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達·芬奇 | 上頁 下頁
一六


  §六、生命之美麗

  1506年5月,達·芬奇二度來到米蘭。他是以請假的辦法離開佛羅倫薩的。假期原是三個月,但經過法蘭西國王和他的蘭米總督查理·達·安波斯的說情,佛羅倫薩執政府准許達·芬奇無限期請假。第二年,即1507年,達·芬奇應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的聘請,正式任米蘭宮廷畫家和技師。他便搬到米蘭長住下來,偶然有事情才去佛羅倫薩走一趟。

  作為宮廷技師,達·芬奇仍然作一些水利工程的設計工作。同時,他還為法國總督佈置米蘭要塞工事,建築營寨,以防德倫巴第人的進攻,就像當年他替米蘭公爵斯福查佈置工事以防備法國人進攻一樣。也為法國人搭凱旋門,這些材料同樣也為斯福查用過。政治是達·芬奇從來不感興趣的,他只是對他的工作本身感興趣。

  在從事這些工程技術之作之處,達·芬奇仍然沒有中止他的藝術創作。大約在1506年間,他創作了油畫《麗達和天鵝》。這幅畫取材於希臘神話故事。

  麗達是一位仙女。她孤身一人居住在一個荒島上。

  這裡風景優美,但是人跡罕至,她感到非常孤獨、寂寞。排遣寂寞的唯一辦法,就是躺在綠蔭之下,仰天觀雲。看雲飛雲散,變幻莫測,覺得自得其樂。一天,她看到天邊突然飛來一朵閃光的祥雲,落到面前,原來是一隻晶瑩潔白的天鵝。這是一隻優美、健壯的天鵝。它走向麗達,依偎著她。麗達也非常喜歡這只天鵝。可是,這位少女當時怎麼也想不到,這只天鵝是宙斯變的。

  後來他們相愛,麗達懷孕生下了一個大鵝蛋,破殼而出的是兩個男孩。達·芬奇畫中描繪的是麗達和天鵝相會的情景。

  畫中背景是藍天下的河流湖泊,群山環繞,畫的右邊是一株大樹。前景是裸體的麗達和矯健的天鵝。

  麗達帶著少女初戀時的喜悅和羞怯,她的裸體展示了青春的美麗和生命力。畫面左下角有一對白胖的幼兒在天真嬉戲,搶奪手中的鮮花。整個畫面生機勃勃,情趣盎然。它表達了藝術家對自然的讚美,對追求愛與美的美好人生的頌揚。

  「麗達與天鵝」是西方古代神奇的愛情故事中為人們所喜愛與傳頌的一個。眾神之王宙斯由於地位至高無上而目空一切,生活作風自由而放蕩,他為了追求愛情的滿足不知變幻過多少形象而與神間、人間的美麗女子相愛。現在他又愛上了仙女麗達。麗達生活在美麗的海島上,她那絕代之美放射出燦爛的光輝,這使宙斯在奧林匹斯山上情火燃燒,坐立不安,但是天后赫拉對他看管極嚴,使他無法脫身,最後他巧妙地擺脫了妻子的監視,搖身一變成為天鵝,飛落在麗達的身邊。天真的麗達根本不知道這是宙斯的化身,十分喜歡這只雄健溫順的大天鵝,他們倆成了形影相隨的親密朋友。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從否定人性的中世紀桎梏下醒悟過來,大膽地追求人類之愛與個性解放,畫家給這一神話傳說賦予了新的時代精神。畫家們爭相描繪古希臘的情愛神話故事,藉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審美理想。

  希臘人創造了這一美好的神話,表達了古代人們對愛的渴望與追求。人類的延續正是愛情的結果,這故事的產生表明希臘人對人類這一本性的肯定和讚頌。

  達·芬奇在1504年到1506年間至少完成了三幅《麗達與天鵝》的構圖。達·芬奇的畫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是從科學家的角度看芬奇是如何利用畫來表明自己的科學見解的;二是從藝術家的角度看他是如何通過藝術形象傳達情感的。根據達·芬奇沒有受到古典神話的感動,對新柏拉圖主義也不怎麼關心,尤其是在感情上或肉欲上,女人對他沒有什麼吸引力。這正是決定他創作動機的因素。既然女人引不起他的欲望,他對傳種接代的神秘性當然就愈發好奇了,這就激起他對人類的繁殖現象進行研究的欲望,所以在他的藝術中包含著科學探索的一面。

  人們曾發現」麗達」一畫是作為他研究人的生殖過程中的草圖,至少他只想把這幅畫作為生殖的意象或寓言。在達·芬奇的有關《麗達與天鵝》的三幅構圖中,立體形象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配置了不相同的環境。

  比如,其中的一幅是這樣的:

  在一片寧靜的散滿奇花異草的山水間,一位裸露玉體似仙似人的女子,婀娜多姿地面含羞澀的微笑,在和一隻巨大的天鵝玩耍,足邊兩個小天使摘取一束鮮花,奉獻於這女子——女神麗達。畫家特意將麗達畫得「頂天立地」,依偎著求愛的天鵝,含情脈脈,顯示出一個少女的靦腆。少女摟抱著天鵝的頸項,曲伸的鵝頭欲與仙女親吻。天鵝張開強有力的右翅,溫柔地攏抱著少女那令人失魂的玉體,很有節制地獻上愛的深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