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達爾文傳 | 上頁 下頁 |
四五 |
|
同年夏天,他回到倫敦以後,寫了關於這些階地的一篇論文,發表在倫敦皇家學會的《會報》上。他在這篇文章中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後來達爾文一直為這篇文章感到羞愧,這篇文章,就象他後來認識到的那樣,對他來說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在結論中利用排他的方法的一個教訓。在他之前,勞格、迪克和馬卡洛克都認為,羅埃河谷的階地是一些湖泊的沉積物,而這些湖泊則是由一些山岩和沖積層構成的堤壩形成的。達爾文認為,既不能用岩石也不能用土堤來截住水流,他駁斥了任何「湖泊的」理論而採用了唯一剩下的說明——海的活動。後來對這些階地的形成是用冰川塊構成的堤壩來說明的。可以用來作為對達爾文進行辯解的理由的是,在四十年代,整個冰川的地質活動還很少被說明,至於在蘇格蘭(就象在南美洲一樣)所遇到的那些漂石,根據賴爾的解釋,說它們是在漂浮的冰塊上經過大海而被帶到這裡來的,由此就產生了「巨漂礫」這一名稱。 他遊覽回來時,路過施魯斯伯裡和梅爾,在這裡度過了七月份的下半月。他在日記中說,他在施魯斯伯裡「很懶」,他開始寫這本書是與對形而上學(就「理論的」含義而言)的研究有關。當然,這裡談的是上述關於物種的那本筆記。 在羅埃河谷旅行之後,達爾文回到了倫敦,他的妹妹凱瑟琳和從巴黎旅行回來的埃瑪·韋季武德來看望他。 下半年,達爾文開始寫珊瑚礁一書。他仿效賴爾的作法,採取下面的作息時間;他分兩次工作。第一次:連著工作兩小時;然後就去散步或到街上去辦點事;回家後又埋頭工作。 在這以後他去吃午飯,他經常去賴爾曾帶他去的「雅典神殿」俱樂部,他時常在那裡遇到許多他很感興趣的科學協會會員。 我們從他的自傳中知道,他在一八三八年十月閱讀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並且在他充分準備接受生存鬥爭這一理論的時候……他感到驚奇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有利的變異力求被保存下來,而不利的變異將被消滅。其結果可能就是新物種的形成。他繼續說:「於是在這裡我終於得到了一個可以據以工作的理論」。我們看到,在談論關於鴕鳥的絕滅和保存時,他已經接近於最適者能被保存的理論,也許,沒有馬爾薩期,他也會得出這個理論來的。 眾所周知,馬爾薩期在《人口論》中說,人是按幾何級數(如2、4、8、16、32、64等)增長的,而人的「生活資料」則是按算術級數(如2、4、6、8、10、12等)增加的,達爾文把這種關於人按很快的級數增長的思想應用於動物和植物,而沒有注意到,正如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的那樣,這樣他就在實質上駁斥了馬爾薩斯,因為馬爾薩斯的「全部實質在於,他的理論不是應用於植物和動物,而只是應用於和動植物相反的按幾何級數增長的人類」①。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達爾文由於其天真而毫無保留地接受了馬爾薩斯的學說從而犯了錯誤」時說:「……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人們不需要戴上馬爾薩斯的眼鏡就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生存鬥爭,看到自然界浪費地產生的無數胚胎同能夠達到成熟程度的少量胚胎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事實上絕大部分是在生存鬥爭中,而且有時是在極端殘酷的生存鬥爭中解決的②。 ①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書信選集》1962年版第132頁。——譯者注 ②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08頁。——譯者注 我剛剛提到的選擇理論,暫時還只是形成於達爾文的頭腦中,他還沒有打算把這個理論用文字表述出來。 一位在祖國成長起來的科學家所邁出的最初幾步就是這樣。這幾步歸結起來就是:以最好的方式完成他乘「貝格爾」號旅行時所獲得的博物學成果;把運回來的收集品在專家之間進行分類整理;出版他在旅行途中非常仔細地寫下的《考察日記》;把自己在地質工作中所得出的結論通過在地質學會作初步報告的形式介紹給專家們;最後,開始搜集和記錄與物種起源問題有關的事實。 ※第十章 在倫敦的四年。完婚。《珊瑚礁》。《一八四二年的自然選擇理論概要》 儘管達爾文的工作很順利(這種工作由於他去劍橋、施魯斯伯裡和梅爾旅行而時斷時續),但是在倫敦的孤單生活仍然使他感到非常苦惱。他希望過舒適的生活,希望自己有一個家室。 達爾文的女兒亨裡埃塔·利奇菲爾德在給她母親寫的傳記中,為後代保存了達爾文的一段記事,這是達爾文潦草而倉促地寫在一小塊紙上的,她認為這段記事寫於一八三七年,可以證明達爾文當時的思想感情。這段記事值得傳記作者注意。 他當時考慮的是關於結婚究竟有利還是不利的問題。有利的是:「孩子(如果上帝賜與的話)、永久的同志(老年時的伴侶)、誘人的音樂和令人迷醉的同女人的閒聊」;不利的是:「如果因孩子多而迫使自己去掙錢糊口的話,那就會花去很多時間;擺脫社交的困難」。但是進一步思考下去:「如果得不到親近朋友的同情,那工作還有什麼意思呢?對一個老年人來講,還有誰能比妻室兒女更親近的呢?」於是,他得出結論說: 「上帝呀!要是象一隻無性別的工峰那樣,只知勞動,而一無所獲地度過一生,那簡直是不堪想像的。不,不應當這樣!於是在想像中出現了這樣一副情景:一位殷勤溫柔的妻子坐在沙發上,一個美好的家庭,還有許多書籍,可能還有音樂,——請把這種幻想同大馬爾勃羅街的黑暗現實比較一下吧!結婚,結婚,結婚!這就是要求證明的結論」。 這種對個人幸福的憧憬在一八三八年底實現了。達爾文當時二十九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