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三八


  兒子表面上的順從,同意放棄皇位或進修道院等等,都是不折不扣的欺騙。修道院是那些確實已看破紅塵有出世想法的才進的。而太子口裡雖然說他心甘情願進修道院,但這都是違心之言。因此,儘管他可以在修道院小修室坐等父親死亡,但小修室畢竟不是最好的棲身之地;僧帽雖則不是用釘於釘到腦袋上,但是正如瓦·奧·克柳切夫斯基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要把僧帽換皇冠還不那麼容易。除此之外,出家以後就要求清心寡欲,連在太子心目中越來越受寵的葉芙羅西尼婭也不能再朝思暮想了。

  正因為如此,阿列克謝決定逃往國外。基京出發往查理巴德之前答應他:「我一定給你找到一個安身之地。」

  但是,怎樣才能脫身呢?

  恰恰是沙皇本人幫他實現了這個計劃。當時正在哥本哈根的彼得,最後一次想使兒子回心轉意。他寫信勸兒子要麼前來哥本哈根,參加反對瑞典人的海戰,要麼就把削髮為僧的時間確定下來,並提出要進哪個修道院。阿列克謝當即表示願去哥本哈根。

  很快就安排停當。1716年9月26日,阿列克謝告別了諸元老,在葉芙羅西尼婭、她的弟弟伊凡和三名僕人的陪同下上路了。

  「我要對你講了,你不會告訴別人吧?」有一次太子向他的近侍伊凡·阿凡納西耶夫吐露了真情。伊凡答應保守秘密。

  「我不到父皇那裡去;我要去奧地利皇帝那兒,或者到羅馬去。不過我只讓你和基京知道這件事,基京已去維也納為我奔走,看我到哪裡更合適。遺憾的是我現在見不到他,也許他正在路上。」

  太子同基京終於見面了。他們在米塔瓦談了一次話。

  「你為我找到藏身之處了嗎?」太子問道。

  「找到了,」基京回答說:「到維也納奧皇那裡去,那裡不會有人出賣你。」

  這次會面消除了有關逃向何處,是維也納還是羅馬這個問題的所有疑慮。當然應該去維也納,因為那裡可以指望得到自己連襟的庇護。

  基京給太子出了一些主意:「如果你父王派人在半路上找你,你應在夜裡一個人偷偷溜掉,好避開來人。」此外基京還建議太子在前往哥本哈根路上科羅萊維茨時給沙皇發一封信,以便掩飾他真正的去向。最後,基京還囑咐他,如果他父王派人來找你,絕不可從命。

  逃亡者耍了許多花招。在從米塔瓦出發的郵車中,坐著的不是俄國皇位繼承人,而是莫斯科的一位叫科漢斯基的中校及其夫人和一位中尉。另外一輛大車裡坐的是中校的僕人們。

  途中還換了幾次妝。科漢斯基中校在各驛站登記時,化名為波蘭勳章獲得者克列緬涅茨基,他蓄起小鬍子,他的夫人穿上男裝,作為少年侍衛伴隨著他。

  1716年11月10日深夜,當維也納朝廷的副首相申博恩準備就寢的時候,家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操著半通不通的德法混合語向伯爵報告,說俄國皇太子就在門外,請求立即接見。阿列克謝太子進入內室,心情十分激動,不停地東張西望,前言不搭後語地抱怨父王想剝奪他的皇位,說緬希科夫的左右都是一些笨蛋和酒鬼,繼母葉卡捷琳娜有永遠難以滿足的虛榮心,等等。

  太子來到維也納,使奧地利政府感到左右為難。如果公開為太子提供避難所,那就是說和彼得公然作對,而沙皇在是不惜以兵戎相見的。可不希望事件發展到那樣一個地步。另一方面,在維也納,人們認為立即引渡太子也非良策,因為他們想把他當成一場政治賭博中的賭注。因此奧地利朝廷決定將太子秘密收容,把他連同其隨行人員一起送往蒂羅爾的山地要塞——埃倫貝爾格,與世隔絕。

  在太子求見申博恩,維也納的大臣們忙於解決這一辣手問題的那些日子裡,彼得等待皇子前來哥本哈根已經白白等了兩個月,他開始著急了。太子遲遲不到,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對這一問題可以設想兩種方案。要未是太子路上險遭不測,遇到了殺身之禍,要未是他自己有意躲起來了。儘管彼得也認為第二種可能性更大,他還是在12月9日向威傑將軍(駐紮在梅克倫堡的俄軍指揮官)發出命令,要他派下面的軍官去搜尋太子。同時彼得把正在維也納的亞伯拉罕·維謝洛夫斯基召到阿姆斯特丹,命他查明太子的下落,並隨時派信使送專函報告他的行止,並囑咐他要絕對保密。此外,維謝洛夫斯基還受命轉交查理六世一封信。彼得雖然寫信給奧皇說他的太子「去向不明」,但他認准了逃亡的太子此刻正在這位皇帝所管轄的領土上。

  威傑將軍組織的搜尋工作毫無結果。然而,維謝洛夫斯基卻發現了太子的行蹤。1717年1月初,他查明,去年10月29日太子正待在奧得河畔的法蘭克福,從那裡又往布累斯勞方向去了。維謝洛夫斯基一個驛站、一個驛站地跟蹤太子,最後追到了維也納。但是,在這裡線索突然中斷了。維謝洛夫斯基在維也納及其近郊到處尋找太子達兩個月之久,但一無所獲。只是在3月的下半月,他才弄清楚阿列克謝躲在埃倫貝爾格要塞。此時做這個工作的已經不只他一個人——近衛軍上尉亞歷山大·魯緬采夫也前來協助他。

  由於掌握了在逃的太子停留地點的確切消息,維謝洛夫斯基覲見了奧皇並轉交了彼得的一封信。但查理六世卻佯稱並不知情。

  奧地利朝廷採取了觀望態度。只是在一個月之後,當再也不能否認太子隱匿在奧國境內的時候,查理六世才覆信沙皇,轉彎抹角地承認了阿列克謝留居在奧國境內。奧皇向沙皇保證,他將「盡心竭力地」照顧阿列克謝,決不會使他「落入敵手」。奧皇的這封支吾搪塞的覆信,沒有回答沙皇提出的主要問題,即維也納朝廷是否準備引渡太子。

  維也納朝廷想先用搪塞的方式贏得時間再靜候局勢的變化。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為了奪回皇太子沙皇會不會訴諸武力,歐洲各國對此事的態度又將如何。這時,維也納決定把太子轉移到那不勒斯,因為他的隱居地點已為眾人所知。但是就連遷往那不勒斯也很難不露形跡,因為魯緬采夫一直寸步不離地跟蹤著太子。

  查理六世支吾搪塞的態度,迫使彼得不得不派遣有經驗的外交官彼得·托爾斯泰前往維也納。在他攜帶的一封信中,沙皇明確表示他已知悉皇子逃奧後的種種經過以及眼下正被拘留在那不勒斯一所城堡之中等各節。沙皇言之鑿鑿,維也納方面再也不能抵賴,何況它本來就十分害怕俄國軍隊入侵,於是決定准許托爾斯泰會見阿列克謝,以便商談有關太子返國的事宜。

  1717年9月26日,托爾斯泰同阿列克謝第一次會晤。托爾斯泰向太子遞交父王的一封信,「汝一向忤逆不孝,無論好言相勸抑或嚴責,均不能使汝遵從吾之教導,汝遠行告別之前,信誓旦旦,曾幾何時,逃往國外,甘心賣身投靠,汝此等行為,使為父個人羞愧難當,痛不欲生,國家亦因此蒙受恥辱……。」沙皇還告訴太子,托爾斯泰和魯緬采夫將和他面晤並提出建議。還答應他,只要他回國決不加懲罰。設不聽勸告,將革出家門,並宣佈他為叛徒。

  讀完父王的信,又聽了托爾斯泰的勸導,太子說:「現在我什麼也不能說,因為這件事我需要好好考慮一下。」兩天以後,托爾斯泰得知,阿列克謝斷然拒絕服從父王的意願,理由是「回到父親那裡很危險,我怕見他那副怒氣衝衝的面孔;為什麼我不可以把我不敢回國的事寫信向我的保護人奧皇陛下報告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