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達芬奇 | 上頁 下頁
二四


  應佛羅倫薩著名銀行朗切斯科·捷列·佐貢多的邀請,達·芬奇前往他的宅第作畫。

  佐貢多,45歲,禿頂,面孔幽雅。而他「金屋藏嬌」。他的夫人年輕苗條,相貌美麗,可謂國色天香。達·芬奇第一眼見她的時候,心中便怦怦直跳。這是見過的最美的女子。美夫人走進了書房,略帶羞澀。她身著貴重的連衣裙,梳著時髦的髮式,一綹綣發披散於雙肩。她那發育很好的身體顯得豐滿美妙。她很富有,眉毛修整過,兩頰緋紅。手上、頸上,掛著很多貴重的寶石。她全身充滿著純真和天然情趣。

  佐貢多請達·芬奇為他夫人畫像。

  達·芬奇呆了一下,方說:「我同意工作。不過,不是在這裡。因為畫這幅畫,得要點背景、氣氛,必須在我的畫室進行」。

  銀行家欣然同意。他和夫人及女僕來到達·芬奇畫家。蒙娜·麗莎感到不自在。達·芬奇走近她,注意看她的手。這是多麼美妙的兩隻手啊!柔和地對她說,如果您不反對,我想描繪一雙不加裝飾的手。請把所有的裝飾品去掉。銀行家驚奇地看著他。她退掉了寶石、珍珠。毫無修飾,情趣天然。畫家開始畫手。

  接連幾天,蒙娜·麗莎都如期來到這裡。達·芬奇頑強地工作著。他情緒飽滿,容光煥發,對各種情況應付自如。他細心地觀察她的內心世界。他覺得有必要喚醒這個消極、淡漠、被銀行家府第寂寞生活和千篇一律的安寧導致昏昏欲睡的女子。

  他專門請了音樂家來彈奏。但沒有使蒙娜·麗莎動心。她一副愁容,忍不住打吹欠。他請來的魔術師變著法兒讓她高興。休息片刻,她看見畫家的一幅水鳥的爪子速寫。她好奇地問:「這是什麼呀!」他便向她講述游泳、飛行的原理。她眼裡閃現了火花。新奇,新奇啊,見到這眼中的火花,達·芬奇心震顫著:這樣的火花,好像親生母親眼睛裡有過。他把她做的標本,一件一件給她看。她興趣盎然。他給她講故事,講很多精彩的故事。漸漸地,蒙娜·麗莎入迷了。她愛上了這個博學多才、英俊瀟灑的奇男子。但不敢有半點表示。故事講完了,他看著她:啊,那是怎樣一張生動明亮的面孔啊!雙眼閃閃發光。然後,她如夢初醒,長長地吸了一口氣,用手摸摸臉。成功了!畫家喚醒了一個昏睡經年的心靈。一個冷漠的心靈。他迅速地畫起來。那幸福的微笑,可惜很快就消失了。

  達·芬奇愛上了銀行家的妻子。第一次,絕對的第一次。也許就因為這個原因,他把完成訂貨的時間拖得很長很長,整整用了4年!他按自己獨特的方式愛她。他這種愛,很像是柏拉圖描述的那種精神戀愛。他想像著這美女似乎進入了他的生活。他的天才深深地印入她懶於思考的腦海,觸到了她沉醒的心靈。她仿佛聽見了神在呼喚!她展現了因愛而動人的一刹那間的微笑。

  就是這個微笑,讓千百年多少學者教授研究來研究去。它像謎一樣地引起種種猜測。有說是「謎一般的微笑」,有說是「神秘的微笑」,有說是「魅惑的微笑」,也有說是「邪氣的微笑」。當時,蒙娜·麗莎年方24歲。據說作此畫時她剛失去愛女,為此鬱鬱寡歡。達·芬奇為博她微笑,想盡了辦法。

  達·芬奇描繪她的微笑,具有深深的用意。在中世紀黑暗歲月裡,西歐人經歷千年殘酷的封建統治和基督教禁欲主義的摧殘,早已失去了理想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權利。文藝復興時代終於到來!喪失已久的笑容又回到獲得心靈解放的女子們臉上。達·芬奇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他繪出了自由的明朗的笑容。人從禁欲主義下解放出來,它不再是徒具形質,沒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夠向人自由地微笑了。

  這幅畫,改變了蒙娜·麗莎的命運。她由一個庸俗的貴族婦女,重返天真無邪的少女時代。她默默地愛上了達·芬奇。但她又不敢表達,心靈承受著封建社會的重壓。她不到30歲的時候,竟為愛情憂鬱而逝。而達·芬奇,心中永遠地愛著她,竟終身未娶。在他晚年病重的時候,畫家叫學生把他畫架上的綢布揭去。灰塵飄去,展現在他眼前的是永久的微笑!啊,《蒙娜·麗莎》。他的畫中人,在她如花年齡時就憂鬱而逝了。銀行家的後人,將這幅畫賣給了法國國王。而國王又把這幅畫交給達·芬奇去修復。接到這幅畫時達·芬奇全身顫抖,眼淚奪眶而出……

  往事如煙。多少美好的日子使他回憶。他回憶起初識美人的日子,回憶給她作畫的日子,回憶起音樂家彈奏妙曲,使她開心微笑的日子……啊,那是多麼幸福而充滿激情的日子!多少多少年來,這美麗的微笑,把他那顆高傲的心俘虜了。是的,他喚醒了一顆沉睡的靈魂,喚起她去過另一種激動人心的生活;可是,他又害了她,害得她痛苦尋覓而又無法實現那種生活,使得她早年憂鬱而逝。為此,他夜不能眠。他舉著燈在畫前走著,看著,淚流滿面。他愛她,直到1519年5月2日,他溘然長逝。

  第七章 浪跡天涯

  1.再去米蘭

  達·芬奇生性高傲自負,但在聲譽鵲起時他仍然十分沉靜。他這種不同流俗的性格,自然得罪了不少佛羅倫薩人。人們不能原諒他在米蘭服務17年之久!人們指責他對故鄉缺乏愛戀。

  儘管在《蒙娜·麗莎》的創作中,畫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達·芬奇卻鬱鬱寡歡。他不時地對弟子們說,現在是收拾東西走路的時候了。

  而對市政廳的人,他則說是去尋找一種配顏料的配方。

  1506年的春天姍姍來遲。

  這個春天,對於達·芬奇來說,不是心平氣和地欣賞,而是焦灼地尋找。他就要離開故城。可是,他到哪去?一時連他自己也主意不定。

  去米蘭?當然,去米蘭。米蘭曾有過他藝術的頂峰時期。那聖馬利亞·德拉·格拉齊耶隱修道院裡,還存著他的壁畫《最後的晚餐》,它閃爍著不朽的美。米蘭人無法忘記他達·芬奇。

  就在這時候,達·芬奇接到了法國總督的邀請。請他去米蘭完成一些作品。同時,也請他為總督本人畫肖像。

  達·芬奇一下子活躍起來。

  米蘭在召喚!

  雖然他捨不得丟下故鄉,而且他也明白此去何時是歸期,但他還是從容不迫地踏上了藝術之程。

  這一次離開之前,他走遍了他童年、少年生活過的地方,訪察過故友,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都作了告別。

  他去了麥爾茲家別墅。在那裡,小麥爾茲正焦爭地盼望達·芬奇的到來,小麥爾茲要正式拜他為師。達·芬奇檢查了他的一大堆素描和平面圖後,他看到了速寫天才之光在閃亮。於是,他決定接收小麥爾茲為弟子,帶他一道去米蘭。

  臨走的時候,達·芬奇帶了一幅《紡紗聖母》。這幅作品畫的是兒時的耶穌把小腳伸進盛毛的提籃裡。他笑著,調皮地抓住紡錘,要把它從母親手中拿去。這幅作品是在佛羅倫薩畫的,是留多維克十二世的寵信者,他的御前秘書羅伯特訂的貨。

  這幅畫在米蘭再次引起轟動。

  訂貨源源不斷。

  在米蘭,達·芬奇的心靈得到了休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