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文學 > 第四級病毒 | 上頁 下頁
九三


  不過,我們肯定那裡面一定有東西。

  用螢光染料,看照明顯微鏡,可以看見病毒性物質閃亮得像新英格蘭大霧中的燈塔似的。現在,我們得提醒自己:對別的病毒來說,濃度只要每毫升液量含1000到1個病毒粒子,就能看見堂堂的螢光,但是,在電子顯微鏡下想看到一個病毒的話,每毫升液量的病毒粒子數決不能少於一萬!

  別無它途。還要提高濃度,取得更大的病毒粒子量。可以使用超速離心器使試管裡的病毒粒子快轉到沉底。超速離心器可以達到一分鐘十萬轉的轉速。我們一般實驗室的離心器的轉速概念不過一分鐘5000到1  轉而已。超速離心器可以使病毒量的濃度提高十到百倍之多。也許,靠這種辦法可以提供足夠的數量。

  是走下坡路嗎?應該這樣看:解決這樣的問題本來就是件曠日持久的事。其次,還有別的方面也得考慮進去:避免危險,確保安全!對高濃度的病毒進行高速度的離心處理,要冒很大的風險,第一,全是十足的純病毒粒子,二是離心作用的能量太大。萬一玻璃碎裂,外泄的將是充滿感染物質的煙霧氣體。為了小心起見,非得在第四級病毒實驗室裡試驗才可靠。唐娜的保護措施一是宇航服,二是她的老到經驗。雖說是風險,只要考慮周全,心中有數,她心甘情願地覺得值得一冒。

  平時常說的一線希望的一線兩字用在這時,太確切了。事到如今,怎麼說也不甘心就此罷休。又過了好幾個星期,這才出現我們想得到的小小「屎粒」,小得幾乎肉眼難以看見,就在試管底部粘著。看來這就是超速離心器發揮功能作出的貢獻了。取出來的微型「屎粒」放入脫水敖胺中精心保存。下一步又得看厄斯金的了!

  給小屎粒作好上鏡準備,共花三天時間。待到萬事齊備,他仍請我們現場觀察。

  我們再度來到厄斯金的電子顯微鏡的小小暗房。當時剛過晌午不久。大家睜大眼睛向厄斯金在螢屏上掃描出來的圖像張望。他先後有序地把加工好了的材料切片,依次放上鏡臺,不斷旋動顯微鏡旋扭,搜索圖像。一個針尖大小的病毒足以以十億、百億計數,何況我們的針頭太小了。只要少掉一點點,就完全可能失之交臂,錯過相逢相識的機會。厄斯金的工作是審視每一平方毫微米(即纖,等於10億分之一)的品樣。無論如何要設法找到哪怕只是一個病毒的外罩(外殼)。哪怕只是病毒膜片上突出的一丁點尖端也行。病毒的直徑大致在20到250毫微米之間。一個毫微米即10-9米,可想而知掃描搜索花工費時,我們幾個,只能瞎捉摸厄斯金可能看到什麼了。

  厄斯金辦事向來按部就班,細緻認真。說好吧,也真叫好。可是,有時拘泥細節,一絲不苟,嚴格得讓人實在受不了。但是,他的這些方面,卻正是一個電子顯微鏡專業人員必需具備的基本素質。要知道,一次放像就會出現千千萬萬、五花八門的大小形狀,而其中大部分與搜索主題無關或關係甚少。然而對每一個線條彎彎曲曲得難以名狀、甚至簡直一團糟的形狀,都不能放過,一定要捉摸、細查、深究,認準確非我們苦苦找尋的病毒之後,才能放行。有時候可能只出現病毒粒子的一部分,因為另外部分已遭破壞。即使真正的病毒完完全全站在面前,也需要真正懂行的專家才能識別。我們雖在黑暗中站著,而厄斯金正在忙著把所有排列成都像是病毒一家子的那些魔幻形象、七扭八歪的細胞模樣和細胞碎塊逐一清理剔除。

  又過了一會兒,大家發現厄斯金盯著我們其餘這些人都茫然不知的什麼東西。我緊張得連大氣都不敢出,因為我能感覺到厄斯金這次真是見到了我們朝思暮想的光輝聖杯了,他集中注意力,正在接近它,準備好,只等遠近一合適,就照相。這時,他抬起頭來。

  「這裡肯定有些病毒的模樣。」他說道,說得很慢。「興許有門兒。」

  我像是聽到了大家的脈膊齊步砰砰猛跳,也許都是我自己一個人的。

  「幫幫忙,厄斯金,」我懇求道。「讓我們大家都見見。」我真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站不住了。

  我忘了厄斯金不是肯隨便被催促的人。他先得自己認准了,然後才向我們大家公開。

  又過去了幾分鐘,他喀咯扭開了螢辟,讓我們看圖像,自己親眼看。

  「花生米。」我脫口喊道。

  我們都是第一次看到病毒的這副模樣。

  厄斯金望我一眼,顯得心情並不輕鬆。

  「說實在的。我認為這是班尼亞病毒,我不能絕對肯定。此時我且把它放在那一家族裡。」

  班尼亞病毒屬包膜類病毒。其外膜並非自生,而是來自擄掠。當它感染細胞時,同時割占部分細胞體質,用以裹作外衣。包住核心周邊。病毒本身所有,僅此而已。包膜通常呈圓形,在為上鏡加工切片過程中多次拉扯移動,最後在電子顯微鏡中顯像時,外形變化多端,包括此時此刻出現在我們面前的花生殼模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