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乞丐到元首 | 上頁 下頁 |
二〇二 |
|
這個較清醒的看法,後來得到了證實。幾個月後,布魯克曼太太的丈夫逝世。希特勒安慰她說:「我們都有各自的墳墓,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孤單。但是,我們得克服一切,繼續活下去呀,我親愛的貴夫人!在我周圍的人中,只有兩人是我內心真正喜愛的:托特博士(」西壁」和高速公路的建造者)和赫斯。這兩人都不在了。托特已去世,而赫斯又從我身旁飛走了!」 「你現在對我說這些了」,據報道,坦率得有名的布魯克曼太太回答說,「但是,你的官方報紙說了些什麼?年復一年,我們都前往白萊特,而且深受感動,但是誰明白它的真正意義?當我們的不幸的時代產生了一個像將死亡將士引進萬靈殿的奇女瓦爾奇裡一樣的人物時,一個能深刻瞭解華通命令的意義的人物,一個追求用英雄的膽略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去實現你最神聖的願望的人物時,他卻被說成是瘋子!」說了這番話後,她原以為會遭到元首的反駁,但他一聲不吭,悶頭沉思。「關於我的真實的感情,我給你說的——只對你一個人說——難道還不夠嗎?」他最後說,「你還覺得不夠嗎?」 至於赫斯,他的所作所為已足夠了。他在倫敦塔裡給他的妻子寫信說,他很高興能飛往英國,因為有一種他稱之為「頑固的龍」的欲望在驅使他,死死纏住他。「不錯,我一無所成。我無力阻止這場瘋狂的戰爭,阻止我眼見著要發生的事情。我未能拯救人民,但一想到我試圖這樣做時,我就很高興」(作為一種報答,赫斯——魏德曼稱之為納粹領導人中「最正直的人」——已在孤獨的囚禁中度過了30多年。他是施潘道獄中盟國的最後一名犯人。在過去的那些年代裡,一張大桌將他與探監者分開。他從未獲允與親人接吻或擁抱)。 §(7) 在得悉赫斯出走的次日,希特勒便發佈了兩道鎮壓的法令。第一道法令宣佈,在即將到來的入侵中,凡持武器反抗德軍的俄國人,均系不法分子,可以格殺勿論。另一道法令則授權希姆萊執行「兩個相反的政治制度之間的鬥爭所產生的特殊任務。」希姆萊可以不受陸軍制約而獨立行動,「自行負責」。任何單位均不得干預,「政府和党的最高人士」不得進入業已佔領的俄國領土,因為在這些地區裡,被稱之為「特別行動隊」的黨衛隊的特別暗殺隊,將對猶太人和其他搗亂分子進行「清洗」。 這兩道法令使艾爾弗雷德·羅森堡發愁——不久前,他已被任命為「東歐問題中央控制委員會」專員。羅森堡本人是波羅的海地區人,認為應把蘇聯人當作反斯大林分子,而不該當作帝國的敵人對待。他對希特勒說,他們會歡迎德國人的,會把德軍當作把他們從布爾什維克——斯大林暴政下解放出來的解放者看待的。我們應該信任他們,給他們一定的自治權。每個加盟共和國都應區別對待。例如,烏克蘭「應是與德國聯盟的獨立國家」,但高加索卻要由一名德國「全權大使」統治。 羅森堡堅信,在東方採取高壓政策,勢必毀滅生存空間的精神。於是,他便草擬了一項備忘錄,上書希特勒,反對這兩道法令。如果不使用現在在治理蘇聯人的文官和行政官員,德國怎麼能在佔領區建立起一個文明政權?他建議,只「清洗」「年老的或暮年的官員」。希特勒未作肯定回答。希特勒的特點是,他不願積極參與希姆萊和羅森堡的權力之爭——這種鬥爭,只要德軍一跨進蘇聯,勢必發生。在這場權力角逐中,正在國社黨內飛黃騰達的新星鮑曼將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他已加盟希姆萊。 與此同時,「巴巴羅沙」的最後準備工作在繼續進行。5月10日海軍上將雷德爾告知希特勒,他將停止向蘇聯交付重要的原料。事實上,在此之前,從東方來的到貨很多,而運往蘇聯的貨物已相對減少。除150萬噸糧食外,蘇聯交付了10萬噸棉花,200萬噸石油產品,150萬噸木材,14萬噸錳,和2.5萬噸鉻。斯大林雖然懷疑赫斯出走一事,但仍急於撫慰希特勒,批准用快車從遠東向德國運送重要原料(例如銅)。 同一天,舒倫堡會見了莫洛托夫。早些時候,舒倫堡曾猜測,斯大林新近鞏固政權之舉,只意味著蘇聯的外交大權完全掌握在斯大林手中。此次會見加強了他的這個看法。在彙報中,舒倫堡對「巴巴羅沙」避而不談,只是說,在過去幾星期中,蘇聯對德國的態度大有改善。但是,無論是海軍上將還是外交官員,都無法再說服希特勒。5月30日,即德國軍隊從英國人手中奪得克裡特島後3天,雷德爾敦促希特勒向埃及和蘇伊士運河展開大規模攻勢,試圖將他的注意力從東方引開。他敦促說,打擊,此其時也。若有援軍,隆美爾將軍定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他說,「這一招,對大英帝國來說,比奪取倫敦更為致命!」 這種勸告希特勒是不會聽了。「巴巴羅沙」已在行動,除了大禍臨頭,否則什麼也無法將它推遲。他最關心的莫過於保密。一年前在比利時的不幸至今仍令他心有餘悸,所以,時至今日,他們未將入侵俄國一事通知墨索里尼。6月2日,當他與他的年長的盟友在勃侖納山口會晤時,他還大談迫使英國投降(此次將使用潛艇)的決心,赫斯的出走以及巴爾幹半島的形勢。對「巴巴羅沙」,他隻字不提。這不但是為了保密,而且是因為墨索里尼曾明確告誡希特勒不要進攻蘇聯。這已成了德國的「痛腳」。 「巴巴羅沙」最後階段的準備工作開始時,通往東部的公路和鐵路線非常繁忙。6月6日,希特勒將日本大使大島召至貝希特斯加登,並向他透露,由於蘇聯侵犯邊境,大量德軍已開往東部。「在這種情況下」,他說話時的信心給大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之間的戰爭或許是不可避免的。」在大島看來,這等於是宣戰,於是便立刻警告東京,(德國)入侵俄國已迫在眉睫。 這是對元首很有意義的一天。他令馮·勃勞希契元帥起草一份指示,宣佈消滅所有被俘的蘇聯政委,因為這些人代表了完全與國家社會主義相反的意識形態。以便把發動一場殘酷的意識形態之戰的威脅合法化。他的總司令激烈地反對。 希特勒簡短地說:「我並不要求諸位將軍理解我的命令,但我要他們執行。」這項指示的措詞是不可能被誤解的。「這些政委是野蠻的亞洲戰法的發明者,因此,必須從嚴從速予以處置……不管是否在戰爭中或抵抗中被俘,均應立即槍決。」這道源於意識形態的命令,將由陸軍和希姆萊的特別行動隊共同執行。而這道命令由最高統帥部發佈這一事實,對希特勒而言,是對軍方的另一次勝利。它把軍方與他的政治綱領捆在一起,將他們變成不心甘情願的同謀,同黨衛隊一起,去完成未來的宏偉計劃。 為達到這一目標,他必須首先消滅紅軍。為此,他又必須得到與蘇聯交界的可以信任的各國的幫助——這些國家,由於對布爾什維主義抱有恐懼的仇恨,也有自己的帳要與斯大林清算。被迫接受苛刻的條款以結束與俄國的短暫的流血戰爭的芬蘭人,用不著多少言語,便願意參加這次遠征。6月8日,德軍步兵師的先頭部隊便在芬蘭登陸。兩天后,曼納興元帥下令部分動員。希特勒也信任羅馬尼亞;6月11日,他私下對伊昂·安東奈斯庫將軍說,他決定進攻俄國。他說,他決不是要求安東奈斯庫援助他打這樣一場戰爭,「僅僅希望羅馬尼亞能為自己的利益,盡力為成功地結束這場衝突提供方便」。由於對未來的戰利品和軍事榮耀動了心,羅馬尼亞的獨裁者便匆忙宣佈,從第一天開始,他便參加戰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