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哈裡·S·杜魯門 | 上頁 下頁
一四


  麥克洛伊還向杜魯門彙報了他與法國流亡政府首腦戴高樂將軍的會談。杜魯門基本上沿襲了羅斯福備忘錄中美國軍隊佔領德日的方針。

  5月初,丘吉爾又給杜魯門通電,就各國在德國的實際佔領區問題提出異議。杜魯門發現美國軍隊已越過了規定的軍事分區線,但是他認為:「我看不出有什麼正當的理由來懷疑我們所定的十分明確的協定,也看不出干涉成功的軍事行動有什麼好處。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嚴格地遵守我們的協定,並盡最大的努力使俄國人也執行這個協定。」他還趁機指出,現在在蘇聯佔領區的軍隊是美國軍隊,並再次說明任何撤退到各個佔領區的協定都要經三大國的同意。同日,他電告斯大林,希望遵守已達成的協議,直到5月2日,斯大林才複電表示同意。

  這時出現了美蘇在捷克斯洛伐克和維也納政府上的爭執,於是杜魯門在5月9日給丘吉爾通電,同意召開三國首腦的共同會議。

  在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除了在弗倫斯堡的鄧尼茨海軍大將——他自稱為德國的代理最高統治者——下邊的一個集團外,德國沒有其他任何政府,而這個所謂的「鄧尼茨政府」也沒有得到美、英蘇的承認。他們這時關心的是如何「公平」、有效地分區佔領德國,包括如何從中得到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這時,在奧地利,蘇聯幫助建立了「臨時政府」,美國、英國、法國以蘇聯沒與他們商量為藉口,提出抗議,杜魯門重申美國對於維也納分區佔領的立場:「將大維也納城劃分為幾個小的區域,從而使我們得到我們所需要的便利的設備。在德國和奧地利,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設立管理機構,並部署各盟國軍隊撤回到它們各自的區域。在奧地利,這個任務根本沒完成。但是在德國,佔領和統治的籌備工作已經由歐洲諮詢委員會完成,只待蘇聯的同意,每個區域機構的細則就可以公佈。」

  5月11日丘吉爾致電杜魯門,仍要求美軍繼續駐紮在他們所達到的最前線,雖然他對各國佔領地區表示同意,但他認為在同蘇聯的關於波蘭和其他問題未得到滿意解決前,盟國不應從它們當前的位置撤退。

  杜魯門回電表示「無能為力」。首先,美國應遵守與蘇聯的協議,其次,美國國內輿論普遍認為除送往急需支援的太平洋戰場的軍隊外,其餘士兵應當回家。

  5月22日,美國、英國、蘇聯和法國批准了歐洲諮詢委員會所起草的關於戰敗德國的正式宣言,四國的軍事司令官將于柏林會見,在宣言上簽字,並留在那裡制訂管制委員會機構的細則。

  6月4日,丘吉爾再次勸告美國軍隊不應撤退到指定的佔領區去,並預見東西方衝突的形勢。但杜魯門仍告知他,美國決定從6月21日起從蘇占區撤退美國的軍隊,在電報中,杜魯門解釋了原因:「在盟國軍隊從俄國地區撤退以前,盟國管制委員會不能開始工作。」「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行動拖延到7月的會議,將極不利於我們同蘇聯的關係。」6月14日,丘吉爾答覆,同意杜魯門的作法,英國軍隊也將在6月21日撤離。實際的撤離從7月1日開始。

  杜魯門原指望建立包括三個強國和法國在內的德國聯合政府,進而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在柏林有一個中央政府,他也將這個計劃考慮進了即將召開的三國首腦會議的議程中。然而,事與願違,分區佔領德國最後導致的是『冷戰』陣營的兩個前鋒——東德和西德的「兄弟之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重要成果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二戰後的東歐,在蘇聯的影響下紛紛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權,在中國毛澤東同志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也迅速壯大,向腐朽的蔣家王朝衝擊。面臨社會主義勢力在世界範圍內的膨脹,作為資產階級代言人的杜魯門總統採取了一系列壓制政策。

  同時,國內對「租借法案」的態度日趨強硬,紛紛要求廢除,杜魯門處於內外交困之中。

  波蘭是介於蘇聯和德國之間的中歐大國,歷史上曾被俄國夥同普魯士、奧地利進行了三次瓜分。在二戰的揭幕戰中,波蘭被德國的「閃電戰」所擊垮;在蘇聯反攻過程中,波蘭獲得解放並成立了蘇聯支持的盧布林政府。鑒於波蘭在中歐的重要戰略地位,杜魯門堅決反對波蘭的新生政權,他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會談時大動肝火,要求在波蘭成立多方聯合政府。他多次致電斯大林,指責他在華沙問題上的「不公正」。

  在他任職初期,無論是在聯合國問題上。還是在佔領區問題上,波蘭問題始終是他用來威脅蘇聯的一個藉口。同樣地,在捷克斯洛伐克、在南斯拉夫、在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杜魯門關注著社會主義政權的發展。

  1945年4月27日,丘吉爾電告杜魯門,要在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解放軍到達的裡雅斯特和威尼薩——朱裡亞地區之前搶佔該地區。杜魯門回電說:「我已同意授權亞歷山大將軍來完成我們在的裡雅斯特和從前在意大利統治下的其他地區的任務,我瞭解這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

  杜魯門小心翼翼地同鐵托聯繫,希望他不被蘇聯拉入社會主義的行列。他在4月30日的一份電報中說:「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希望避免把美國的部隊用來和南斯拉夫人作戰,或者被用來在巴爾幹政治舞臺上進行鬥爭。」但鐵托沒有聽從美國的意旨,他率軍進入伊松卓河整個東部地區,設立行政機構,阻止亞歷山大的盟軍建立政府,最後,斯洛文尼亞政府在的裡雅斯特宣告成立。

  5月11日,杜魯門感到鐵托的攻勢過於淩厲,他佔領的裡雅斯特地區是中歐廣大地區的一個重要咽喉,比其他領土問題影響更深遠。於是他與丘吉爾緊急磋商,準備威脅南斯拉夫接受盟軍戰區司令官的指揮。5月13日,他又與丘吉爾聯名致電斯大林,希望蘇聯施加影響,並保證除非首先受到攻擊,否則美、英軍隊不會主動進攻鐵托,然而蘇聯並未理睬。

  南斯拉夫的軍隊繼續按他們的佔領計劃推進,5月17日,亞歷山大給艾森豪威爾去信,說明形勢已惡化到必須使用武力的地步了。杜魯門聞迅後立即調動一切可調動的部隊,進行武力威脅,同時又要求斯大林給予支持。但是,這兩個措施未取得任何效果,杜魯門只好把它拖到即將舉行的三國首腦會議中去。

  6月9日,鐵托終於同意達成一項協議,把威尼薩—朱裡亞劃為兩個軍事佔領區,由盟軍和南斯拉夫軍隊分區佔領。

  當時的中國政府被把持在蔣介石手裡,他不但對外代表著中國政府,而且還擔任著中國戰區的盟軍司令。在抗戰初期他就遵照美國的「指導」,「以空間換時間」,致使大片國土淪陷;在整個抗戰進行期間,他也一味地依靠美英的外援。宋子文作為當時的外交部長曾幾次訪問美國,杜魯門在接見他的時候也表示了對國民黨政府的支持,在4月19日的會談中,他允諾幫助蔣介石平息通貨膨脹,增運黃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