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納德 | 上頁 下頁
一〇


  不久蘇聯代表回電表示同意,並問他什麼時候可以啟程。這時,陳納德反而覺得為難起來,只好以遷家需要花很長時間為由,作為緩兵之計,以便搪塞了事。

  誰料他們仍然死盯不放,纏了他數月之久。

  最後,直至陳納德把他們的來信原封不動退回,這件事才算了結。

  數月之後,軍部竟然下令停止這種演習:「不准再作降落傘訓練,我們要在還沒有人受傷之前停止這種無聊舉動。」

  5.《防禦性追擊的作用》

  1930年。

  陳納德有幸被保送進入空軍戰術學校。

  這所學校設于弗吉尼亞州的蘭黎機場內。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著名空軍駕駛員克萊頓·比斯爾,是這所戰術學校的老師。他傳授的空戰概念,仍然是老一套的「黎明巡航」和「混戰」的西線式戰術。

  比斯爾甚至建議,戰鬥機在抵禦轟炸機的進攻時,戰鬥機可以從上面投下一個連著鎖鏈的球,以此撞壞轟炸機的推進器,達到阻擊轟擊機的目的。

  實際上,比斯爾的戰術,根本就不適宜於抵禦那些新型的轟炸機,而陳納德總覺得不對勁,可一時又找不到有力的證據。

  不久,新式的「馬丁B—10」型轟炸機出現了。其時速達235英里,且配有五門小炮,而「波音」廠的P—26型戰鬥機,時速為225英里,只配有二門小炮,自然難與轟炸機相抗衡了。

  意大利軍事理論家裡奧·杜赫將軍,極力鼓吹「轟炸至上」的理論。

  杜赫主張,將那些遠距離飛行和運彈量大的重型轟炸機,分佈在各個機場。一旦有敵情出現,各個機場的轟炸機立即以縱隊方式,一批批地對準目標飛去。他認為,地面武器無法及時形成對付這些轟炸機的防禦網。如此經過3~4天的連續轟炸,被攻擊的國家就會不惜代價求和。而且歐洲許多軍事專家也斷定,轟炸機一旦進入空中,將是無法阻擋的。很快這種理論便成了美國空軍推崇備至的「聖經」。那些愛好轟炸機的熱心鬥士也更加瘋狂起來了。許多曾在一次世界大戰中西線活躍過的戰鬥機好手,卻不約而同地改習轟炸機了。

  陳納德一直認為,這種理論只是一派胡言而已。根據他在夏威夷的飛行演習經驗,陳納德深信,轟炸機固然是空軍力量中的一個支柱,而一個良好的空軍是不能沒有戰鬥機的。在未來的戰爭中,戰鬥機肯定會像轟炸機一樣,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過,他認為,要抵抗敵機的攻擊,必須配備靈活而有效的自衛武器。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要駁倒「轟炸至上」理論,就必須從空戰理論上加以研究。

  於是,陳納德著手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空戰紀錄文獻。

  他發現一個至少自拿破崙時代以來就存在著的軍事原理:在所有的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交戰雙方的火力差,並不等於火力單位數目的差異,而是火力單位數目差的平方。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由兩架戰鬥機編隊的機組攻擊一個目標,其結果不只是二對一的優勢,而是四對一的優勢。他斷定,兩機小組是最容易運動的並最能集中火力攻擊轟炸機或敵人的戰鬥機,同時又最能保護每一個進行攻擊的駕駛員。

  在這方面,早年德國的空軍名將波爾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運用了這一軍事原理。他曾主張兩架戰鬥機編組作戰,因而可以說他是發明戰鬥機戰術的鼻祖了。

  波爾克於1916年10月因飛機失事喪生。

  1917年的春天,他的弟子裡卻杜汾,運用他的那套理論,創出了著名的「飛行馬戲班」。

  他們在空中大顯身手,飛機穿梭般地飛來飛去,嫺熟的飛行技術無疑使協約國的飛行員感到吃驚。

  裡卻杜汾的「飛行馬戲班」可以說是第一個真正使用編組作戰的空軍部隊。

  後來,戈林掌握德國空軍,卻十分輕視裡卻杜汾的編組作戰戰術,讓「飛行馬戲班」採用個別「混戰」的戰術,結果很快便被對方殲滅了。

  另一方面,陳納德認為,情報工作已經成為現代戰鬥機作戰的一個重大問題。

  如果沒有一系列準確的情報,讓戰鬥機瞭解到敵方高速飛行的轟炸機所處的位置,而妄圖起飛攔截的話,這無疑是大海撈針,談何容易。

  1931年,當空軍舉行為期兩周演習時,由於情報工作的滯後,而延誤了戰機。

  敵方轟炸機群從來特機場起飛,攻擊某目標,而防空人員組成的情報網,只提供了一道這樣的命令:「據報,敵轟炸機群已于上午9時飛抵某處上空,速即起飛,並予痛殲。」

  駐地戰鬥機接到命令,趕到目的地時,敵機早已完成任務返歸了。戰鬥機因沒有發現敵機,也只好頹然飛返。

  於是,官方評判員法蘭克少將作出結論說「由於轟炸機的速度增加,體積不斷擴大,戰鬥機根本無力擔任截擊任務了,所以,空軍擁有戰鬥機隊,無異是空有其表」。然而,奇怪的是,擔任第一戰鬥機大隊隊長之職的羅伊斯少校,在這次演習中甚至連轟炸機的影子都沒有見到,後來竟然擢升為少將,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還擔任了要職。不久後,亨利·阿諾德將軍(當時僅是個中校,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將軍級指揮官),在太平洋沿岸主持了一次空軍演習。

  他率領好幾個轟炸機中隊,從聖選戈起飛攻擊馬區機場。擔任守衛的戰鬥機隊必須起飛迎擊。

  但是,當時嚴格的軍事條例規定,戰鬥機隊一定要在機場列隊,等待司令機升空發令,然後才能編成隊形。就是在這一刹那之間,敵方轟炸機隊早已發動攻勢,完成任務而離去了。

  這樣造成了一種戰鬥機無法截擊現代化轟炸機的既成事實。

  阿諾德將軍從這次演習中,也得出了一個結論:戰鬥機在戰時是無濟於事的。

  空軍戰術學校採取了阿諾德將軍的報告,作為教材加以研究和教學。

  一貫勤于思考的陳納德,終於克制不住了。

  他一口氣寫了一篇內容長達8頁紙的批駁文章 ,批評阿諾德的結論和建議。

  阿諾德看了後,寫信讓學校方面查問;

  「這個混蛋陳納德是誰呢?」

  陳納德仍然堅持己見。幸虧,陳納德在空軍戰術學校畢業的時候,隨校遷入亞拉巴馬州的麥克斯韋爾機場,並且擔任了講授戰鬥機戰術的高級教官。

  然而,從此他便成了空軍高級將領們的眼中釘。兩年後,又一次大規模的空軍演習,於1933年在諾克斯炮臺舉行了。

  整個演習計劃,全部是由空軍部隊的軍官們設計的,其中沒有一個戰鬥機駕駛員參與。

  轟炸機隊的駐地是在俄亥俄州的竇敦。

  戰鬥機隊的駐地則在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轟炸目標定於諾克斯炮臺的陸軍根據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