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爾紮克 | 上頁 下頁
一二


  另外,我們還應該看到,巴爾紮克貴族色彩的政治傾向,還迎合了當時的社會風尚。法國大革命後,貴族階級融合到資產階級中去的現象與日俱增,資產階級也樂於帶有貴族稱號,攀附名貴。巴爾紮克也不能脫俗,他在成名之後,像他父親一樣,也毫不猶豫地在姓氏前面加了一個貴族象徵的姓氏「德」。此外,七月王朝時期,金融資產階級獨佔統治地位,所有的中小資產階級都被排斥在政權外。巴爾紮克之所加入正統派的保皇黨,正是代表了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大資產階級大權獨攬極為不滿,而且,巴爾紮克始終沒有離開過中小資產階級的立場,與保皇黨則貌合神離。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評價一個人,不是看他怎麼說的,而是看他怎麼做的。巴爾紮克儘管有著種種貴族化的政治觀點和反對共和的言論,然而,沒有什麼比他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人間喜劇》更能闡釋其政治立場的了。

  「階級鬥爭」的觀點也是巴爾紮克政治思想的重要部分。他接受過聖西門和傅利葉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指出:「生活可看成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一場持久的戰鬥。」面對日益嚴重的貧富分化,他斷言:「革命尚未結束,」「從社會騷動情況來看,我預見將有風暴。」因為他深知這個道理:「生活悲慘的人達到一定數目,而富人屈指可數時,革命就不遠了。」

  他的這部分思想也貫穿於《人間喜劇》之中。

  「我在兩種永恆真理的照耀之下寫作,即宗教和君主制。當前發生的種種事故都在強調這二者的必要。

  凡是有良知的作家都應該把我們的國家引導到這兩條道路上去。」這就是巴爾紮克的政治和宗教宣言。

  巴爾紮克是天主教的熱情鼓吹者,他在不止一部小說中描寫過宗教「感化」人的力量。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革命性,到了他生活創作的年代已喪失殆盡,啟蒙思想家預言的理想王國只不過是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這使得敏感而富於責任感的巴爾紮克等一群資產階級有識之士茫然無適,苦悶異常。「隨著王朝的喪失,我們喪失了榮譽感,隨著宗教的喪失,我們喪失了基督教的道德觀,隨著我們政府無成效的嘗試,我們喪失了愛國心」,巴爾紮克感到了絕望。雖然他承認「我根本不是真正的教徒,我根本不相信羅馬教會」,但他認為「基督教是一個對抗人的敗壞傾向的完整體系」,「是一切社會裡,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是穩定社會的最大因素」。

  巴爾紮克實在是個無神論者,他之所以不遺餘力地宣揚宗教,是因為他看透宗教的實質:「它也許不是神的設施,而是人的需要」,當他看到人欲橫流的社會的不可克服的弊病,且又找不出路時,他才乞靈於神祗。他曾塑造過一位傑出而高尚的無神論者的形象,題為《無神論者作彌撒》。巴爾紮克也是如此,他在宗教的王國裡,尋求的不是神,而是理想的人,是現實世界裡找不到的英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