名望,也憑著他那支雙響步槍,在起義戰鬥中,作家仲馬竟然幾次充任過指揮官的角色。一次,他率領一支30餘人的起義隊伍在大街上行進,王家軍隊的一名上校攔住了他。 「你要做什麼?」那軍官問。 「要你讓我和我的人過去。」仲馬回答。 「你上哪兒去?」軍官問。 「上市政廳。」仲馬答。 「去做什麼?」 「去打仗。」 那軍官笑了起來。 「說實在的,仲馬先生,我可不知道你竟是個這麼狂熱的人。」 「噢!你認識我嗎?」 「演出《克裡斯蒂娜》的那天晚上,我就在奧德翁劇院當警衛。順便請問你,《安東尼》什麼時候上演?」「等我們完成了革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