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杜邦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在這場全球性的大戰中,交戰雙方都聲稱是為了保衛祖國,為了捍衛自由、正義,其實質都是掠奪的、侵略的帝國主義戰爭。這次大戰歷時四年零三個月,參加國家33個,作戰部隊超過2900萬,動員人數達7000萬,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5億以上,共有1000萬士兵,1300萬平民死亡,重傷成為殘廢的士兵約2000萬。美國方面,有370萬人投入這場戰爭,14萬人戰死,有二十余萬人重傷。 這次戰爭中,美國成為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的主要軍火和各種軍用物資供應國。杜邦公司及其他各種軍火公司、工業公司是最大的賣主,他們從幾千萬士兵的血泊和屍骨堆中撈取了上億美元。四年間,美國湧現出了兩萬個暴發的百萬富翁。僅杜邦一家就撈進了十多億美元的毛利。每一個新起的百萬富翁所持有的美元上就沾有六個陣亡的美國士兵的鮮血。 大戰爆發前夕,即斐迪南遇刺的當天,皮埃爾正在倫敦同英、德兩國軍火製造商簽訂火藥供應協定。由於戰爭戰術上的進步,開始廣泛使用戰壕和堅固的防禦工事。攻堅戰成了戰爭雙方重要的致勝手段,要求有更多的烈性炸藥。這是交戰雙方無法自給自足的。杜邦公司的老闆皮埃爾自然要抓住這個良機,願意為雙方效力。他和他的曾祖父伊雷內一樣,只管賣火藥,只管發財,誰對誰不對,誰勝誰負,與他是無關的。 為了趁戰爭之機擴大火藥的生產和銷售,為杜邦帝國創造更多的財富,杜邦公司和其他一些大企業主、大財團,竭力慫恿推動美國政府參戰。 戰爭初期,美國一直保持中立。因為美國與歐洲遠隔重洋,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不存在迫不得已捲入戰爭的危險。因為美國政府官員和民眾中孤立主義與和平主義情緒占上風。政府高層也想暫時保持中立坐山觀虎鬥,從中漁利。何況同雙邊都在做生意,大有金錢可賺。而杜邦公司及其他企業集團和銀行集團並不滿足,如果美國參戰,對他們更有利可圖。因此,科裡積極活動,他在1915年就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國家安全同盟,促使美國參戰。宣戰前兩年,為了把美國拖入戰爭,該同盟或通過他們操縱的報刊或在議會會議上對反對參加這場屠殺的國會議員進行了種種惡毒攻擊。到1917年戰爭歇斯底里已被煽動到狂熱程度。科裡建立國家安全同盟時其他幾個保守的實業界巨頭如洛克菲勒、摩根之流都和他密切配合,推波助瀾。 上面已提及皮埃爾和他的辛迪加遠在美國政府參戰之前就深深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親自出馬通過J.P.摩根公司向英國政府貸款,使英國政府正式履行了6月28日同皮埃爾簽訂的有史以來最大的炸藥合同。1914年8月至12月22日,英國及其盟國向杜邦訂購了2162.13萬磅炸藥。大戰爆發時,杜邦公司每年能生產840萬磅無煙火藥;半年之內,皮埃爾簽訂炸藥的供應合同總數達這個數目的13倍。 在杜邦集團和其他企業集團的煽動下,美國政府終於在1917年對德奧意宣戰。當然美國決定宣戰還有其他原因,開戰以來英國利用覆蓋全球的電報網進行針對美國孤立主義和和平主義的宣傳,加上德國的潛艇戰屢屢襲擊客輪和貨輪,使美國公民的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美國公眾的輿論漸漸傾斜。而且更重要的是,戰爭中期協約國對美國的債務有增無減,已高達23億美元。如果協約國戰敗,不僅借出去的錢將難以收回,外貿也將大受影響。 此外,保持中立將會降低甚至會失去美國在戰後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因此,美國政府毅然作出了宣戰的決策。 不管怎麼說,科裡及洛克菲勒和摩根之流的煽動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原因之一。同時,也說明杜邦公司及其同夥是多麼渴望戰爭。他們的渴望終於得到了滿足。當時有人對美國政府的政策評論說:「美國的政治同盟只是跟在壟斷資本經濟同盟屁股後面跑。」 在戰爭期間,杜邦公司向協約國提供了所需炸藥的40%。除了火藥,杜邦公司還製造毒氣。杜邦公司還為軍隊製造8.7萬套爆炸裝置和8000個掩護艦隻的煙幕筒,並提供了國內非軍事性工程所用甘油炸藥和黑色炸藥的半數。到1919年戰爭快要結束時,杜邦公司已撈取了2.27億美元的淨利。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杜邦火藥公司不過是一個第三流企業,經過四年戰爭,一躍而居首位。杜邦公司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千百萬人用鮮血和生命為保衛杜邦家族這樣一些大財團的利益而戰,而被保衛者卻沒有一個人去參加保衛者行列。 千百萬人為杜邦這樣的大企業大發戰爭財而生產、而工作,而他們只有每小時一美元的工資。 為了加緊生產,給協約國提供所需火藥,必須提高生產率,為此皮埃爾對工廠嚴加控制:一不允許成立工會,也不允許罷工。成立工會和罷工被認為是「非法活動」;二是雇用了一支由1400人組成的私人警察隊;三是組織間諜網。數百名特務被安插在杜邦工廠中,沒有一個工人能肯定地說他身旁幹活的人不是特務。安排這些特務名義上是為了偵察德國間諜,但是任何對戰爭持異議對工資和工作條件表示不滿的人,都有可能被戴上德國間諜或俄國共產黨分子或其他「外國牌」的「暴亂分子」的帽子。1914年開始的經濟蕭條時期,物價上漲,工人生活下降,罷工鬥爭、工人運動不斷高漲。美國政府動用軍隊和退伍軍人武裝干涉對付罷工,杜邦是熱情的支持者和配合者。魯利·卡朋特手下的特務出入廠區和工人居住區,捕捉「共產主義蔓延」的影子和「赤色恐怖」的線索。 為了防止社會主義對青年的「腐蝕」,美國政府組織成立了童子軍,以「忠於總統,忠於上級軍官,忠於父母,忠於國家,忠於政府,忠於自己的雇主」為口號。同時還成立了以退伍軍人為成員的美國軍團。杜邦公司是最早創建童子軍和美國軍團的。科裡和他的兒子都先後擔任童子軍全國委員會委員。而美國軍團在廠裡常常對工會和工人罷工進行搗亂。 皮埃爾和杜邦公司把六忠於當成工人的緊箍咒。所謂「忠於美國」,實質是忠於資本主義,而資本主義也就是杜邦。 杜邦公司在一戰中發大財,並不是由於獨佔了特權,而是由於皮埃爾經營得比其他大多數公司更有方。例如把擴大生產設備的資金轉嫁給火藥買方,就是精明之舉。因為皮埃爾認為,做戰爭生意要擔很大風險。戰爭的時間是有限的,世界大戰雖然需要數量巨大的作戰物資,但這種需求會持續多久,並無保證。為了向協約國提供火藥,將迫使杜邦公司大量地擴充生產設備,但這些設備也會由於這場大戰的結束而一下子報廢。依皮埃爾看,這是個買賣方面的問題,而不是個感情方面的問題。倘若協約國想要杜邦公司的火藥,那就得拿錢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