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俾斯麥 | 上頁 下頁
四八


  第二十六章 兩盟·殖民·保王

  柏林會議以後,德奧結盟之前,俄國財政枯竭,國內形勢緊張。國外,英國海軍仍在地中海,若英俄衝突,英艦隊即可立即過海峽而入黑海,控制俄國的黑海貿易。俄國指望恢復三帝協議,離間英奧接近而增強自身力量。三帝協議因德奧對它執無所謂的態度,早已名存實亡了。因為戈爾查科夫老弱多病,沙皇讓新任副外交大臣吉爾斯來縫補舊夢。駐倫敦大使舒瓦洛夫也參與其事。

  因柏林會議和關稅保護法的出臺得罪俄國後,俾斯麥早就想找個機會改善與俄國的關係。1897年,他甚至以對英國暗送秋波的方式來激起俄國採取主動。果然,俄國新任命了彼得·沙布羅夫為駐柏林大使。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要新大使「通過與德國締結協定為俄國取得必要的支持」。10月,俾斯麥對沙布羅夫說,締結雙邊關係還不如重建三帝同盟,並說之所以要奧匈參與是為了抗衡英、法。

  1880年,英國議會選舉,獲勝的格萊斯頓,給還未開始醞釀的三帝同盟橫插來一杠子。格萊斯頓要同俄國一起督促土耳其兌現柏林條約中有關巴爾幹的決議。格萊斯頓也知道列強必須聯合行動才會有效。俾斯麥又利用此說來提出召開一次柏林大使會議。俾斯麥並不為此會操心,也未參與。他眼看著格萊斯頓的三把火燒掉了以往的英土同盟和英奧合作,格萊斯頓的政策與奧匈反目,這無異於在給三帝同盟創造條件。

  7月底,俄國催促俾斯麥重開三帝同盟談判。9月上旬,俾斯麥邀請奧匈帝國外交大臣安德拉西的繼任海默爾到他的莊園弗裡德裡希斯魯。海默爾支持再建三帝同盟,但提出,俄國必須認可奧匈帝國在西巴爾幹的領導地位和對塞爾維亞的保護,適當時候,兼併波黑及新帕紮爾的贊雅克。「好大的野心!」俾斯麥想,「不能讓俄國人知道,這應與『德奧密約』一樣看待。」

  送走海默爾後,沙布羅夫又進了門。與俾斯麥晤面後,沙布羅夫向吉爾斯做了彙報,並特別強調德奧之間沒有反俄密約。此後,吉爾斯與奧地利駐俄大使卡爾諾基舉行了數次會談。1881年3月上旬,海默爾同意了協定草案。

  3月13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民意黨人的一枚炸彈炸得粉身碎骨。自從他的父親在克裡米亞戰敗服毒身亡以來,他就害怕自己死於非命。1866年第一次對他暗殺未遂,1879年後又有槍擊、顛覆列車、炸毀冬宮的策劃。這次他送命的地方離冬宮還不到1公里。自由民主主義分子在俄國的廣泛活動,俾斯麥早有所聞,他要駐俄大使每天早晚對他發報,若電報中輟,便可斷定聖彼得堡陷入暴亂。

  亞歷山大二世遇刺暴亡,第二天三世即位。他是二世的次子,兄長死後他才成為皇儲。他反對父親縱容「自由化」,上臺便宣稱要以東正教、專制、民族性三原則治國。數日後便打發吉爾斯去繼續三帝同盟的談判。

  1881年6月18日,三帝同盟秘密協定由俾斯麥、俄國大使、奧匈帝國大使在柏林簽署。這個同盟是非軍事性的,與1873年訂立的諮詢公約不同之處是,它是一個中立協定。條約大致為:

  1.在三國之一與第四國交戰時,所有三國均應互守善意中立。

  2.俄德一致聲明,尊重柏林條約對奧匈帝國保證的新地位及利益(指奧對波黑的佔領)。三國相互承諾,在對土耳其歐洲部分領土有任何改變前,必須進行三方協商。

  3.三國均承認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不許軍艦任意通過,並監督土耳其執行。

  9月,威廉一世在但澤接見了他的侄孫亞歷山大三世,俾斯麥同與沙皇同行的吉爾斯又舉行了會談。10月,奧外交大臣海默爾突然身亡,原駐俄大使卡諾基接任。

  1882年5月,俾斯麥利用意大利與法國搶佔突尼斯失勢,又乘機簽訂了意大利、奧匈和德國的三國秘密同盟協定。但此一舉動又使俾斯麥和德國再次開罪于教皇,因為羅馬教廷的世俗權力正是意大利剝奪的。

  1883年夏,俾斯麥病得不輕,大家認為他會先於老皇去世。約翰娜請來了曾為次子比爾減肥並治過關節炎的猶太醫生恩斯特·施魏寧格。施魏寧格給他制定了節飲食、禁烈酒、多吃鯡魚、放鬆精神、提高睡眠質量的計劃。情況稍有好轉,俾斯麥就任性貪杯,施魏寧格干涉,他還要擺架子發脾氣,哪知這位三十才出頭的猶太佬脾氣比鐵血宰相還要大,只見他把桌子一拍,對牛高馬大的首相老爺吼道:「你要不聽我的,只有死路一條!我不是你家的奴才,我走!」約翰娜嚇得半死,連忙苦勸,俾斯麥只好認錯。一個半月後,俾斯麥體重減去50磅,他的精力和體力都得到了驚人的恢復。施魏甯格也成了他們家的至交。

  俾斯麥也像晚年的歌德一樣精神煥發地「創建」。以往俾斯麥對海外殖民不聞不問,普法戰時即有漢堡不來梅的商業、航運公司要求開拓殖民地,「貼現」和「布萊希德勒」等大銀行也極力支持。俾斯麥認為還無力與英國佬競爭,便說,才建立的年輕的德意志帝國要去搶奪殖民地,就會像有貂皮大衣而沒有睡衣的波蘭貴族。

  80年代初,國際局勢對德國有利。法占突尼斯、英占埃及、俄占土庫曼,使法意、英法、俄英關係緊張,各國糾紛為俾斯麥提供了坐收漁人之利的機會。當時柏林有家《鬧劇》幽默雜誌刊載了一幅漫畫:俾斯麥大大咧咧地坐在地球頂端安樂椅上;亞歷山大三世臉上寫著阿富汗和波斯要衝處一個地名字樣,在下邊亞洲的小窗口探出頭來窺視;英國人法國人站在印度洋周圍瘋狂地揮拳相向。畫中的俾斯麥說,如果有人在地球下方給我找點什麼事幹的話,我十分樂意。

  不來梅商人呂德裡茨1883年在西南非的安格臘—貝肯建了個居民點,他請俾斯麥保護。俾斯麥問英國,對此地有何要求?英國人說此舉是破壞英國的權益。俾斯麥問,英權利根據何在?英殖民大臣連忙去問開普敦殖民地政府。開普敦久無以對。俾斯麥便於次年4月宣佈此地屬德,此即德國第一塊殖民地,德屬西南非洲。1884年到1885年,德意志國旗順次在喀麥隆、多哥、德屬東非、新幾內亞東北及周圍島嶼(年底改名為俾斯麥群島)升起。此時,英國人為國內外事務糾紛忙得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德國人混水摸魚,更不用說和漁翁吵嘴打架了。

  1882年,柏林一本名為《中國》的書十分搶手,著者是柏林大學校長李希霍芬。書中分析山東的地理礦產風土民情,主張佔領青島膠州灣,從此修築一條鐵路,貫穿魯冀豫產煤區,泊來品由此入內,棉花土特產從此輸出,以蒸氣作動力的艦船,可在此補充燃料而續航。當地勞動力賤,不管飯每日工價僅150文。外國資本可利用此機會產出廉價商品供應世界市場。李希霍芬是地理、地質學家,亞·洪堡的學生,1860年去遠東遍訪南洋,在加利福尼亞5年發現大金礦。返東方,從1868至1872年間出入了中國7次,考察凡13省。1877年起陸續刊行《中國旅行記和調查報告》外加一部《中國地圖集》,36卷「報告」在其死後7年才出完。70年代此人曾有專門報告呈威廉一世,當由權傾朝野的俾斯麥收閱,因無下文故出《中國》一書。此為學術加殖民的產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