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俾斯麥 | 上頁 下頁
四三


  1872年9月日至512日,奧皇和新任外交大臣安德拉西、沙皇和戈爾查科夫與威廉一世、俾斯麥在柏林聚首。國外報刊評論說,歐洲三帝會晤,標誌著新的神聖同盟在意識形態上把歐洲大陸劃為東方和西方。

  10月,俾斯麥收到德國駐巴黎大使發來的報告,報告認為梯也爾提倡共和,不適合當法國首腦。俾斯麥的看法恰恰相反。這位駐法大使,即是前普魯士駐梵蒂岡公使阿尼姆。阿尼姆1824年生於波美拉尼亞一個大容克家族,他家與俾斯麥妹夫是遠親,他本人又是俾斯麥在亞琛時那位厚道的上級阿尼姆—博伊岑堡的女婿。1862年,俾斯麥訪問倫敦的隨行人員中就有這位小阿尼姆。

  10月底,阿尼姆突然回到柏林,直接跑到威廉皇帝那兒闡述自己的外交觀點。並用明碼電報公開主張普魯士干預恢復法國君主制。同時,阿尼姆還與俾斯麥的老政敵曼托菲爾相勾結。曼托菲爾倒是對阿尼姆不感興趣,他將阿尼姆拜訪之事寫信告訴了俾斯麥。

  1873年5月,梯也爾下臺,麥克馬洪元帥當選為總統。8月南錫主教發表公開信,要求信徒們為斯特拉斯堡和梅斯的回歸祈禱。接著5個法國主教發表講話,號召人們支持阿爾薩斯—洛林天主教徒反對法爾克的「文化鬥爭」。威廉一世受驚了,他馬上認為俾斯麥有理,阿尼姆的話聽不得。1874年2月,阿尼姆被改派為駐君士坦丁堡大使。

  1874年4月,阿尼姆回鄉度假。維也納和南德一些報紙發表了阿尼姆提供的一些材料。它們議論了普魯士和羅馬教廷衝突的由來。5月15日,威廉一世在俾斯麥的要求下,讓阿尼姆停職接受審查。6月中旬,新任駐法大使報告阿尼姆私自取走了86份外交文件。阿尼姆發表聲明說,取走文件是為了應付俾斯麥的攻擊。7月7日,俾斯麥到巴伐利亞基辛根療養。他每天乘馬車往返療養院和溫泉。

  7月13日,他照常行駛在薩勒河右岸。當他脫帽對一些向他致敬的行人答禮時,箍桶匠學徒庫爾曼,用手槍行刺,他的右手被子彈擦傷。庫爾曼是天主教青年會的成員,他說俾斯麥反天主教迫害神甫,他要為他們報仇。俾斯麥再次遇刺脫險,又激起了深信宿命論的威廉一世的感動和柏林民眾的愛戴。俾斯麥乘機要求:為了國家的安全,立即對阿尼姆進行刑事追究。

  10月5日,阿尼姆被捕入獄。阿尼姆是柏林名門望族,本人也討人喜歡。國內外認為工作失誤,政見不同,不等於吃裡扒外,投敵叛國,人們認為俾斯麥此舉是卑鄙的。

  12月9日,阿尼姆一案開庭審訊,審訊進行了十天,阿尼姆被判處監禁三個月。阿尼姆曾匿名發表小冊子《無中生有》為自己辯護。官司又糾纏了兩年,最後他被缺席判處五年勞役。1881年阿尼姆死於法國。

  1875年4月上旬,科隆報紙報道,法國、梵蒂岡、奧地利、意大利正在相互勾結,妄圖組成一個天主教國家同盟來對付新教的德國。4月8日,柏林《郵報》刊登了俾斯麥炮製的一篇文章 《戰爭在望》。文章說,法國在迅速重新武裝,德法戰爭遲早又會打起來。帝國並不因為「文化鬥爭」而四分五裂。4月21日,又發生了一件火上加油的事。那位曾代表普魯士與奧地利簽訂奧爾米茨和約的前首相拉多維茨的公子小拉多維茨,在英國駐柏林大使館的晚宴上酒後狂言說,若法國想復仇,德國將打它個措手不及。歐洲各報馬上詳加報道了這小酒瘋子的一席話。國內外報刊為德國軍國主義叫囂者勾勒出一副戰爭販子的醜惡面目。

  5月10日,沙皇和戈爾查科夫作為各大國的代表來到柏林。戈爾查科夫要求俾斯麥保證,永遠不對法國發動戰爭。俾斯麥強忍淩辱做了口頭保證。心裡想著,來日一定得報戈爾查科夫這一箭之仇。

  俾斯麥唐·吉訶德式的對文化的鬥爭,使教會矛盾升級到「國際化」;對阿尼姆不寬容的落井下石,使原本疏遠了他的容克們更加寒心齒冷,俾斯麥眾叛親離了;想顯示實力,招致英俄兩大國的敵意。國內外都認為俾斯麥理應完蛋了。6月,人們得知俾斯麥留任,只是威廉一世同意他長期休養。5日,俾斯麥到瓦爾青莊園去了。

  第二十四章 波黑危機·掮客

  1875年,俾斯麥在瓦爾青住了一百七十多天。這裡大自然的森林、湖泊、飛禽、走獸和靜靜的晨昏使他那狂躁的頭腦冷靜下來。11月22日和12月3日,俾斯麥在帝國國會的兩次講話中,不再以激烈言詞攻擊中央黨了。「文化鬥爭」還未放棄,國會又通過了一項禁止耶穌會在全德活動的法案。溫德霍斯特也在不少方面對俾斯麥予以合作,他支持政府的新財政措施,也不反對帝國的刑法政策。

  1876年1月,俾斯麥提出一項立法議案,要對那些主張階級之間鬥爭,以及違反婚姻、家庭和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權的人繩之以法。這項法令旨在打擊馬克思主義,但此議案未能通過。民族自由党支持議員臘斯克主張的「法律也應約束國家機關」。此時,俾斯麥想與中央黨和解,但他要等庇護九世去世後再說,因為教皇身體很不好。容克們慢慢開始支持俾斯麥,一群容克青年成立了德國保守黨,在這之前,他們就向俾斯麥提呈了黨章 ,希望他支持。

  1875年夏,俾斯麥在瓦爾青休息時,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最西部斯拉夫人的居住地,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農民基督教徒舉行起義,以反抗伊斯蘭土耳其蘇丹對他們的宗教和民族壓迫。波黑起義者要求民族獨立,要求伊斯蘭貴族從霸佔他們的土地上滾回去。波黑起義得到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等南部斯拉夫人的同情。波黑起義矛頭指向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奧匈帝國也感到了威脅,因為奧地利和匈牙利就統治了數百萬南部斯拉夫人,波黑鬥爭一旦勝利,它們就將面臨境內斯拉夫人要求獨立的危險。奧匈帝國決定支持伊斯蘭奧斯曼土耳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