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乞丐到元首 | 上頁 下頁
一四六


  貝奈斯總統及捷克其他的領導人均抱有幻想,認為希特勒不敢冒險進攻捷克,因為他害怕這會觸發一場大戰。他若真的進攻,法國、英國和俄國難道不會想法子制住他嗎?但是,這三國卻無意當保護國。「你只要看看地圖便知道」,不久前張伯倫在給他妹妹的信中寫道,「德國人若是有意要蹂躪捷克斯洛伐克,不管我們或法國作何努力,都不太可能解救它……所以,我們不打算幫助捷克斯洛伐克——她只會成為導致與德國開戰的藉口。這我們是不會幹的,除非我們有在適當的時間內能將它打得跪在地上求饒的前景。但是,我看不出有此前景。所以,我已放棄了向捷克斯洛伐克作出保證的想法,也不想向法國就其對捷克所承擔的義務一事作出保證。」英國首相之三心二意,令法國領導人很是擔憂。他們雖然一再發表大膽的聲明,但是,目光銳利的觀察家們都相信,自萊茵蘭被佔領以來外交政策就一直跟著英國的屁股轉的法國,是不會很快去保衛捷克的。第三個潛在的保衛者蘇聯則抓住一切機會,公開敦促英法兩國與德國人抗衡,自己暗中卻無所事事。斯大林所需要的,是讓西方而不是他自己去控制希特勒。5月6日,蘇聯駐布拉格的代辦向美國大使承認,除非法國向捷克斯洛伐克提供軍事援助,否則蘇聯是不會這樣做的。另外,他們怎樣將軍隊開到那裡去?他們中間隔著波蘭和羅馬尼亞;這兩國均拒絕讓紅軍通過——這可以理解。與此同時,斯大林又私下向貝奈斯保證,「即使法國不給他以軍援,即使波蘭和羅馬尼亞兩國不准蘇聯的軍隊過境至捷克斯洛伐克」,蘇聯也準備向他提供軍事援助。

  所有這些都是蘇聯的企圖的一部分:它企圖讓全世界的自由派人相信,蘇聯是這個受到包圍的勇敢的小國的真正保衛者,而在實際上,他們與英法兩國一樣,也不願迅速地去援救它。希特勒猜透了這些人的心事,加上墨索里尼又默許他,將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他於是便令戈培爾加緊宣傳攻勢,反對這個倒黴的國家。由於有了「那一天」就快來臨的說法,蘇台德地區的日耳曼人便加緊活動。這雖是謠傳,但由於5月19日和20日傳來希特勒的軍隊正在捷克邊境動員的驚人的消息,它也變得可信了。消息說,希特勒的11個步兵師和4個裝甲師正浩浩蕩蕩開赴波希米亞邊境,德國和奧地利的部隊已在西里西亞南部和奧地利北部擺好了進攻的架勢。

  20日,星期五下午,貝奈斯召開內閣和最高國防委員會緊急會議。晚9時過後不久,在未與法國盟友磋商的情況下,捷克便下令「局部動員」。星期六拂曉,捷軍便佔據了邊防要塞和蘇台德地區。這樣,歐洲便出現了1914年以來未有過的熾熱化危機。一個小國採取主動反對一強國,並讓世人明白,在歐洲強權政治的遊戲中,捷克是不當馬前卒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這種做法,也迫使她的保護人英國和法國做她的後盾。

  結果,法國總理達拉第便召見德國大使,並讓他看了放在辦公桌上的動員令。「在這份文件上我簽不簽字」,他說,「閣下,這就要看你了。」在柏林,英國大使漢德遜也向外長馮·裡賓特洛甫提出警告說,「法國對捷克斯洛伐克承擔著一定的義務,若這些義務不可避免要完成,英國皇家政府也不保證,在形勢所迫下它不被捲入。」裡賓特洛甫認為英國是主要敵人,便將大怒降為憤憤然,矢口否認德軍威脅捷克邊境之說。假若英法兩國竟「瘋狂」到了武裝反對德國的地步,「那麼,我們將不得不再次殊死一戰。」

  當晚,裡賓特洛甫便乘專機離開柏林,前往貝希斯特勒加登與希特勒磋商。希特勒也與他的外長一樣氣得七竅生煙,因為德國並未有針對捷克斯洛伐克的任何一個較大型的軍事調動或集結。誰造的謠?謠可能是共產黨造的,也可能是捷克人造的,也可能是反希特勒集團造的——該集團包括自稱為金融魔術師的沙希特和德國情報頭子卡納裡斯海軍上將。更有可能的是驚慌本身之使然。

  西方的報紙散佈消息說,是因為受到外國壓力元首才取消入侵的。這樣,它便犯了一個羞辱元首的錯誤。「希特勒並未走上軍事道路」,威茲薩克寫道,「所以談不上取消。不幸的是,外國報紙的挑釁卻使希特勒真正行動起來了。此後,他強烈贊成用武力解決捷克問題。」

  在週末未到來前,希特勒迅速地採取了激烈行動。5月28日,他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參加的有兩位最高的軍事領袖,外交部官員和其他重要官員。當大得異乎尋常的人群集合在總理府的冬季花園外時,大家的猜測是,希特勒馬上要採取新的軍事措施了。心情緊張的戈林把魏德曼上尉拉到一邊:「難道元首不明白他在幹什麼嗎?這意味著與法國打仗的呀!」他說,陸軍還未作好作戰的準備,他要將此事告訴參謀長。

  希特勒開始講話了。他講得心平氣和,但他的話卻是爆炸性的:「將捷克斯洛伐克從地圖上抹掉,這,我矢志不移……我們將不得不採用的方法或許不能立刻獲得你們這些老將們的認可。」這次進攻,他解釋說,不過是為取得生存空間的、更廣泛的戰略的一部分。當德國為取得生存空間不可避免地向東挺進時,捷克斯洛伐克就將成為後方的威脅。所以,捷克必須消滅,此刻正是時機,因為英法兩國不想打仗,俄國不願干預,意大利對此也不感興趣。

  希特勒講完後,戈林兩眼閃閃發光,沖到台前,抓住希特勒的手。「我的元首」,一小時前曾發誓要阻止他的戈林衝口喊道,「對您之舉世無雙的戰略,本人表示由衷的祝賀!」沒有反對意見,連討論也無須進行。戈林與希特勒一起朝站在角落裡的凱特爾、勃勞希契和貝克走去。「就這樣吧」,他說,「我們先碰碰東方(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勢。然後,我會給你們3到4年的時間,到那時,我們再去碰碰西方的局勢。」

  三位將領當時未說什麼,但到了次日,貝克寫了一份嚴厲批評的備忘錄。他宣稱,今日之德國並不比1914年的德國強盛,更易毀於空襲。更有甚者,德國面臨著捷克斯洛伐克、法國、英國和美國之四國聯盟。「德國的對手,他得出結論說,「不但有可供其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且其人力物力皆遠勝於德國及其盟國。」

  5月30日,貝克將此陰暗的評價交給了勃勞希契。勃勞希契問凱特爾,如何讓元首知道才是上策。凱特爾建議,將有關政治的部分刪去,免得希特勒因此連對法國干預時力量對比的分析看也不看便將它扔在一邊。勃勞希契採納了這一建議,並在朱特堡炮兵學校舉行的一次會議期間,將刪節後的文本呈給了希特勒。元首極力反對:報告不客觀,過高地估計了法國的軍力。「這是陸軍的另一次災難」,凱特爾寫道,「使勃勞希契進一步喪失信心。對此,我是深感遺憾的。但元首並未拿勃勞希契是問,而是拿貝克和總參謀部是問。」希特勒力排眾議,決定以武力對付捷克斯洛伐克,並令陸軍於10月1日執行。這樣,「綠色計劃」的第四個文本便付諸實施了。

  在法國邊境上建造「西壁」防禦系統的任務,由建築高速公路的弗裡茨·托特承擔,並加速進行。數星期後,近50萬人便在加緊修建工事,以便在東線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閃電戰的同時,能以最小的兵力抵住法國。與此同時,德國也加緊了它的宣傳戰。其目的,用元首自己的話來說是「用威脅的辦法,嚇住捷克人,磨掉他們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一定要使我們的民族團體懂得如何支援我們的軍事行動,並影響中立派,使之有利於我」。

  朱特堡會議期間,德國駐莫斯科大使來文,加強了希特勒東進的決心。馮·德·舒倫堡伯爵報告說,捷克斯洛伐克有意要避免衝突,準備在合理範圍內作出讓步。「此處之一致看法是,目前蘇聯將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被拖入戰爭。究其原因乃是,國內情況困難和懼怕兩線作戰。」

  歐洲危機的舞臺已佈置好了,這舞臺將使5月事件顯得微不足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