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乞丐到元首 | 上頁 下頁 |
四〇 |
|
與此同時,希特勒用不顯示權力的辦法,極力撫慰老頭子。他未頒發總令,也未加強紀律。相反,他于當年夏天在慕尼黑忙著加強黨內的支持力量,並悄悄地將原用來維持政治大會秩序的那個召之即來且手段兇狠的小組,擴充為一支組織嚴謹、身穿制服的編外部隊。這支編外部隊于8月初建立,名曰「體操運動師」。據黨的一份公告稱,建立該師的目的「是要將青年黨員納入一強大的組織,利用他們作為進攻力量,供党指揮。」兩個月後,它獲得了一個較能說明問題的名字:「衝鋒隊」。就希特勒而言,衝鋒隊不外乎是維持秩序的一種政治工具。同時,由於他們身穿制服在街上巡邏,可在熱愛糾察的市民面前,炫耀一番。但是,衝鋒隊隊長羅姆卻將它看作是一支真正的武裝力量,是自己的私家軍。衝鋒隊的核心是「自由兵團」各部,他們對早期的戰歌也略作修改: 頭戴卍字盔, 臂戴黑白紅袖章, 希特勒衝鋒隊, 我們的名字多響亮! 由於建立了一支私家軍,黨這個工具又完全受他控制,希特勒便準備將黨引上一條新的、更加「革命」的道路。在爾後數月內,他調唆起一系列的公開挑釁事件。這次騷動開始時,從表面上看,所有行動都是無意的:街上某猶太人受襲擊,不法地揮舞旗幟,散發小冊子,還有一些小的爭吵,等等。然而,繼這些小小的擾亂治安行為後,1921年9月14日卻發生了一件大事,事情發生在「巴伐利亞團」在羅文布勞酒店召開的會議上。「巴伐利亞團」是個聯邦主義者的組織,它接受魏瑪政府的社會綱領,卻反對其集權主義。正當該團的領導人,被希特勒看成是其「最危險的反對派」的工程師巴勒斯特開始演講時,希特勒大踏步進場。 在此之前,大批便衣衝鋒隊員已被安插在前排聽眾中。見希特勒進來,他們全體起立,高聲喊叫,為他助威。數以百計的安插在聽眾中的黨的追隨者也加入了助威的行列。赫爾曼·埃塞登上一把椅子,大聲呼喊說,巴伐利亞目前之落後狀態完全是猶太人造成的。此話一出,聽眾便同聲高喊,要求巴勒斯特「將發言權讓給」希特勒。為了防止爭吵,有人關上了電燈。結果卻是混亂。燈火重新亮後,衝鋒隊湧上講臺,將巴勒斯特團團圍住,將他痛打一頓,並將他拋進聽眾席裡。 在警方調查此次擾亂事件時,希特勒毫無悔改之意。「沒有什麼」,他頑固地說,「我們達到了目的。巴勒斯特沒有講話。」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希特勒與埃塞二人得到通知,他們將因擾亂治安而受到審判。對他倆審判所激勵的卻是暴力。11月4日,當希特勒在慕尼黑的霍夫布勞斯酒館講演時,暴力事件爆發了。 晚7時45分,希特勒進場時,大廳裡擠滿了800多人。婦女們被通知坐在前排,儘量遠離太平門。這番警告並未把馬格達蓮娜·施威耶太太嚇走。她是希特勒住所對面一家蔬菜水果店的老闆娘,也是希特勒的忠實追隨者。「我激動過分,並不真正害怕。麻煩就在眼前,這是明顯不過的。廳內多數人都是赤色分子。」事實上,來自馬非工廠、伊薩利亞儀錶廠和其他工廠的懷著敵意的工人,在人數上遠遠超過了希特勒的追隨者。另外,黨也不再享受巴伐利亞政府的暗中保護,因為總理馮·卡爾已被迫辭職,讓位給了更溫和的溫和派。 希特勒發現,社會民主黨人比他來得更早,且占了大部分位子,便下令把所有門關閉。他對衝鋒隊員們(約有50人左右)說,他們效忠運動的機會到了,「除了死後被抬出去,否則,我們誰都不准離開大廳。」他們的理論是,進攻是最佳防守,所以,一發現暴力的跡象,就立刻襲擊。「回答是三聲『萬歲!』一聲比一聲粗。」希特勒這段帶浪漫色彩的敘述,在他的追隨者的回憶中也得到反映。如同希特勒毫無疑問是這樣看待自己一樣,他的追隨者們也是這樣看待他的:必須靠戰壕裡出來、具有鋼鐵般意志的戰士,才能為祖國恢復榮譽和光榮。 正當希特勒朝講臺走去時,工人們高聲喊叫,以示威脅。希特勒置之不理,繼續前行。此時,赫爾曼·埃塞已站在前邊的一個講臺上,叫大家安靜,準備開會。他跳下臺,希特勒登臺開講。開始時,會場上傳來「呸!」聲,但是,即使前來譏笑的人們也不得不洗耳恭聽。這樣,他便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講了半個多小時。不過,他的對手們正在等待時機下手——他們把不計其數的啤酒瓶子藏在桌下,以充當武器。猛然間,某人打斷了他的講演,希特勒大聲反駁。大廳內,憤怒的喊聲此起彼伏。有個男人跳上椅子,高喊:「自由!」有個啤酒瓶朝希特勒腦袋飛去。接著又有七八個飛將過來。「蹲下!」前排的小夥子們朝婦女們喊道。施威耶太太應聲蹲下。「除了怪叫聲,啤酒瓶的乒乓聲,扭打聲,被推翻的橡木桌椅聲和木椅的折斷聲,你什麼也聽不見。廳內,他們大打出手。」 出於好奇,她抬頭一望,只見希特勒仍站立不動,儘管啤酒瓶在他周圍四散亂飛。數量上處於劣勢的衝鋒隊員們,大顯身手,兇狠扭打,不到半小時,敵人全被趕下了樓。看上去,廳內好像剛挨過炸彈似的,桌椅全被打翻,到處都是啤酒瓶。 在嘈雜聲中終於傳來了赫爾曼·埃塞的聲音:「繼續開會。請發言人繼續演講!」 希特勒繼續演講時,他的衝鋒隊員們有的在包紮傷口,有的被抬了出去。希特勒講畢,掌聲四起。就在這時,一位警察急急忙忙跑了進來,大聲喊道:「散會!散會!」 §(5) 霍夫布勞斯的爭吵向希特勒證明,只有不懼怕使用武力者才能取得成功。那晚的勝利使希特勒及品德國全國社會主義工人党威振四方。但是,隨著黨員人數的增加,誠實善良的市民們便要求結束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巴伐利亞新政府也急於遏制希特勒,但又需要確實抓住希特勒挑釁的把柄。新政府發給希特勒一張攜帶手槍的許可證,以示公平較量。 他之炫耀武力,是全德國的民族主義者和民眾表示不滿的先兆。那年早些時候,德國拒絕了盟國增加戰爭賠款的要求,法軍和比利時軍佔領了杜伊斯堡和杜塞爾多夫,以示制裁。兩個月後,盟國發出最後通牒,要德國每年支付20億馬克,連同德國出口總額的25%,作為賠款。通牒還同時威脅說,若不答應,他們便將魯爾區全部佔領。 溫和而保守的內閣決意不從,但此時已由政府控制的「中央黨」卻屈從於盟國的要求。這個投降行動激怒了像希特勒那樣的民族主義分子。他們發動了一系列暴力行動,包括暗殺「中央党」的領袖、簽署停戰條約的「罪犯」馬西阿斯·埃爾茨伯格等。那些要求維護法律與秩序的德國人,許多都把殺人兇手當作英雄來歡呼。 1921年年底,國聯宣佈波蘭將收回上西里西亞(五分之四的礦山和重工業均在該處)。這又成了激怒民族主義分子的新的原因。冬季來臨和馬克貶值,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困難,都加劇了德國人的不滿情緒。1922年復活節星期天,外交大臣霍爾德·拉德諾突然轉向東方,在拉巴羅與蘇聯簽訂了條約。這又使暴力的氣氛加劇。反布爾什維克的希特勒之流,由於不懂得這一聯盟對他們振興帝國的事業所帶來的好處,對此舉憤怒萬分。德國從政治孤立中振興,對西方盟國是個嚴重打擊。對此,他們硬是視而不見。 德國與俄國同意恢復外交關係,放棄彼此向對方提出的賠款要求,並恢復貿易。如事先未與對方商量,一方不得與第三方簽訂會影響對方的經濟協定。俄國需要現代技術;德國則決心違背凡爾賽條約限制軍事力量的條款而又不引起設立在其領土上的國際限制委員會的懷疑。列寧早已要求德國協助蘇聯改組紅軍,而國防軍的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也巴不得同意。於是,兩國的軍方便加緊聯繫,來往密切。小小的德國軍隊開始訓練紅軍,還從中學到了使用特種武器的知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