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乞丐到元首 | 上頁 下頁 |
三 |
|
※第一章 根深蒂固 1889—1907 §(1) 希特勒很少談及自己的家事,但對其少數心腹,他卻也承認,自己無法與父親相處,因為父親獨斷專行。他母親是個性格安靜而溫柔的女人。希特勒雖然極尊重母親,但家庭的主宰卻是父親。父母都是瓦爾德維爾特爾人。這是個奧地利的農村,位於維也納西北部,離現今的捷克斯洛伐克邊境不遠。據希特勒族中人說,他的家族有摩拉維亞人的血統。在奧地利,希特勒是個很普通的姓氏,有可能是從捷克人的姓「希德拉」或「希德拉切克」演變而來。1430年以來,瓦爾德維爾特爾村姓希德勒的,其姓氏有過許多拼法,從「Hyd-ler」變為「Hytler」再變為「Hidler」(這三個字拼法不同,讀音卻極相似,不同者只是「德」與「特」而已——譯注)。1650年,阿道夫·希特勒之母親的直系祖先有位就叫格奧爾格·希德勒(Georg Hiedler)。他的後裔有時也將其姓拼成「Hüttler」或「Hitler」。在那個時代,像莎士比亞時代的英格蘭一樣,拼寫既無關緊要,也不規律。 瓦爾德維爾特爾的風景平淡,地處丘陵地帶,多樹林。斜坡上長滿了整齊的林子,也有勤勞節儉的農民世世代代開發出來的耕地。希特勒的父親于1837年6月7日出生在斯特隆斯村,其母生他時是個42歲的未婚女人,名叫瑪麗亞·安娜·施克爾格魯勃。因為村子小,斯特隆斯還不能獨立成為教區。所以,新生兒便在多拉薩姆登記,名叫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非婚生子」。父親姓名一直是個空白。於是,便產生了至今仍待揭開的謎:他可能就是鄰近村子的。希特勒的祖父也有可能是位有錢的猶太人,名叫弗蘭肯伯格或弗蘭肯雷德。瑪麗亞·安娜曾在格拉茲這位猶太人家裡當過傭人,使她懷孕的可能是主人年輕的兒子。 阿洛伊斯快5歲時,鄰村希皮塔耳,一個名叫約翰·格奧格·希德勒的遊動磨坊工與瑪麗亞成了親。但她與小兒子過的生活依舊很艱苦;5年後她便去世,繼父又開始流浪。此後,阿洛伊斯便由希德勒的兄弟約翰·奈波穆克(住希皮塔耳村,門牌36號)撫養成人。這間農舍以及鄰近的一間,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少年時代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希特勒曾在這裡度過五六個暑假。 後來,希皮塔耳的情形變得使阿洛伊斯無法忍受,於是在13歲那年,他「打理小小的背包,逃出家門。」這段插曲(如果屬實),後來在他兒子阿道夫·希特勒所著《我的奮鬥》一書中成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在絕境中作出了決定,上了路,身上只帶著幾枚左爾登(德奧兩國以前的銀幣——譯注)作路費,投身于吉凶未卜的未來。」一路上,他東打零工,西打零工,一直到了這個冒險青年心目中的麥加城——維也納。在維也納,他當上了鞋匠的學徒。5年後,他學會了做鞋的手藝,卻又決心「幹點像樣的活」,於是,他便入伍,成了邊防軍。這樣,他便成了一名公僕,比神職還高出一頭。 他勤奮用功,通過了特別考試,到24歲時,已升為監管之類。 這種級別,對瓦爾德維爾特爾村人說來,是一種超凡的榮譽。 雄心勃勃的阿洛伊斯,此後定期得到提升。1875年,他當上了設在多瑙河上的與德國隔江相望的布勞瑙海關的督察。 對阿洛伊斯的起步青雲,最感驕傲的莫過於是將他撫養成人的人——約翰·奈波穆克·希德勒。希德勒之族人,從未有居此高位者。由於沒有男嗣得以繼承希德勒之姓氏,奈波穆克遂於1876年春末決定採取一些措施。(他可能另有動機。村裡的閒話說,阿洛伊斯是由他所生。寫過青年時的希特勒的作家弗朗茲·耶欽格說,希德勒或許是想通過將阿洛伊斯合法化的辦法,確保他的職業。「如他的父親是個猶太人,這是個很強有力的動機。」)6月6日,他的女婿和另外兩名親戚,稍事旅途後,便到了維特拉鎮,在公證人面前作了假證,偽稱「希德勒的哥哥」——他們將他稱為「希特勒」——曾數次當面對他們說過,並在他死前(1857)所立的不可更改的遺囑中稱他曾生過一個私生子,名叫阿洛伊斯。他要求將他合法化,並立他為嗣。 「希德勒」被改成「希特勒」,這可能是出於疏忽,但更可能是農民之狡計使然,目的是故意將此事弄得含混不清。次日,約翰·奈波穆克·希德勒與三名親戚一同來到多拉薩姆——阿洛伊斯出生時就在該地登記。在查驗了由三位證人簽署的文件後,年老的教區牧師查閱了該區的婚姻登記冊,並證實,在1842年確有一名叫格奧爾格·希德勒的男人與一名叫施克爾格魯勃的姑娘結婚。他於是便同意更改出生登記。但是,要麼因為遲疑,要麼因為暗中有所提防,他在將「不合法」改成「合法」,並將嬰兒姓名「施克爾格魯勃」劃掉時卻未將另一個名字補上。在最後一個欄目裡,他密密麻麻地寫道:「簽字人證實,本欄所登記為『父名』的格奧格·希德勒,與簽字人甚熟,據稱,他根據孩子母親的意見,同意接受阿洛伊斯,承認系孩子之父,並希望本區將孩子列入洗禮名冊。」 三名證人的簽字是由牧師代勞的,由三人依次畫押——各自畫了個十字架。 登記冊修改一事,既沒有日期押腳,又沒有簽名,那位牧師會生疑,這不是沒有道理的。他不僅將父名寫成「希特勒」,而不是婚姻登記冊上的「希德勒」,而且他也明白,這套手續從頭到尾都是不合法的,原因有二:第一,除非通過法庭,否則已故之人是不能被承認為父親的;第二,做母親的需將事實予以證實。 這件事中,還有一處含混的地方——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是否同意接受新名。對他,不合法之私生子並不十分難堪;在奧地利南部,此事已不足為奇,在遙遠的山區,私生子的出生率高達40%。在農村,孩子就是命脈;任何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人都是受歡迎的。而特別令他難堪的是更改姓名,因為「施克爾格魯勃」業已多少作出了一些成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