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為法蘭西而戰

  1.《法蘭西和她的軍隊》

  1939年9月1日,被西方政客們驕慣得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悍然按下了戰爭按鈕。這天清晨,天剛濛濛亮,數百架亮著翼燈的德國飛機閃電般地闖入了波蘭上空。頃刻之間,隨著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保持著不祥的沉默的國境地帶成了機器轟鳴、火焰紛飛的戰場。緊接著,58個戰鬥師,2500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從東普魯士和德波邊境三個方向,向毫無戒備的波蘭,也就是向所有對戰爭災難視而不見或到最後關頭仍抱僥倖心理的西方國家發動了攻擊……

  戴高樂的預言終於成了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了帷幕。

  但直到這個時刻,戴高樂仍被那些政客和軍界的上司們看作是個不祥的刺頭。因為英、法壟斷資本的政府和軍隊根本無意與德國作戰,但因為和波蘭訂有同盟條約,有義務救助波蘭,不得已於9月3日分別向德國宣戰,擁有上百個師的英法聯軍,也只是在邊境上呐喊一陣,放了幾槍,便靜坐下來,眼看著自己的鄰居被強盜毀滅。所以,在戰爭爆發之前,戴高樂關於加強戰備、強化國防的遊說也只能被人看作是「政治野心」而處處受人排斥罷了。

  有一次國防最高委員會召開會議,戴高樂仍以一個秘書處中校級工作人員的身份發出了擴建裝甲部隊的呼籲,使與會者厭煩已極。不久,他就被從秘書處趕出來,調往梅斯地區擔任第507坦克團上校團長。這次調動,名義上是提升,實際上是流放。陸軍部的人在發調令時不無揶揄地說:「你用紙上坦克把我們搞得夠亂了,這一回倒要看看你用鋼鐵坦克能搞出點什麼名堂來?」

  一心為國的戴高樂沒有計較這些。他把這次調動看作是一次實踐自己理論的大好機會。他興致勃勃地大搞坦克戰和快速出擊演習,盡一切可能加緊訓練部隊。1938年7月14日,在慶祝國慶日的軍事演習中,他戴著雪白的手套,指揮著他的坦克團,以別開生面的陣式大展神威,使出席觀摩的軍官們大開眼界。當時梅斯地區最高軍事長官吉羅將軍(此人日後還將在一些充滿戲劇性的場合與戴高樂對抗)首先就部隊的訓練有素向這位「摩托上校」

  表示祝賀,接著就用異常尖刻的語調宣佈道:「親愛的戴高樂,只要我還活著,你就別想在我的防區看到你的理論付諸實踐。」

  果然不久,戴高樂又被調到阿爾薩斯,負責指揮第五集團軍的坦克部隊。

  這支部隊名為「坦克旅」,實際上僅幾十輛輕型坦克。而且更遠離巴黎。在這種情況下,戴高樂根本就無法與上層和其他各方面接觸,等於被隔離了。

  他只好繼續著書立說,向國人闡述自己的觀點,也聊以盡一盡一個法蘭西軍人的義務。

  在國際形勢劍拔弩張、戰雲密佈的1938年年底,《法蘭西和她的軍隊》問世了。在這本書裡,戴高樂站在歷史的高度,以宏大的氣魄、豐富的資料和精確的內容,闡明了若干世紀以來,國家的靈魂和命運何以一直都反映在軍隊這一面鏡子裡面,又一次大聲疾呼加強戰備,加強軍隊的戰鬥力,讓軍隊恢復她昔日的榮光。但是,這部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著作,仍像一粒小石子投入大海,除激起了一點小水星,便沒有下文了。

  這樣,這位精明的史學家和戰略家,就只能悲憤地注視著戰爭在法國和她的軍隊都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爆發了。雖然他位卑職小,人微言輕,但軍人的榮譽和責任使他意識到自己沒有權力氣餒,更沒有權力就此沉默。1939年11月,他寫信給總參謀部,再次明確指出邊境上一條漫長綿直的戰線是極難防守的,要求立即整頓機械化部隊。當時擔任步兵和坦克部隊總監的梅菲厄將軍竟斷然反對道:「從此事的目前狀況看,這些結論應予否定。」

  戴高樂聞訊,痛心疾首。他的倔強脾氣,終於促使他毅然隻身飛往巴黎。

  在他的政界的惟一一位朋友、當時任財政部長的保羅·雷諾的寓所,他遇見了社會黨領袖萊昂·勃魯姆。三個人都心情沉重地交換了對戰爭形勢的看法之後,1940年1月26日,戴高樂寫了一份題為《機械化部隊的產生》的備忘錄,分送給80位主要政治家,呼籲他們正視並吸取德國在波蘭發動的閃電戰的教訓。他把德國的令人恐懼的打擊力量和法國相對的軟弱無能進行了一番對比,並把德國的強大歸功於它的機械化力量,再次指出法國當時的防禦戰略根本無濟於事。他說:「任何守軍如果只局限於使用舊式的武裝進行靜止防禦,是註定要失敗的,只有使用機械化部隊對付機械化部隊,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奏效。因此,用大規模的空中和地面部隊進行反擊……是現代防禦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這裡,戴高樂首次闡述了坦克力量需要空中力量配合的道理,要求政府與英美合作,制定一項「宏偉計劃」,建立一支能獨立作戰的機械化部隊。他預言:戰爭將蔓延到全世界,陸海空三軍將聯合作戰。他再次呼籲法國從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但直到這時,法蘭西和她的軍隊還是頑固地不理睬這位赤膽忠心但又幾乎赤手空拳的愛國者!

  2.大顯身手的時刻

  歷史終於出現了轉機。由於西方國家出兵挪威慘遭失敗,法國的達拉第政府和英國的張伯倫政府這兩大綏靖主義集團相繼倒臺。1940年3月21日,戴高樂的朋友、前內閣財政部長保羅·雷諾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勒布倫召見,受命組閣,旋即邀請戴高樂去巴黎,打算請他擔任新的軍事會議副國務秘書,並請他代為起草向議會發表的第一個政見聲明(而後此聲明一字未改地被宣讀了)。但在這決定民族、命運的關鍵時刻,法國的「多黨政治」制度再一次發揮了它的危害民族、危害國家的巨大作用。任內閣總理,如果在議會中得不到激進社會黨的支持,雷諾就寸步難行;而激進社會黨則把下臺總理達拉第留在戰時內閣作為合作的前提條件。雷諾無奈,只得再一次任命達拉第為國防和陸軍部長。達拉第一聽說雷諾對戴高樂的邀請,便捎話給他:如果他要那麼辦,他達拉第就將建議讓戴高樂接任陸軍部長,他自己則辭去內閣職務。雷諾不能讓新政府剛成立就垮臺,只好萬分惋惜地收回了對戴高樂的邀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