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四 |
|
摩洛哥危機尚未結束,意大利和土耳其為爭奪的黎波裡於1911年發生戰爭。意土戰爭加速了巴爾幹危機,誘發了1912年和1913年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各帝國主義摩拳擦掌加緊備戰。到1913年,德國的現役兵為76萬人;英國的現役兵為41萬人;法國的現役兵增至77萬人;沙皇俄國的現役兵為130萬人。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的軍隊以塞爾維亞和蒙特內格羅為假想敵,在波斯尼亞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親自指揮演習的奧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於6月28日到達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被一個塞爾維亞愛國者炸死。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7天之內,法國、英國和俄國等協約國集團都捲入了對奧匈帝國和德國等同盟國集團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爆發了。對法國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從德國手中奪取阿爾聯斯和洛林失地、取得薩爾煤礦區權益、恢復在歐洲的霸權地位的大好時機。 法國的第一個軍事行動是進攻比利時。第三十三步兵團受命於8月5日從阿拉斯啟程,開赴比利時。 戴高樂躊躇滿志,在這一天的日記上寫道:「每個人都動員起來了。這種強壓著的激情是我夢寐以求的。」 第三十三步兵團本屬後備力量。但由於德國攻勢極猛,法軍退至橫貫迪南的莫斯河上,第三十三步兵團奉命守住莫斯河大橋,阻止德軍過河。8月15日,與德軍交火,戴高樂在他參加的第一次實戰時大腿負傷,先後被送到阿拉斯、裡昂和巴黎治療,年底又重返前線。 這時他所屬的步兵團已開往捍巴尼,貝當已經調離三十三團並提升為旅長。新團長是克羅戴爾上校。 戴高樂離開戰場的三個月期間,戰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海峽到瑞士一線,交戰雙方一直在頂牛。戴高樂執行了許多次很危險的偵察任務,表現出色。1915年1月20日,戴高樂受到表彰。後來在另一位新團長布多爾上校任期時,他被提升為上尉。 1915年底,戰爭僵局有了突破,德國軍開始向凡爾登大舉進攻。法國軍隊面臨嚴峻考驗。支持凡爾登防務的是三十三步兵團的前團長、後晉升為將軍的貝當。1916年2月,戴高樂所在部隊向凡爾登集結,3月1日與德軍在都蒙堡一帶遭遇。遭遇戰打得十分激烈,德軍猛烈炮擊法軍陣地,第三十三步兵團的大部分陣地損失嚴重,當時傳說戴高樂已經陣亡。 貝當為此還發佈了正式的表彰令:「戴高樂上尉,連指揮員,以其德智殊勳於世;于其所屬營以遭敵猛烈炮擊而傷亡慘重、且敵人以強兵進逼之際,率部迅猛出擊,拼力與敵肉搏——實為完遂其軍人榮譽感之唯一抉擇。上尉卒殉難沙場,誠我無雙之軍士也。」 其實,戴高樂並沒有死,而是受了重傷,在昏迷中被德軍俘虜了。他曾經設法越獄,沒有成功,被送到巴伐利亞的因戈爾施塔特懲罰營。戴高樂懷著雄心壯志,卻沒有能夠在戰場上充分施展他的才幹,過了兩年零八個月,俘虜生活,可算是「壯志未酬」。然而,他並沒有虛度在俘虜營的時間,他作了大量的筆記,把對戰略方面的心得體會記了下來。為他的第一部政治、軍事著作《敵人內部的傾軋》積累了基礎材料。這些筆記,連同他在獄中寫回的家信,成為後人研究戴高樂青年時期的思想、性格和抱負的有價值的資料。他在筆記中寫道:「一個人必須要作一個有志氣的人。行動的成功之道是能夠在任何時候自我控制。更確切地說,這是取得成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領袖人物是不尚空談的人。」青年戴高樂立志彌高,即使身處逆境也不失作為一個領袖人物的抱負。在俘虜營裡,戴高樂每天閱讀德文報紙,從中瞭解戰爭的進程;他在和難友們討論有關戰爭問題時候表現出勝利的信心,難友們給他起個綽號:「王室大元帥」,意思是歷代王朝統率陸軍的總司令。 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宣佈投降,11日德國軍隊放下了武器,德方代表前往巴黎東北的貢比涅森林,在法國福煦將軍的行軍火車上簽署了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戴高樂也從德國的俘虜營獲釋回國。 戴高樂在四年對德戰爭當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俘虜營中度過的,對於戴高樂這個血氣方剛的愛國青年來說未免是件憾事。不過他在都奧蒙堡戰役當中確曾表現得十分出色,布多爾上校竭力為他請功,於是1919年7月他獲得了一枚最高榮譽騎士勳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次年春天,戴高樂隨法國軍事代表團到了波蘭。 1917年11月,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有史以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為了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中,英國、法國、日本和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未經宣戰即對蘇維埃俄國開始了武裝干涉。波蘭同俄國也處於交戰狀態。 1919年4月,波蘭軍隊開進白俄羅斯。 戴高樂初到波蘭被派到波蘭朗伯爾托夫軍官訓練學校擔任教官,講授戰術學。不久德國駐波軍事代表團捲進了俄波戰爭,戴高樂和波蘭第五輕步兵團一起參加了反對蘇維埃俄國的戰爭。 俄波戰爭斷斷續續進行到1921年3月才結束。 戴高樂奉調回國。這一年的4月7日,戴高樂和伊馮娜·旺德魯在中萊地區聖母院舉行了結婚儀式。 戴高樂和伊馮娜·旺德魯的結識是在兩年前的10月,伊馮娜比戴高樂小10歲,只有19歲。旺德魯一家世代居住在法國北方加萊地區,是餅乾製造商,也是天主教家庭。戴高樂和伊馮娜相識還是經過了媒妁之言的,不過卻一見鍾情,成為終生伴侶,直到白頭偕老。那時由於戴高樂正在波蘭服役,所以直到一年後才正式訂婚。婚後,他們生了三個孩子:兒子菲利浦,女兒伊麗莎白和安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