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甫洛夫 | 上頁 下頁
引言


  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1849—1936)是前蘇聯偉大生理學家,俄羅斯生理學派創始人。他畢生從事心臟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級神經活動生理的研究。在研究消化生理的過程中,形成了條件反射的概念,從而開闢了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研究。從1903年起連續30年致力於這一新領域的發展,晚年轉入精神病學的研究,並提出兩個信號系統學說。他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對於醫學、心理學以至於哲學等方面都有巨大影響。他的成功終於使他在1904年獲得世界科學最高榮譽——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巴甫洛夫的一生是偉大而充實的一生,是充滿理想、追求、探索的一生,也是充滿挫折與失敗的痛苦、勝利與成功的喜悅交織在一起的一生。巴甫洛夫為了研究高級神經活動,為了揭開生命之謎,嘔心瀝血,獻出了全部的精力。他從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得失,為自己的學生、同行攀登科學高峰鋪平道路,而自己卻在較晚時期才獲得博士學位。

  巴浦洛夫在科學道路上是歷經坎坷與艱辛的。他曾一度自認為沒有前途,「不僅不能成為一名科學家,甚至連一個普通的主治醫師也當不了」,因而陷入絕望。但是對科學的信念,為人類獻身的崇高理想,為「心愛的生理學」而忘我工作的執著精神,以及在研究工作中極為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終於使他達到了光輝的頂點。從另一方面看,巴甫洛夫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是迎著逆風,頂著逆流堅持自己的研究。在尼古拉二世時期,反動學者得到嘉獎,偽科學洋洋得意,唯心主義暢行無阻,而真正偉大的科學家卻遭到摧殘。他的研究在國外也因「唯物主義氣味太濃」,而不被某些權威所接受。更令他痛心的是,當時有不少科學界的同仁對他懷有戒心,他的得意弟子與助手有的也和他分道揚鑣。

  甚至愛妻謝拉菲瑪常常用不安的恐懼目光望著他。然而這一切都沒有使他退縮,他曾幽默地寫道:「狂吠已從陰洞裡向我襲來,可卻壓不倒我的狗叫聲。」

  巴浦洛夫的偉大科學成就,以及他崇高的道德精神飲譽四海,是世界科學的寶貴財富。美國著名生理學家威廉·霍斯利·根特回憶巴甫洛夫時寫道:「全世界都受益于巴甫洛夫的超人天才。」英國生理學家劍橋大學教授約瑟夫·巴克羅夫特說:「不可能找到一個比巴甫洛夫更恰當的平凡與偉大融為一體的典範。」

  偉大寓於平凡,這是真理。在現實生活中巴甫洛夫的的確確又是一個極其平凡而普通的人,他愛好文學,收藏繪畫,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體育鍛煉,還被譽為「打棒協會大師」呢。……但過去有關這方面的描述卻很少。前蘇聯著名作家謝爾蓋·沃羅寧1984年根據巴甫洛夫同代人的書信及回憶錄撰寫的這部傳記小說彌補了這一不足。

  作者與一般這一類傳記的寫法不同,沒有枯燥乏味的說理,大篇的論述。

  作者是以巴浦洛夫和謝拉菲瑪的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為主線,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姿的歷史畫面。展現了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30年代,跨越兩個世紀,經歷兩種制度的俄羅斯現實生活。作者生動地記述了俄國知識分子階層——科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和革命家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他們和祖國、和人民休戚相關的命運。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就是在一個動盪不安、充滿矛盾和鬥爭的歷史環境中出生、成長和邁向成功之路的。

  少年時代的巴甫洛夫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影響。他的教父,一個修道院的院長,既是一位學識淵博、刻苦勤奮的學者,又是一位教子有方、嚴愛兼備的長者,加上他那儉樸的生活,善良的品德,無不深深地印入小巴甫洛夫的心靈,因此少年巴甫洛夫就以博覽群書、對問題有獨立見解而出眾。

  巴甫洛夫和謝拉菲瑪的愛情、婚姻不是一帆風順的。儘管他對她是「一見鍾情」,可她對他卻「沒有留意」。這是因為他們倆有著迥然不同的性格。巴甫洛夫對生活總是那麼冷靜、持重,對問題總有深刻的分析,獨到的見解。而謝拉菲瑪是一位活潑、熱情,充滿青春活力、富於幻想的姑娘。但是尋求真理,為祖國、為人民而獻生的共同理想,以及對莎士比亞、對荷馬的崇拜,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屠格涅夫的敬重……把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了。他們的愛情熾烈、純潔、高尚而忠貞。有一次,他們要暫時分別一年,巴甫洛夫為了寄託對謝拉菲瑪的思念,暗地留下她的一隻皮鞋,高高地放在自己的寫字臺上,天天觀賞,睹物如見人,可見他的一片癡情。

  巴甫洛夫夫婦生活和諧,彼此體貼關懷。在精神生活上他們很富有,然而在物質生活上卻極為清貧。他們經常是身無分文,不僅做試驗的經費不足,甚至連冬天取暖的木柴都沒有。十月革命後的一段時間裡,整個蘇維埃國家處於困難時期,這位享有世界盛名的教授、院士巴甫洛夫拒絕特殊照顧,堅持和全國人民一樣過著貧困的生活。他得親自開荒種菜、種馬鈴薯維持一家溫飽。他的愛子維克托就是在那個饑荒之年,為了去外省弄麵粉而身染傷寒死於途中的。

  作者在作品裡不僅塑造了巴甫洛夫和謝拉菲瑪這兩個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他們獨特的生活道路,而且還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例如巴甫洛夫的弟弟德米特裡,他是一位非常可愛的人物,開朗豪爽,幽默風趣,善於辭令,才智過人,深得門捷列夫的賞識。又如大家熟悉的作家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後來成了巴甫洛夫莫逆之交的高爾基的形象,雖然著墨不多,但在沃羅寧的筆下也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是一本難得的描寫自然科學家生活和道路的文學傳記佳作。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純熟的藝術技巧、樸素洗練的文字、生動的語言,更使作品熠熠生輝,尤其是作者把巴甫洛夫去世前寫給青年的一封信作為全書的結尾是頗具匠心的。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而是巴甫洛夫一生心血的結晶,是他自己科學事業和生活道路的寫照。信的字裡行間充滿了老一代科學家對青年無限的愛和殷切的期望。他深深知道,未來是屬￿青年的,而未來需要科學,科學需要青年。信中許多名言,至今膾炙人口,廣為傳誦。

  我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將對我國科學界,知識階層,特別是對青年人會有深刻的啟示和教益。

  1996年4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