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車爾尼雪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可是,樞密院依然根據業已破產的假證據,判處車爾尼雪夫斯基有罪,並上演了本書《引言》中描述的那場假死刑鬧劇。 沙皇沒有忘記論功行賞。他批示讓打入《現代人》雜誌的文化特務發一筆小財: 「皇上特旨,給予B.柯斯托瑪洛夫一次性嘉獎500銀盧布,直接從國庫開支,以示獎勵。」 過了兩年,第三廳決定讓這個「猶大」繼續扮演文學家的角色。作出一個決定: 「為嘉獎B.柯斯托馬洛夫的功績,公款出版他的《全集》。所需的1366盧布35戈比經費,全部由我廳擔負……」 財政部長擬定了一份收買叛徒殺害革命者的財政計劃。1863年8月5日,他用暗語寫信通知內務部: 「殺害激進的樂隊指揮者,明晚9——11時,可從Φ.Τ.Φ.處領取1000盧布。他必須以自己母親的名義先準備好一張收據;但不過,其母親不應該知道此事的具體內容……」 再說鐵窗內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回憶起10年前的往事。 記得和未來的妻子的幾次談話中,就預感到等待著他的命運是什麼。曾對她說: 「每天都可能被逮捕……從我身上找不到任何罪證,可是卻把我當作重大嫌疑犯。叫我怎麼辦?我只有沉默,沉默。可是,卻纏住我不放,這是很使人討厭的。如果我大膽而激烈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呢?那麼,就很難出獄了。」 可見他早就有了隨時被捕入獄的思想準備,也有了如何應付的策略。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家,身陷囹圄並不等於解除武裝停止鬥爭。他準備長期坐牢,他的鬥爭武器就是筆、墨和紙張。 在等候審訊的情況下,他向當局提出一個正當而又合理的要求:你們知道我完全是靠賣文糊口的。而今被捕在押,家屬孩子無以為生,因此要求允許在獄中讀書和寫作。不能再寫政治論著,總還可以翻譯一些外國文學,寫一點無關政治、純粹是家庭生活的消閒文藝小說之類罷。 車爾尼雪夫斯基給偵查委員會正而八經寫了一封信,巧妙地表白說: 「順便說說,我早就想成為一個文藝小說作家。可是,像我這種性格的人,不宜在年輕時代從事文藝創作,過早了也不會有成就。如果不是因為被逮捕中斷寫政論,因而非常缺錢,我也不會在35歲的年齡開始發表長篇小說。要知道,盧梭和英國作家戈德溫都是大器晚成。小說是為廣大讀者而寫的,這是一種嚴肅而鄭重的事業。它形式的靈活性,是通過厚實的思想內容來體現的,從而使讀者受到啟迪。所以,我搜集材料是為年老時搞創作而準備。」 他的這個請求,表面看來近乎天真;而暗中卻充滿了某種隱秘的機謀。 我們知道,他之所以沒有及早從事文學創作,當然不是信中陳述的理由。真實的原因是,當初他是把傳播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和普及唯物主義看得高於一切的。目下他更不只是為了金錢才要求寫小說。如今他身囹圄,只有選擇寫小說作為一種手段,在它的掩護下委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 剛好歪打正著,他的這封信騙過了偵查委員會的眼睛。警察們專心一意要尋找的是反政府的「罪證」,根本沒把秀才做文章看成什麼大事情。上面批准同意;但文章須經過委員會審閱。 於是,身居囚室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認認真真做起文章來。在等待判決期間,他加緊翻譯各種歷史文獻和文學名著。如像盧梭的《懺悔錄》、貝朗瑞的自傳片段、聖西門的回憶錄片段、麥考利《英國歷史》的個別卷、施洛謝爾的《世界史》、格爾溫努斯的《十九世紀史》、紐曼的《美國史》、金萊克的《克裡米亞戰爭》等等,都是在被監禁的1年零10個月期間翻譯完的。當時為寫盧梭傳記準備的大量材料還保存至今,其中有上千頁的盧梭文章摘錄,和他所作的批註。後來因流放西伯利亞,《盧梭傳劄記》的寫作被迫中斷了;有關的手稿以及盧梭的著作,又沒有寄往西伯利亞。 鐵窗內的小說創作也大獲豐收。寫了不少中篇和短篇。完成了《阿爾菲利耶夫》,《小說中的小說》,《自傳片斷》和《小小說》。其中最有價值的是他的長篇名著《怎麼辦?》 據統計,在678天裡他總共寫出了200多個印刷頁的著作。當他的表弟佩平到監獄探望,替他送出大包手稿時,簡直對他的超人毅力和寫作速度感到萬分驚奇。 3.大器獄中成 1863年2月的一個星期天,一位穿著簡樸的官員,經過鑄造廠街時他的腳被一包東西絆了一下。開始那官員很高興,以為財喜臨門;可是很快就失望了,原來是一大摞文章手稿。上面有一個奇怪的標題赫然入目:《怎麼辦?》他等了片刻不見有人轉回來認領。於是便步履蹣跚地往家走,思索該怎樣處理這包東西。 過了一天,在《聖彼得堡警察署公報》上刊出了一則尋物啟事。 「遺失手稿啟事。2月3日,即星期日下午一時,在鑄造廠街和巴塞恩街轉角處,遺失一包物件。紙包內有裝訂整齊的一摞手稿,標題是《怎麼辦?》。若有人拾得這個包裹,請送到克拉耶夫樓房,交涅克拉索夫收。即付酬金50銀盧布。」 尋物啟事所要找的手稿,就是車爾尼雪夫斯基著名長篇小說的前幾章。車爾尼雪夫斯基囚禁要塞的第五個月,就開始創作這部長篇小說。他在受審和宣佈絕食的同時,還不斷利用間歇從事寫作。1863年1月26日,手稿的開頭幾章上呈警察總監。總監只會偵察破案,未必懂得分析文章;按規章通過審查認為沒有問題,便認可放行。趁表弟佩平探監時,車爾尼雪夫斯基托他把手稿轉交給《現代人》編輯部。涅克拉索夫不等小說完稿,就決定在《現代人》雜誌上先行發表開頭幾章。那天他親自把手稿送印刷所,可是他突然中道折回,心急火燎地對妻子說: 「咳,糟糕,我把手稿丟啦!……今天鬼使神差去坐簡便馬車,沒坐轎式馬車。這次距離很近,卻把厚厚的一摞手稿丟了!」 就在涅克拉索夫發佈手稿遺失啟事的這天,恰好要塞醫師向司令報告,車爾尼雪夫斯基又一次宣佈絕食。 4天過去了。在《聖彼得堡警察署公報》上接連登了三次遺失啟事都毫無反響。涅克拉索夫打算到各家報刊去登啟事,定出更高的賞格。第五天他在英國俱樂部吃中飯,收到家裡一張便條:「手稿送來了……」 那麼,這部多災多難的《怎麼辦?》,究竟是一部怎樣的小說呢?我們且抄錄它的開頭第一段以饗讀者: 夜裡——那一夜有雲,黑沉沉的,——兩點半鐘,利堅橋中央忽然火光一閃, 發出手槍的聲音。看守橋樑的聽到槍聲馬上奔過去,幾個過路的也聚攏了,但是發出槍聲的地方竟不見一個人或一件東西。可見這不是殺人,而是自殺。 有些喜歡潛水的人,過了一會兒就拿出鉤竿,甚至還拿來一副魚網。他們鑽進水裡,摸索、打撈,結果只撈起五十來塊大木片,屍體卻沒有找著,沒有撈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