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迪斯尼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第三部是《小鹿班比》。《小鹿班比》是最後發行的,雖然三部卡通是同時開始攝製的。這個故事描寫了一隻小鹿在森林中長大的經歷,它和其他的卡通不同,它比《白雪公主》和《木偶奇遇記》要嚴肅,而且角色全是動物。這個故事很適合於攝製卡通長片,也只有利用卡通,才能把這個故事完美地表現出來。 沃爾特派了攝影師莫理士·戴衣到美國東北部的緬因州去拍了幾千尺長的影片,拍攝了那裡的森林景色、雪景、暴風雨、蜘蛛網,以及光線和季節的變化,讓畫家們參考、觀看,以便尋出靈感,他還請來了著名的動物畫家瑞柯·黎勃冉,專門為他的卡通畫家講述動物的性情和動作。緬因州發展局送了兩隻活的小鹿給迪斯尼製片廠,製片廠就把它們的成長情形畫下來、拍下來。有人還送來了兔子、鴨子、臭鼠、貓頭鷹,以及其他動物,頓時,製片廠成了一個小動物園。 由於畫小鹿身上的斑點很費時間,儘管沃爾特不斷地催著大家趕制,《小鹿班比》就是跟不上進度,他只好選了一個小組,專門攝製《小鹿班比》。 赫伯龍製片廠再也容納不下同時攝三部長片和定期發行短片的工作任務了,因此,《小鹿班比》小組搬到一處租來的地方,而劇本研究編寫組、宣傳組、工程組、漫畫組,以及訓練組則搬到了另一個地方。 沃爾特很希望博班克的片廠能夠儘早建成。過去10年,畫家們在赫伯龍製片廠擠在一起工作,光線也不好,還要忍受夏天的炎熱和冬天的寒冷,很多東西都是臨時湊合著用的。沃爾特決心把新製片廠弄得更好,使工作人員舒服些,因此參與了博班克製片廠每一階段的施工計劃、內部設計以及家具的選擇等工作。 新片場的中心是卡通大樓,劇本編寫組、導演、起稿人、卡通畫家等都在這幢大樓裡,裡面設有空氣調節系統,為了防止有人把窗子打開,大樓裡的窗把手都被摘除。 就像工廠裡的流水生產線一樣,在這幢大樓裡,繪製卡通的一個階段完成以後,就可以順利地進入下一個階段。 卡通繪製工作完成以後,就從地道裡送到上色大樓,然後是攝影大樓和剪接大樓。製片廠裡還有3個錄音室,一個錄製音樂,一個錄製對話,一個錄製音響效果,裡面還有戲院、試驗影片沖洗的試驗室,以及飯廳。 為了減輕伊利亞斯對福樂娜的哀思,沃爾特和洛衣請他們的父親來監督木工部分,希望能用工作來沖淡一切。伊利亞斯一天仍然能夠工作8小時,雖然他已經80歲了。當大樓慢慢地建了起來的時候,他擔心地問沃爾特說:「我擔心你會破產,你怎麼能夠用卡通影片來維持這座大樓呢?」沃爾特風趣地回答說:「你沒有注意到每個房間都有長長的過道嗎?假如我垮下了,還可以把大樓賣給人家開醫院呀。」伊利亞斯似乎放心了許多。 1939年8月,公司的一些部門開始搬進博班克製片廠,到那年聖誕節的前一天,整個公司的大部分都搬進去了,但還有些部門要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才能搬完。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了,迪斯尼製片公司的興旺也隨之而告終。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波蘭和捷克不再購買沃爾特的影片了,英國和法國也減低了購買的數目,而公司的收入卻有45%來自國外。國內市場也有所改變。由於歐洲在打仗,美國的青年紛紛入伍,全美國的節奏都在加快,人們不再迷戀沃爾特·迪斯尼的神仙故事了。 《木偶奇遇記》於1940年2月上演,很自然地,觀眾都拿《白雪公主》與它比較,雖然沃爾特深信《木偶奇遇記》更具有藝術成就,但觀眾對《木偶奇遇記》裡的角色的喜愛程度不如對《白雪公主》的。 收入雖然還算可以,但卻不能彌補攝製所耗的極高成本。 《幻想曲》的問題更大,RKO公司不願意發行這部影片,因為觀眾從來沒有看過有古典音樂的電影,發行它很不保險。於是沃爾特自己成立了一個特別推銷小組,由歐文·陸維芝負責,並要求一定要在城市的第一流的戲院中安排放演。沃爾特雇用和訓練戲院裡的人員,還為這些戲院裝配立體「幻想聲」。 1940年11月13日,《幻想曲》在紐約的百老匯戲院首演。觀眾反應倒還不錯,影評家都稱讚《幻想曲》的創新,而古典音樂家則表示瞧不起。 這部花了228萬拍成的電影,結果比《木偶奇偶記》賠得更慘。沃爾特開始意識到他應該收斂一下他製作卡通長片的野心了,於是他開始以較實際的成本拍攝另外兩部影片,當時,《小鹿班比》還在慢慢地攝製過程中。這兩部片子一部是《被迫而起的巨龍》,它是沃爾特的第一部真人電影,但這部影片也沒為他收回60萬元的成本。另一部是《小飛象》,敘述了一只有大耳朵的小象學習飛行的故事,全長64分鐘,成本80萬,盈利85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