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勃朗特三姐妹 | 上頁 下頁


  §一、成長的經歷

  §(一)童年

  勃朗特三姐妹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她們的父親帕特裡克·勃朗特原籍愛爾蘭當恩郡,是一個古老世家的後代。他儀錶堂堂,英俊挺拔,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當地的紡織工廠去幹活。後來,他又當了德拉姆巴利隆尼一所教區小學的教師。並一邊自學一邊教學,一直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25歲時,他設法進了劍橋的聖約翰學院,29歲獲得學士學位,並接受了聖職任命,在埃塞克斯任副牧師。後來,他又到了哈茲海德,並於1812年12月29日,和瑪麗亞·勃蘭威爾小姐在約克郡的一個教堂舉行了婚禮。勃蘭威爾小姐性情溫婉,嬌小玲瓏,是一個有才賦的秉性柔順的女子。他們情愛篤深,婚後生活充滿了歡樂和希望。第二年,他們頭一個孩子瑪麗亞降生了,1814年,二女兒伊麗莎白也來到了人間。接著,他們全家搬到了布拉德福附近的桑頓。1816年,他們生了第三個女兒,這就是夏洛蒂。轉年,唯一的兒子勃蘭威爾出世,接踵而來的是艾米莉,她生於1818年7月30日。最後一個女兒安妮是1820年1月17日出世的。很快,他們又搬到了霍渥斯。

  霍渥斯的牧師公館佇立在約克郡的頂端,是一所長方形的石頭房子。每層有四個房間,共有兩層。樓下大一點的客廳作為全家的起居室,右邊的房子是勃朗特先生的書房。而樓上的四間基本上都是給幾個可愛的孩子們用的。過道盡頭還有一小間屋子,這是孩子們的書房。公館門前有一個長滿了青草的小小的庭院,兩邊是當地的墓地,它們幾乎把房子包圍起來。

  房後有一條通往荒原的小路,踏上小路,到處是怪石和雜草的荒原迎面撲來。那裡還佈滿了起伏平緩的小山巒,小小的溪澗在山谷裡縱橫穿行。清冽的泉水沖刷著卵石,山地上長滿了石楠和越橘。整個荒原顯出了一股蒼幽寂寞的美,它與人類生活遙遙地隔開,固守著那份孤獨和寧靜。勃朗特三姐妹都非常摯愛荒原,常常徜徉其中,流連忘返。置身于這純粹的自然景色中,是她們最大的快樂。

  勃朗特夫人一連生了六個孩子,身體變得很衰弱,終於體力不支病倒了。在安定的家中,她雖有病在身,卻仍像過去那樣耐心、愉快、平靜地照顧自己的孩子。

  後來她病得更重了以至臥床不起,勃朗特夫人柔順的性格使她忍受著劇痛,從不叫苦。稍好一些的時候,她就請人把她扶起,靠床坐著,看一看窗外的景色。

  她衷心地愛著丈夫,勃朗特先生對妻子也很敬重,忙完了教區的事務,就回到家裡陪伴她。不久,幾個孩子都染上了猩紅熱病,焦急之下,勃朗特夫人日漸消瘦,纖巧的身體被死神無情地追逐著,受盡了痛苦的折磨。她的姐姐勃蘭威爾小姐從彭贊斯特趕來幫助照顧她,但這也無濟於事。她終於在1821年9月去逝了,留下了六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大的瑪麗亞還不到七歲。失去妻子的勃朗特先生悲哀異常,只好從他的宗教信仰中汲取安慰。他勤勤懇懇地料理教區的事務,卻不願與別人過分親近。他頭腦活躍,為人正直,倔強孤傲,具有愛爾蘭人特有的激情和雄心。他常把自己關在書房裡,寫佈道詞,寫詩,讀報。這種遠離日常瑣事,在寫詩、讀書中不知不覺地度過一天時光的日子,讓他感到其樂無窮。早在結婚前一年,勃朗特先生就出版了一小卷《茅舍詩集》,結婚一年後又出版了另一本書《鄉村遊吟詩人》。他的散文、詩作本身雖沒有太大的文學價值,但他那種熱衷自我表達的狂熱和渴望,卻影響、鼓舞了孩子們。

  六個孩子在封閉的家庭中以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成長起來。父親以刻板的宗教思想來教育和管束孩子,一心想把他們培養得能吃苦耐勞,不講究吃穿享受,他不讓女孩們穿漂亮的衣服,凡觸犯了他那老派的古樸風尚的,一概不寬恕。

  幾個年幼的孩子經常手拉手到荒原中去散步,他們很快就熱愛上了這片神秘的土地,在這裡盡情地玩耍,遊戲,活潑得像一群猴子。可是一旦遇上陌生人,他們孤僻、內向的性格就顯露出來,都靦腆得說不出話來。他們說話輕聲輕語,很安靜,神情比實際的年齡老成許多,非常嚴肅。父親和姨母教他們識了一些字,大姐瑪麗亞常給大家讀報紙,討論一些議會方面的事,講一些教區內的新聞。對政治的濃厚興趣和孜孜以求的心靈,體現了他們過早成熟的智慧。他們雖然每天躲在與外世隔絕的牧師住宅裡,沒有普通小孩的玩樂。

  但他們並不孤獨,他們是才智相當的姐弟,相親相愛地抱成一團,共同享受著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