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億萬到零 | 上頁 下頁
一三


  ◎第五章 訪問美國 接掌父即擔大任

  1961年,和田一夫首次遠涉重洋赴美考察零售業。他當時預感到超級市場將是未來日本百貨業的主流,便混入一家超級市場打工,偷師取經。回國後,未到退休年齡的父親和田良平竟把八佰伴社長之職禪讓給他,33歲的和田一夫擔當重任,成為家庭事業的掌門人。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對美國的態度極其複雜。而又非常實際。

  二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投降的當月,麥克阿瑟將軍就率領十幾萬美軍佔領日本,對日本實行軍事管制。日本內閣成為虛設,麥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

  日本對美國既仇恨,又懼怕。

  美國對日本戰後經濟的恢復,又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美國結束其軍事佔領是1951年「美日安全條約」的簽訂,從次年起,日本恢復主權國家地位。在軍事佔領期間,美國以「佔領區救濟基金」和「佔領區經濟復興基金」的名義,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救濟物資、援助、借款等。日本國民印象最深的,是美國的救濟麵粉、罐頭、防寒衣物及日常品。

  日本不能不對美國心存感激之情。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向日本下派了大量的戰爭特需物資訂單,將充作戰爭賠償的850家軍火工廠全部歸還日本,這之中相當部分是戰時轉為軍工生產的大型民用企業。這一舉動,為日本工業的復蘇和發展提供了厚實的基礎。此外,美國還向日本提供先進的設備及技術,今日本的工業很快走到亞洲的前列。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仍大力扶植日本,美國認為,日本的強大有利於遏制亞洲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紅色中國的勢力。

  儘管,日本有亡國恥辱和蒙受核武器巨大災難的仇恨,崇美之風仍在日本上空氤氳。日本是個善於模仿、虛心好學的民族,古代學中國,明治維新後學西洋,二戰後集中學美國。美國向日本敞開國門,不僅允許日貨源源不斷銷往本國,還不持戒備地接待日本形形色色的訪問團、考察團。

  跟得最緊的是日本的工業界,它們由模仿到創造,最後在許多領域打敗它們的老師美國。

  崇美、學美之風在日本的零售業亦很盛行。日本零售業也經歷了由赴美考察,到躋身美國零售業的過程。

  1961年,32歲的和田一夫,參加了一個名為「美國西部百貨業視察團」的商業界組織,赴美考察。考察的項目主要是當時在美國零售業十分流行的超級市場,向他們學習管理技術和經營策略。

  那位後來被譽為「日本超級市場之父」的中內功也在其列,他當時只是視察團的一名不起眼的普通成員。

  中內功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畢業于神戶高等商科學校,二戰期間被征入伍,曾在菲律賓羅遜島與美軍作戰。200多日本士兵,只有10人死裡逃生,中內功是其中之一。他回到日本,唯一的財產就是身上襤褸的軍服。因長期未吃蔬菜之類的食物,嚴重的敗血症使他的牙齒脫落得一顆不剩。戰爭培養了他堅韌不屈的性格。

  1957年,中內功兄弟在神戶三宮開辦第一間兄弟小店,店名叫「主婦之店大榮」,商店主要為家庭主婦提供蔬菜、水果等雜貨,以廉價向顧客出售。為在強手如林的零售業求生存,中內功絞盡腦汁,別出心裁地打出「自我服務」的口號。他把所有的貨品全部分量包裝,擺上貨架,由顧客自由挑選,最後統一結算。大榮在神戶大受顧客歡迎。

  他的這種經營方式與美國超級市場的「自選」不謀而合,可見他是個具有超前意識、感悟敏銳的商界奇人。

  當時,美國超級市場的概念,要具備三大要素:一是場地大,不僅店鋪場地大,店外還要有大型停車場;二是綜合性強,貨品齊全,相當於百貨商店;三是顧客自選。在當今世界,超級市場的概念有很大的變化,在地皮緊張,又未普及私家車的國家和地區,超級市場的規模很小,甚至沒有停車場。並且,綜合性的超級市場在其發源地美國仍有頑強的生命力——這就是經營單—門類商品的自選專賣店。中內功的第一間大榮,正是這樣的商店。

  當時,中內功的大榮只有「自選」一項符合美國超級市場的概念,加之大榮歷史短、資產薄、規模小,在理論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內功在關西的商業界小有名氣,在日本企業界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後來,中內功成為日本超級市場巨頭,人們才正視中內功的這段歷史,重新評價中內功及他創辦的大榮集團。

  這次赴美考察,是中內功、和田一夫等人事業大發展的一次契機。視察團的好些人士,日後都成為日本乃至國際零售業的著名人物。

  這是和田一夫第一次出國,並且是出訪美國。在日本工商界人士眼中,美國是繁榮、先進、強大的代名詞,和田一夫早就心馳神往。

  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通往市區的路上,沿途盡是蔥綠的樹林,織錦般的草坪,漂亮精緻的住宅。一切是這麼寬敞、潔淨、美麗,恍若人間仙境一般。不像日本人住得那麼擁擠、狹窄,仿佛生活在鳥籠子裡。

  洛杉磯是美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勝地,還有舉世聞名的國際影城好萊塢。整個視察團卻無一人觀光旅遊,在低檔旅店安頓好後,他們馬上展開忙碌的參觀、訪問、考察、座談。

  美國人對紛至遝來的日本訪問團屢見不鮮,他們對日本人卑恭的態度習以為常。美國的同業樂於充當導師,毫無保留地任這批日本「小學生」參觀考察,並將自已的經營經驗和盤托出。

  這個視察團有50餘人之多,幾乎囊括了日本零售業的半數精英。他們分成幾路參觀訪問,中內功與和田一夫沒有共同行動,他們不在一個組。中內功是個低調人物,和田一夫對當時的神戶小店主中內功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60年代,美國的超級市場已相當繁盛。大凡人口較集中的市鎮都有超級市場,規模宏大,店內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絕大部分生活必須品都能在一間超級市場購齊。

  超級市場外的停車場更令和田一夫歎為觀止。美國是汽車上的民族,當時平均每兩個半人就擁有一部汽車。在美國,驅車十多裡乃至幾十裡購物是常見的事。和田一夫想,日本市區寸土寸金,在市區內肯定不可能建這麼宏大的附帶停車場的超級市場。郊區土地較低廉,但日本私家車的普及率還很低,市區的人去郊區超級市場購物不現實。日本國土狹窄、公路的車流量大,居民住宅擁擠,不可能另建車房,種種條件限制了日本私家車的發展,日本將來也不可能成為像美國那樣的汽車上的民族。這樣,較適宜建超級市場的地方,是土地稍為低廉的城鄉結合處。當然,也不能放棄市區的這塊領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