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爾紮克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第三節 先進的文學觀點 巴爾紮克沒有留給我們什麼文學專著,他的文學觀點和藝術思想散見於他的小說的序言,與別人的通信,給一些作品寫的文學評論,以及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文藝觀點。其中,最著名的當推《〈人間喜劇〉·前言》,只要稍加整理,它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完整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綱領。可以這麼說,他的《〈人間喜劇〉·前言》不但是自己的先進的文學思想的一個體系,而且把現實主義文學理論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給他同時代及後來的文學創作者們提供了借鑒。時至今日,探討一下巴爾紮克的文學思想,仍然能給我們以啟發。巴爾紮克的文學觀點可以概括為三部分。 文學作品要寫些什麼? 以什麼作為文學作品的描寫對象,歷來是文學家、理論家們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的問題。可以說自有文學起,人們就在探討著這一問題。 我們可以上溯到古希臘羅馬時期。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裡,認為文藝摹仿的自然與真理隔了兩層,文藝是「影子的影子」,表現不出真實。他從貶低文學的角度,「控訴」以荷馬為代表的詩人們把英雄和神寫得如同平常人一樣,顯示不出「崇高」與「真理」。 因此,柏拉圖要把詩人們逐出「理想國」。與恩師的美學觀點相反,柏拉圖的弟子亞裡士多德認為,藝術作品所摹仿的對象是「人的行動、生活」,現實世界是真實的,摹仿自然的作品能給人以快感與淨化作用。 他認為,詩人應該反映現實中本質的、普遍的東西,藝術應該比普通的現實更高,以幫助人們認識客觀現實。亞裡士多德的藝術觀點,對以後的文學發展起著難以估量的影響作用。 時至中世紀,「教會文學」長期佔據統治地位,它都是取材於《聖經》,描寫上帝的全能、聖母的奇跡、聖徒的佈道與苦修等等。教會文學所描寫的完全是超世俗的,沒有絲毫人間氣息。即使是但丁,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其《神曲》仍然交織著人與神的雙重情感,帶有神秘色彩。它可直譯為《神的喜劇》,描寫的是幽明三界——《地獄》、《淨界》、《天堂》。 但丁的意識是民主的與宗教的混雜,詩歌的題材是世俗的與神靈的混雜。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是人文主義的文學,它以「人」為中心來反抗中世紀的以「神」為中心,肯定現世生活和凡人的幸福。因此,人文主義作家的目光再也不是凝視天國,而是執著于現實世界。他們奉行「藝術摹仿自然」的原則,把文藝作為反映現實的「鏡子」,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提出,要「拿一面鏡子去照自然」。「以人為本」,描寫人間的生活,是人文主義文學對現實主義的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隨著17世紀專制王權的建立,古典主義在君主政治的扶植下興盛起來了。這一文學思潮在文藝理論和創作實踐上以古代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主張崇高理性,擁護王權,歌頌賢明君主,克制個人情欲,帶有濃烈而鮮明的政治色彩。在文學的題材問題上有著明確的規範,即帝王將相,宮廷、城市,內容要典雅,人物須高尚——為了國家與君主的利益,放棄個人塵世的幸福與享樂,具備超常的意志力。這些強制推行的文藝準則,是對文學發展的束縛。 18世紀下葉興起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是對古典主義的反對。它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追求自由與個性解放,崇尚感情與大自然。浪漫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它的主觀性,它抒發主觀激情,注重主觀想像。雖然浪漫主義者的目光已投射到現實人間,但由於它本質上的「自由主義」(雨果語),它所描寫的往往是奇人、奇事、奇景,是源于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現實,是特殊環境中的異常個性以及孤獨而有力量的叛逆英雄們。我們只要回想一下「鐘樓怪人」加西莫多或者拜倫描繪的孤膽英雄就不難理解了。 當浪漫主義的熱情呼號逐漸被對現實進行冷靜細緻的觀察與描繪所代替之時,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應運而生了。巴爾紮克當之無愧地佔據著創始人與代表者的位置。因而,巴爾紮克的文學觀點也代表著現實主義的主張。 文學作品應該描寫什麼? 巴爾紮克繼承了亞裡士多德的現實主義理論,吸收從文藝復興以來的一切流派的有益經驗,提出了他的觀點:面向當代生活,嚴格摹寫現實。他決心從描繪風俗入手,反映五光十色的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完成一部描寫19世紀法國的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說:「法國社會將要作歷史家,我只能當它的秘書。編制惡習和德行的清單、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實、刻畫性格、選擇社會上主要事件、結合幾個性質相同的性格的特點揉成典型人物,這樣我也許可以寫出許多歷史家忘記了寫的那部歷史,就是說風俗史。」《〈人間喜劇〉·前言》中的這段精闢論述是巴爾紮克的現實主義創作宗旨也是他的創作原則。巴爾紮克以90多部作品顯示了他的現實主義實績。沒有一個作家比他更成功地為每一個社會階層塑造出自己的人物形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