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歷史註定不讓戴高樂有片刻的安寧,戴高樂方案小組正進行工作,國際事務又吸引了戴高樂的注意力。 8月21日,蘇聯軍隊佔領捷克斯洛伐克。9月9日,戴高樂在記者招待會上譴責了蘇聯的霸權主義政策和行徑,指出蘇聯此舉影響了歐洲緩和的前景。戴高樂說,「緩和、諒解、合作」政策首先是一項和平政策,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等於給緩和勢頭潑了一盆冷水。同時,這給法國改善同美國和英國的關係提供了契機,因為蘇聯出兵捷克,在西方引起了一致的譴責。 1969年2月4日,戴高樂接見了英國新任駐法大使克裡斯多芬·索姆斯。索姆斯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老搭檔、老對手丘吉爾的女婿。會見表面上是親切的,戴高樂照例表示希望看到英國和西歐其他國家發展經濟合作關係,西歐大國——法國、英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應該在政治上和防務上加強合作。戴高樂告訴索姆斯,法國認為,西歐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於北大西洋公約的防務。索姆斯表示英國一向重視歐洲的合作,但同時也表示英國一向重視北約的作用。 會見後,索姆斯把談話記錄的全文寄回英國外交部。不料英國外交部竟把這場談話記錄全文公開發表了,一時在西歐——特別是在歐洲共同體其他幾個成員國當中引起了強烈反應,似乎戴高樂已經改變了一直否決英國加入共同體的政策,準備把共同體的大門向英國敞開。幾天後,法國外交部照會英國,批評英方把一份未經法方同意的記錄稿公諸於世。英國則說,談話的記錄稿曾經交給法國總統府秘書貝爾納·特裡科,轉請戴高樂審閱和修改。兩天后,法國外交部長米歇爾·德勃雷向索姆斯確認記錄稿是準確的,並且把稿子退給英方了。於是,剛剛有些轉機的英法關係又緊張起來。報界聳人聽聞地稱為「索姆斯事件。」 戴高樂十分惱火,說英國公然違反外交上保守秘密的慣例。英國人則說是上了戴高樂設的「圈套」。當然也有人推測,戴高樂確實想把同英國的緊張關係悄悄地緩和一下,不料英國把談話記錄稿公佈了,這很有損于將軍的尊嚴,英國人幹了一件失之魯莽的事。 總之,戴高樂自從把法國從北約軍事組織中撤出以後,在外交上就不再有什麼大的動作了。經過1968年的「五月風暴」,他意識到自己在國內的根基並不如想像那樣穩固,必須把主要精力轉向國內問題,改善同盎格魯—撤克遜民族的關係問題,在當時仍然擺不上戴高樂的正式日程。將軍已經感到精力不濟了。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改革方案就緒。方案全文共68條,4000多字,內容十分瑣細。2月2日,戴高樂在布列塔尼視察中發表演說,宣佈:在當年春天把全國區域化和改造參議院兩項方案提交全國選民。 所謂全國區域化,說得簡單些,就是恢復1789年革命前那樣的行政區劃,每個地區的議會部分選舉、部分由政府任命。而參議院的改革則涉及到參議院的性質問題,改革以後的參議院不再是由95個省議會選舉產生的立法機構,而是一個包括各地區代表的諮詢性機構,它將研究和審議各項有關政策草案,然後再提交國民議會。這兩項改革方案,本質上都是開倒車的,一個意味著對1789年成果的否定,另一個則削弱了參議院的權力和議會民主。因此對於有民主傳統的法國選民來說,是不可能受歡迎的。有人說,如果在公民投票時直接了當地提出是否擁護戴高樂總統本人,他獲得多數支持的可能性也許要大些。 但現在他提出的問題卻會使本來支持他的人投了反對票。問題有其複雜之處。傳記作者之一貝爾納·路德維支說,戴高樂所作的是要以「保守的姿態」去實現「根本的改革」,同時又提出,選民應在「進步和動亂」之間作出選擇。這時,蓬皮杜已經透露,如果總統職務空缺,他將參加新總統的競選。於是,人們便感到,公民投票說到底是在「戴高樂或蓬皮杜」之間選擇一個,改革內容如何倒在其次了。 2月19日,內閣會議宣佈,公民投票將在4月27日舉行。戴高樂在回答電視臺記者米歇爾·德魯瓦時說,兩種改革方案是緊密相連的,選民們在投票中只能回答贊成或反對。如果多數選民投反對票,他將立即辭職。此外,戴高樂還一直幻想推行勞資「合作」的方案。他在回答德魯瓦的提問時曾解釋說,「合作」的目的是使工人參與企業的管理,分享企業的利潤。這樣的解釋對於一般選民來說似乎語焉不詳,但卻增加了企業家們的狐疑和不滿,因為這就是說戴高樂將要求企業家們交出一部分利潤,以緩和各社會矛盾。於是,相當一部分擁護戴高樂的中產階級在公民投票中將改變態度。此時一些相當有影響的政界人物,如吉斯卡爾·德斯坦等都先後聲明:對改革方案投不信任票。各個政黨(除戴高樂派)和工會也都動員它們所能影響的選民投反對票。將軍感到局勢已對他十分不利了,但他仍要背水一戰。 在總統競選期間,戴高樂夫婦乘專機離開法國前往愛爾蘭度假。79歲高齡的戴高樂將軍,在離開政壇之後選擇愛爾蘭西南角瀕海地區,去洗掉半個多世紀長途跋涉在他身上留下的風塵,也許是有特殊意義的。因為戴高樂的家族,嚴格地講,有著愛爾蘭的傳統,他祖母就有愛爾蘭的血統。 6月15日,總統第二輪選舉結果揭曉,蓬皮杜以58.21%的多數票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第二天,戴高樂從愛爾蘭休養勝地給蓬皮杜發來了電報,對他的當選表示衷心祝賀。 1970年6月,戴高樂夫婦曾去過一趟西班牙,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國訪問。戴高樂宣佈辭職以後,佛朗哥邀請他在方便的時候到西班牙去休息一下。 在馬德裡,戴高樂會晤了佛朗哥。戴高樂雖然同德國法西斯進行過殊死的鬥爭,對西班牙的獨裁者卻懷有敬意。在風光綺麗的別墅,他住了二十幾天,和助手們整理撰寫回憶錄的資料。 戴高樂還收到過毛澤東主席的邀請信,並決定在1971年合適的時候訪問中國。但是很遺憾,他沒有能等到這一天。 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照常工作了一整天,當晚,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逝世。再過13天,他就整整80歲了。 夏爾·戴高樂逝世,長眠在橡木做的棺木裡。科龍貝教堂上空回蕩著悼念的鐘聲。 第二天中午,蓬皮杜總統發表廣播演說:「戴高樂將軍逝世了。法國失去了親人。」 戴高樂在遺囑中寫道不要授予他任何稱號和勳章。 一切都按照遺囑,墓碑只寫了「夏爾·戴高樂(1890—1970)」幾個字。他最心愛的小女兒安娜早在那裡安葬了22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