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一一


  當戴高樂幾乎還是孑然一身時,是丘吉爾接待了他,允許他利用英國電臺宣佈:「我,戴高樂將軍,我現在在倫敦。」即使戴高樂有了一支自己的軍隊以後,也還必須同英國軍隊組成聯合部隊,才能在非洲和近東作戰。經過幾個月的慘淡經營,戴高樂總算建立起自由法國的別具特色的政權機構。這個政權機構的元首總部在倫敦,隊伍在非洲和近東,委員們分別擔任北非、地中海東部地區、西非、拉丁美洲等地區的駐地代表。

  丘吉爾和戴高樂兩位政治家幾個月以前初次會面時,相互都以為自己是「慧眼識英雄」,然而,「英雄」在一起並不一定和諧,戴高樂發現這位比較強大的朋友時常不按照自由法國、亦即是戴高樂的意願行事,有時乾脆不理會戴高樂。戴高樂身在倫敦,但絕不想長期寄人籬下。

  在1940年的7月3日,即有歷史意義的「六·一八」演說發表後十多天,英國海軍以壓倒優勢的火力突然襲擊了停泊在朴茨茅斯和普利茅斯的法國貝當政府的艦艇,繳獲了艦艇若干艘,小型艦隻200艘。理由是,貝當與希特勒簽訂的停戰協定第八條規定,貝當政府的艦隊必須解除武裝。丘吉爾說,如果這些艦隊落在德國人手裡,必會加重對英國的威脅,因為這些艦艇通常散泊在英國、地中海、非洲以及馬提尼克等地的港內。同一天,英國還炸毀了停在米爾斯克比爾海軍基地的戰列艦「布列塔尼號」。

  貝當已經投敵,襲擊和炸毀他的艦艇,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但是,戴高樂卻覺得英國此舉包含有某種無法明說的動機,反映了「舊時海上競爭的氣息,以及自從法國戰事開始以來日積月累的仇恨,到維希政府簽訂停戰協定以後就更加發作起來了。」戴高樂覺得,英國突然對貝當的海軍動武,使本來可以歸附「自由法國」的人也不來了,而且使那些對自由法國抱遲疑態度的人變成了反對派,貝當政府也會大力加以利用,從而影響戴高樂爭取法屬非洲的努力。戴高樂還認為,當時法國艦隊不可能向英國主動挑釁。達爾朗雖然是個貝當分子,但是只要海軍在他手裡,他就不會把這個資本拱手讓給德國人。這件事在英法關係上投下了一道陰影。英國在決定這樣做之前並沒有徵求過戴高樂的意見。

  丘吉爾——戴高樂的「八·七協議」使英國和自由法國的關係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上,這對於法國的抗戰誠然是一大推動,表明英國承擔了與自由法國結成聯盟的義務。但是,戴高樂感到別有弦外之音的是:英國只同意寫上英國對於恢復法國本土的疆界作出的保證,即「完整地恢復法國的獨立和偉大」,而不願對恢復「法蘭西帝國」,即包括法屬殖民地在內的疆界承擔義務。這也就是說不能擔保日後英國垂涎乃至染指法屬殖民地的領土。此外,協議一方面稱戴高樂是自由法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另一方面又寫明「最高統帥」還需接受英國的指示並把一部分部隊交給英國司令指揮。自由法國還相當弱小,只能接受這類條款,但它在爾後的英法戰時同盟關係中播下了摩擦的種子。

  1940年底從非洲回到倫敦,就在元旦那一天,戴高樂正在郊外別墅和家人一起,新任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要求戴高樂火速到倫敦會面。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差一點使戴高樂同英國政府反目。

  艾登見到戴高樂時告訴他,自由法國駐英最高司令愛米爾·米塞利埃海軍中將跟貝當偽政權勾勾搭搭,在英法聯軍遠征塞內加爾之前曾圖謀把計劃透露給貝當駐非洲的司令官達爾朗。米塞利埃給駐倫敦法國領事館提供的情報已經被英國情報機關截獲了。艾登說,丘吉爾鑒於事情的嚴重性,在報請內閣批准後,下令逮捕了米塞利埃。

  戴高樂聽完以後滿心孤疑,他對艾登說,英方手裡的情報是否確實很值得懷疑,不足為證,而且英國竟然事前不打招呼就硬行逮捕了一名法國的海軍中將,起碼是粗暴無禮的。戴高樂要求立即釋放米塞利埃,他親自到倫敦警察廳去看望了被囚禁者,確信英國情報機關截獲的所謂「情報」純屬捏造。

  1月8日,戴高樂召見斯皮爾斯將軍,強烈要求在24小時內釋放米塞利埃、賠禮道歉,否則,自由法國就和英國「斷絕關係」。據說,斯皮爾斯承認確實搞錯了,「情報」也的確是假的。第二天,丘吉爾和艾登在唐寧街10號會見戴高樂時正式表示歉意,並且保證立即釋放米塞利埃。

  這件事情本身就算結束了,但是影響卻很深,戴高樂追述所謂米塞利埃事件時說:「我不能掩飾這一可悲的意外事件出現在我們和盟邦英國經常動盪不定的關係中,使我對彼此應當如何相處的看法大受影響。」

  其實,米塞利埃並不是戴高樂值得中意的人,他後來終於與戴高樂鬧翻,投奔戴高樂的政敵亨利·吉羅去了。

  戰局的發展使地中海東部地區,包括法國所屬的敘利亞和黎巴嫩地區空前吃緊。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締結同盟條約,10月4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勃倫納山口會晤。8日,德國法西斯軍隊開進羅馬尼亞;28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佛羅倫薩再次會晤,同一天,意大利軍隊穿過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11月,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反動政府先後參加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淪為法西斯的附庸國。

  進入1941年,德國軍隊在3月1日佔領索菲亞,保加利亞淪為法西斯附庸國;3月25日,南斯拉夫的反動政府參加了法西斯集團。接著,德國法西斯軍隊從匈、羅、保邊境湧進南斯拉夫和希臘。

  巴爾幹地區的緊張局勢直接影響中近東局勢。戴高樂看到,如果維希偽政權控制的敘利亞和黎巴嫩被德國佔領,依靠海外基地作戰的自由法國便將蒙受極大的損失和壓力,所以戴高樂對於蘇伊士運河地區一帶的局勢予以特別關注,但戴高樂要從貝當手裡奪得敘利亞和黎巴嫩,也必須依靠同英國的聯合行動。在這塊不大的地段裡,交織著幾對矛盾。英國是否願意幫助戴高樂呢?

  戴高樂決定親自去中東。丘吉爾派斯皮爾斯將軍作為他的代表與戴高樂同行。3月14日,戴高樂和斯皮爾斯先到開羅,戴高樂將在這裡指揮自由法國軍隊在中東地區的行動。

  戴高樂到中東後的第一步是佔領敘利亞和黎巴嫩。

  戴高樂對自由法國駐中東代表喬治·卡特魯說:「到了那裡,法國就有機會對我們的共同事業作出重大貢獻。這個機會如果失去,法國也就完了,假如軸心國家得勝,敘利亞和其他地方一樣,將由軸心國來統治。如果軸心國遭到失敗,英國將取得我們的地位。因此只要有機會,自由法國的統治權就必須伸展到大馬士革和貝魯特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