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少年壯志—職業軍人

  夏爾·戴高樂,這位50歲才開始發跡的法國偉人,于1890年11月22日誕生在法國裡爾市公主街9號一個世代篤信天主教的小貴族家庭。

  他襲用的是他伯父的名字。戴高樂家庭從16世紀到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時止,祖祖輩輩都在司法界作官。這樣的家族同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

  是屬￿那種忠於法國古老傳統的偏於守舊的家庭。1789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對戴高樂家庭的老傳統來了一次猛烈的衝擊。在巴市議會當法律參事的夏爾的曾祖父讓—巴普蒂斯特·菲利浦·戴高樂在所向披靡的革命風暴中被捕入獄,獲釋後沒有回到司法界,到拿破崙的軍隊裡掌管郵政。他的父親朱立安—菲利浦·戴高樂在北方當了教員,和敦刻爾克一家煙廠老闆的女兒約瑟芬·馬約結了婚。戴高樂家族以王朝官吏之家隨著1789年革命的洪流跨進了19世紀,在新制度下食俸。

  夏爾的母親約瑟芬·馬約是一位相當有才華的婦女,既聰明又有個性,頗有造詣,還是一位「多產作家」,在《家庭通訊》雜誌社擔任編輯。這在保守的戴高樂家族中稱得上不同凡響了。她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濃郁的宗教色彩,作品中有兩部卻別有特色。一部是法國18至19世紀的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夏多勃裡昂的傳記。另一本也是傳記,寫的是19世紀愛爾蘭政治家達尼埃爾·奧康內爾的生平。奧康內爾曾致力於爭取愛爾蘭天主教徒的解放,為他立傳固然同宗教信仰有關,但是傳記的主題是把宗教問題同愛國行動結合在一起的,因為她也可以說是一個愛爾蘭人。於是這本傳記也就有了鮮明的政治色彩。不少夏爾·記的作者推測,戴高樂酷愛文學,尤其是夏多勃裡昂的詩,而且從小就迷戀于祖國的傳統,同母親的影響不能說沒有關係。

  夏爾的父親亨利·戴高樂排行第三。老大夏爾畢業研究克爾特問題,老二朱爾是昆蟲學家。亨利走了不同的路,少年時期考進了培訓陸軍技術人才的巴黎工藝學校。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蘭西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亨利應徵入伍,在前線負過傷。

  戰爭結束後,他棄軍從教,在聖瑪利亞學校講授哲學、數學和文學,18歲時和表妹讓娜·馬約結婚。

  亨利和馬約都是熱忱的愛國者。戴高樂在他的《戰爭回憶錄·召喚》中敘述了對他的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他說,父親是個「有見解、有學問和尊重傳統」

  的人,他「對於法國人的尊嚴充滿了感情」。他母親也對祖國懷著「堅定不移的熱愛」,和她對「宗教的虔誠」毫無二致。此外,父親還使他懂得了法國的歷史。亨利·戴高樂夫婦親身經歷過法國近代的普法戰爭和德雷菲斯事件,母親曾經向他追憶當時外祖得知巴贊元帥向普魯士投降後,是怎樣傷心地流淚的情景。

  戴高樂在《戰爭回憶錄》中說:「這類追述我國以往災難的故事比任何東西都更激動我的心弦。」

  亨利夫婦生了四兒一女。老二就是夏爾·戴高樂,全名叫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裡·戴高樂。他在兄弟當中性格最倔強,甚至有些剛愎自用,和同伴們一起遊戲時總要占上風,壓別人一頭,既好鬥,又好勝。他的大哥格劄維埃曾說,戴高樂出生時准是在冰水裡泡著的,所以總是那麼硬梆梆的。戴高樂和男孩子們時常做打仗的遊戲,他們裝扮成不同國籍的士兵,但戴高樂總得當統帥,而且是「法國軍隊」的統帥。

  有一次,格劄維埃說,這一回該換換了。戴高樂斷然說:「絕不,我就是要法國!」所有的孩子都得聽他的,煞有介事似地真的像兩國交兵。一回,小弟皮埃爾被「敵人」俘虜,沒有來得及把「情報」吞掉,「情報」給「敵人」搜去了,為此,皮埃爾被狠狠地敲了一頓腦殼。

  到了入學年齡,戴高樂進了聖瑪利亞學校。教會學校有非常嚴格的教會傳統和紀律,教學要求也很嚴。

  戴高樂雖然不如大哥格劄維埃那樣克勤克儉,但天賦卻勝一籌。過目成誦,所以學校成績是相當出色的。

  他最喜歡的功課是文學和歷史。全家每年都要到盧瓦爾河別墅去過暑假。亨利在那裡置辦了一普普通通、但卻頗富雅趣的房子,戴高樂的暑期讀物總是歷史。這也許對他的一生都有影響,他熱愛法國,包括法國的歷史。他認為法蘭西是偉大的民族,有偉大的歷史。他在《戰爭回憶錄》中說:「法國如果不偉大,就不成其為法國。」

  童年的戴高樂特別喜歡讀法國詩人埃德蒙·羅斯丹的詩劇。10歲那年,父親帶他看了一場羅斯丹的成名作《雛鷹》,留下的印象深極了。拿破崙的獨生子流亡到奧地利,奮力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雛鷹」空懷大志,終於沒有成功,一直到死都抑鬱地懷念著祖國。詩劇的結局悲壯,立意則是愛國主義的。

  戴高樂看完詩劇後對父親說,長大了一定要去當兵。

  戴高樂一直把「雛鷹」的悲壯結局銘記在心裡,幾十年後當他不久于人世的時候還問起馬爾羅,這只小鷹的遺體是否已經移葬在殘老軍人院拿破崙墓宅裡。羅斯丹的另一個詩劇《西哈諾·德·貝熱拉克》是一個三角戀愛悲劇,據說他能從頭到尾背下來。

  夏爾很喜歡古希的抒情詩,熟讀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高乃依、拉辛、夏多勃裡昂的作品,喜歡朗讀歌德和海涅的詩。他的英語成績平平,但是並不妨礙他欣賞英國文學。他既敬仰莎士比亞那樣的文豪,也喜歡19世紀擅長描寫印度風情的吉卜林。有人在他幼年的筆記本裡發現他抄下的奧斯卡·王爾德的一句話:「每個人都在扼殺自己所喜歡的事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